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 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语文 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17: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走进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全书现存18篇。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关于阿长
阿长,姓名不详,生年不详。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她去世的三十年后,作者仍然写文章纪念她,可见作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和《山海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初读课文
画出文脉

注意: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情?
勾画出描写“我”对阿长的态度的关键词句。
长妈妈的名字由来、外表、地位(1—2)
喜欢切切嚓嚓,限制我的行动,睡相难看(3—5)
懂得很多规矩(6—12) (道恭喜、塞福橘...)
伟大的神力(抵挡长毛)(13—17)
谋死隐鼠(18)
为我买山海经(19—29)
我对长妈妈的怀念、祝福与愧疚(30—31)


事件
长妈妈的名字由来、外表、地位(1—2)
实在不大佩服 喜欢切切嚓嚓,限制我的行动,睡相难看(3—5)
不耐烦 懂得很多规矩(6—12)
空前的敬意 伟大的神力(抵挡长毛)(13—17)
敬意完全消失 谋死隐鼠(18)
新的敬意 为我买山海经(19—29)
怀念 我对长妈妈的怀念、祝福与愧疚(30—31)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1-2
长妈妈的名字由来、外表、地位
3-5
喜欢切切嚓嚓,限制我的行动,睡相难看
6-12
懂得很多规矩
13-18
伟大的神力(谋死隐鼠)
19-29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我产生新的敬意
30-31
我对长妈妈的怀念、祝福与愧疚


憎恶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新的敬意
祝福
先抑后扬
小组讨论,结合课文中的故事,说一说你通过哪件事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朗读1-2段,从称呼上体会阿长的身份地位以及我对她的态度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研读课文
朗读3-5段,根据阿长的言行描写,分析“我”的态度缘何而起。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因为她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研读课文
朗读6-12段勾画体现人物情绪反差的语句。并思考为什么两人情绪会有这样的反差?
我们又能从中看到阿长是个怎样的人呢?
愚昧、真诚、善良
研读课文
朗读13-18段,勾画表现我对阿长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词语,并思考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迷信、无知、淳朴
研读课文
朗读19-31段,勾画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思考为什么我的态度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阿长是个怎样的人?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研读课文
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第一题,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个人物?
输入标题
第一部分,介绍她的身份和称呼。
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
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2)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温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二、(3)作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
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 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
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说说含义的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叫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四、文中一些词语略带夸张(大词小用)。揣摩语气,探讨括号里的问题
1、为什么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
鲁迅儿时曾养过种拇指大的隐鼠, 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它吃研着的墨计。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脚踏死了。 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2、“空前的敬意”
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3、是否真的“情有可原”?
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当然,这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的。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