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21.《庄子》二则习题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语文21.《庄子》二则习题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17: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1《庄子》二则
míng kūn tuán  háo  tiáo
D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B
语言建构·能力练
综合实践·素养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有鱼   其名为鲲(  )
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濠(  )梁       鲦(  )鱼
?
?
?
?
?
míng
kūn
tuán
háo
tiá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北冥有鱼 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不知子矣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溟”,海
?
?
?
?
?
?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怎么
固然
追溯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
?
?
?
?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B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大鹏展翅翱翔的画面。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的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完全相同的。
C.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D.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文中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短,我们却不难从中领略到《庄子》的独特风格。
B
7.填空。
(1)《北冥有鱼》中,作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二人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3)《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鲲鹏变化
鲲鹏变化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示例:望洋兴叹 螳臂当车 涸辙之鲋 沉鱼落雁 相濡以沫(写出两个即可)
阅读《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下列问题。
8.《北冥有鱼》在写鲲鹏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课文研读
作者在描写鲲鹏时,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夸张如以“不知其几千里也”写鲲之大、鹏的背之大;比喻如以“若垂天之云”写大鹏的翼,将大鹏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突出了大鹏的翅膀之大。
9.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10.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视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效果。如果说惠子具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11.在庄子与惠子的这一场辩论中,你欣赏庄子还是惠子?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善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进行论辩,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抟扶摇而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亦飞之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3页第12-15题。
助词,的
?
?
?
?
迁移
向上
离开
?
极点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14.【甲】【乙】两文从哪些方面写了鲲鹏之大?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之大四个方面写了鲲鹏之大。
15.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鹏和斥的形象。
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鹏有崇高的理想,“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斥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目光短浅,它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
【乙参考译文】不毛之地的北边有一片海,叫作天池。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身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大),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乘着像蜷曲的羊角一样的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穿越云层,背负青天,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说:“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就下来,飞翔在蓬蒿之间,这样的飞翔也是快活到了极点啊。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持竿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生而曳尾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将曳尾于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4页第16-21题。

?
?
?
回头看
拖着
泥,泥巴
?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吾 闻 楚 有 神 龟
吾闻/楚有神龟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
(它)是愿意死了留下骨骸来显示尊贵呢?
19.庄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两位大夫的?
他以楚国神龟的例子作比,形象地说明自己不愿入世的思想,很有说服力。
20.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人。
21.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赞同。官场危险又黑暗,且常身不由己,倒不如自己不问世事,做闲云野鹤更逍遥自在。
示例二:我不赞同。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只顾自己快乐、自在地生活,那社会还怎么发展呢?我觉得有才华的人,就应该积极入世,做一个好官,为百姓谋福利,推动社会的进步才对。
【参考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说:“(楚王)想要用国事劳累您。”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盖着它,用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骸来显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里呢?”两位大臣说:“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22.[2019?金华改编]鼎湖中学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信后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不超过150字)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鼎湖中学802班的学生。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
张欣怡
2019年5月17日
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捋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戴冠束发,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着水里的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看鱼,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拄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