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08: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教学设计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5节 运输作用
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设计者: 北碚区柳荫中学校 冉明兰
内 容
备 注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体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2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学重点: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
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图片展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树,提出问题:如此高大的树木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如何运输的呢?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知探究
(一)、复习提问:植物体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它的哪个结构吸收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是通过哪个结构运输到其他部位的呢?
(二)、观察视频: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得出结论: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
(三)、学习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外侧部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四)、实验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假设与猜测:可能由茎的全部结构运输;可能由树皮运输;可能由茎的内部结构运输……
2、学生活动:分小组设计该实验,并交流各组的设计。
3、实验案例:组织小组长提前准备好如下实验,让学生先预测结果,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同时展示多媒体图片),并完成下表

清水 甲:枝条树皮被剥 乙:枝条树皮没有被剥
甲、乙都浸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材料
现象
实 验 材 料 处 理
甲:枝条树皮被剥
乙:枝条树皮没有被剥
叶的变化
水量变化
叶的变化
水量变化
实验预测
实验观察
观察结论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
1)、观察水位和叶片颜色变化
2)、分组活动:每小组都剪取清水瓶和红墨水瓶里的茎各一段,用解剖刀分别做一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情况,对比辨别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然后交流结果,并展示横、纵切图片。
3)、解决实验提问:
(1)从茎的横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茎的哪一部分?
(答:木质部。)
(2)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什么问题?
(答:说明茎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导管 。)
导管的概念: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展示导管的图片)
(3)说出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自下而上)
4)、实验结论: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上而下运输的。(完成实验表格)
(五)、茎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功 能
树皮
外侧部
保护作用
韧皮部
?(下节课学习)
形成层
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木质部
其内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贮藏营养
(六)、 课堂小结
外侧部
树皮
韧皮部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形成层
木质部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茎的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
3、导管:位于木质部里,是运输水分和 无机盐的结构。
(七)、自我评价
1、植物体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靠 吸收的,并通过
中的 导管进行运输的,方向是 的。
2、导管的结构特点是( )
A、多个细胞相连,形成有板有孔的管道
B、多个死细胞相连,端壁穿孔,形成中空管道
C、由一个长形的死细胞构成
D、多个长形的活细胞构成中空管道
3、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 途径是( )
A、由根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
B、由气孔通过叶和花运输到茎
C、由茎向根和叶分别运输
D、由叶通过茎运输到根
(答案:1、根、 木质部、 自上而下 2、B 3、A)
4、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中,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5节 运输作用
(一)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外侧部
树皮
韧皮部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形成层
木质部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茎的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
3、导管:位于木质部里,是运输水分和 无机盐的结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