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21 21: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语 音
要点考点聚焦
语音的知识点为:(1)了解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2)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3)正确运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汉语拼音规则,主要掌握以下几点:(1)“zh、ch、sh、r、z、c、s”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拼作zhi、chi、shi、叭巩ci、si;(2)i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i、in、ing前加y,其余的把i改为y,如友谊(yǒu yì);(3)u行韵母前没有声母时,u前加w,其余的把 u改为w,如文武(wén wǔ);(4)韵母u和j、q、×相拼时,u上两点要省略,如屈(qū);(5)韵母儿写成e r,用作韵尾写成r;如花儿(huā r);(6)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皮袄(pí’ǎo)。
从近两年中考来看,主要考查理解运用能力,选择题居多。
综合问题导引
例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镌刻(juān) 嗤笑(chī) 中看(zhòng)
b.夭折(yāo) 婆娑(suō) 对称(chèn)
c.造诣(yì) 脑髓(suí) 逞强(chěng)
d.琼台(qóng) 惬意(qiè) 憎恶(wù)
分析此题属综合型考查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拼写规则。a项中的“中”应读zhōng; c项中的“髓”应读suǐ";d项中的“琼”字应拼写成qióng。解此类题要掌握拼写规则和多音字的用法。
答选b项。
例2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拼音。
拈轻怕重( ) 深恶痛绝( )
分析此题属于实际应用型试题。“拈”字是一个易读错的字,“恶”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不同的组合,读音是不相同的。答题时要注意正确拼写。
答 niān wù
创新应用探索
例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竣“竣”读jùn字义:挖深,疏通。
微不足道“足”读zú字义:值得。
b.上溯 “溯”读shuò字义:往上推求或回想。
安然无恙“恙”读yàng字义:病。
c.环拱“拱”读gǒng字义:围绕。
略输文采“输”读shū字义:稍差。
d.匿名 “匿”读nì字义:隐藏。
一张一翕“翕”读xī字义:合。
规律探索 此题属于综合性考题,它将读音、字形、字义的考查融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拼写、辨析、理解能力,是中考时常见题型之一。解此类题重在平时积累,只有将所遇到字的正确读音、字词的含义及在特殊语境中的用法熟记于心,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
答选d项。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提tí 提炼提防提心吊胆 b.分fèn 过分分析 分外妖娆
c.塞sè堵塞边塞敷衍塞责 d.横héng纵横横竖横行霸道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中似乎确凿(zá0)只有一些野草。
b.从前,黄河时常泛滥(làn)。
c.都围起来用手撮(cuō)着吃。
d.范进一面自绾(guān)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赦免(shè) 窘迫(jiǒng) 强词夺理(qiáng)
b.供应(gōng) 魁梧(wú) 韦编三绝(wéi)
c.讹诈(é) 鞭笞(chì) 并行不悖(bèi)
d.谬论(niù) 修葺(qì) 挑拨离间(jiàn)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羞赧(nǎn) 诘(jié)责 兑(duì)换 挑拨离间(jiān)
b.周济(jǐ) 馈(kuì)赠 造诣(yì) 忍俊不禁(jīn)
c.狭隘(ài) 内疚(jiù) 挫(cuò)折 载(zài)歌载舞
d.奖券(quàn) 着(zhuó)陆 埋(mǎi)怨 拈(niān)轻怕重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歼(jiān)灭 疏浚(jùn) 分(fēn)外妖娆
b.进(bèng)裂 阔绰(zhuō) 姹(chà)紫嫣红
c.颓(tuí)唐 和睦(mù) 偃(yǎn)旗息鼓
d.差(chā)役 烹饪(rèn) 杳(yǎo)无音信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诲(huì)人不倦 拈(niān)轻怕重 人声鼎沸(fú)
b.并行不悖(bèi) 偃(yǎn)旗息鼓 坦荡如砥(zhǐ)
c.豁(huò)然开朗 不辍(chuò)劳作 姹(chà)紫嫣红
d.随声附和(hè) 称(chèn)心如意 参(cān)差不齐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防(tí) 蹒跚(pán) 燃炽(chì) 挑拨离间(jiàn)
b.蹉跎(cuō) 盘踞(jù) 湛蓝(zhàn) 拈轻怕重(niān)
c.辍学(chuò) 确凿(zào) 憎恶(è) 肆无忌惮(dàn)
d.罹难(lí) 造诣(zhǐ) 修葺(qì) 接踵而至(zhǒng)
