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语文23.马 说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语文23.马 说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17: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23 马说
B
C
新知积累·基础练
语言建构·能力练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lì)  骈死(bìng)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C.才美不外见(jiàn) 槽枥(lì)
D.其真无马邪(xié) 尽粟(sù)
?
?
?
?
?
B
?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马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策之不以其道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____________________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
?
?
?
?
?
?
这样的
犹,尚且
怎么
按照
才能、才干
?
?
通晓
面对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祗”同“衹(只)”,只、仅
“食”同“饲”,喂
“见”同“现”,表现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策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马鞭驱赶
代词,代指“千里马”
代词,指“千里马”
?
?
?
?
?
?
?
?
马鞭
表推测,大概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岂、难道
结构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4)能 ①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 ①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
连词,表转折
?
?
?
?
能够
连词,表修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然后有千里马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
?
?
?
?
?
6.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交代千里马最终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食不饱,
食马者不知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能千里而食也
(5)文中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想到了《马说》中与之相似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做不到,(还)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8.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一、课文研读
“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
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排比。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揭露得淋漓尽致。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但尚未被“伯乐”发现,你会怎么做?
示例:①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②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做得更好;③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2.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和讽刺。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秉四海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殆开之不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8页第13-16题。
著称
?
?
?
?
面对
执掌
大概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奴仆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陛下执掌天下的百姓,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15.“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千里马(人才)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6.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