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御聘(pìn) 牡蛎(lì) b.摩挲(suō) 羞涩(sè)
c.葱茏(lóng) 定弦(xán) d.瑟(sè)索 芳醇(chún)
答案:1、d2、d3、b4、c5、c6、c7、b8、c
2.汉 字
要点考点聚焦
汉字的知识点有:(1)汉字认读。能正确地认读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2)汉字书写。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汉字书写笔顺的一般规律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左右,先外后里再封口。(3)了解汉字的构字常识。形声是汉字造字的主要方法。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结合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左形右声,如铜、冻等;②右形左声,如攻、战、故等;③上形下声,如露、爸、芳、宵等;④下形上声,如驾、案、斧等;⑤外形内声,如固、园等;⑥内形外声,如闷、问等。
中考对汉字的考查,一般有三个特点:(1)以考查课本出现过的常用字为主,适当兼顾课外常见常用字,包括成语中的易错字,如“人情世故”误写成“人情事故”等;(2)以考查错字、别字并举,以别字为多;(3)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能辨别多音多义字、形似字,这样才能减少考试时的失误。
综合问题导引
例l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列前矛 通霄达旦 引人瞩目
b.鳞次栉比 不擅辞令杞人忧天
c.巧妙绝伦 鸦口无言 笑逐眼开
d.赏心悦目 留连往返按排工序
分析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汉字辨析,是常见的考查形式。这种题型覆盖面广,容量较大,答题时先弄清题干要求,然后逐一辨析。
答选b项。
例2在书刊和广告中经常看到错别字或不规范用字,请你以语委会监督员的身份,把下列词语中这样的字找出来,将正确的填在田字格内(要求工整、规范)。
重峦叠障德高望众世外桃园 随心所浴


分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它既考查错别字修改,又考查汉字的规范书写。做此类题首先要找出错别字,然后再将正确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答 障一嶂 众一重 园一源 浴一欲
创新应用探索
例 圈出并改正漫画中成语的别字。
骑乐无穷( ) 饮以为荣( ) 默默无蚊( ) 痔在必得( )
规律探索 此题巧妙地将漫画、改错别字、汉字书写三者结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的辨析、书写能力。这几个成语都是在广告中常用到,但篡改给考生带来误导,容易混淆对错。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多积累常用词语和成语,且能正确地运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滥用成语的广告语所迷惑。
答 骑一其 饮一引 蚊一闻 痔一志
强化训练精编
1.在横线上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
生活(jié)____据 不(chuò)____劳作 不屑置(biàn)____ 保持(jiān)____ 默
2.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教诲 挑拨离间 人声鼎沸 b.修长 潜滋暗长姹紫嫣红
c.滑稽 惟妙惟肖 故弄悬虚 d.豁亮 异想天开 骇人听闻
3。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汉字是 ( )
_____然他已经丧失了明_____是非的能力,那么_____使跟他争_______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辩既辨 b.慨辩即辨 c.既辨即辩 d.即辨既辩
4.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去年一年,全市就建成大型立交桥13坐。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一大奇迹。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妄自菲薄 负隅顽抗 不屑置辨 b.绿草如荫 偃旗息鼓 怨天尤人
c.陈词滥调 混然一体 徇情枉法 d.美轮美奂 大事渲染 再接再厉
6.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 ( )
a.萧索 潜滋暗长 不屑置辨 b.溃退 惟妙惟肖 举一反三
c.潮讯 莫名其妙 德高望重 d.谦逊 为富不人 重峦叠嶂
7.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他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b.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c.他事先没有调察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d.我放弃了竞选。我偃旗息鼓,甘败下风。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渊博 重峦叠嶂 b.溃退 小心冀冀
c.打盹 麻木不仁 d.瞻仰 亲顾茅庐
答案:1.拮 辍 辩 缄 2.c 3.c 4.a 5.d 6.b 7.b 8.b
3.词语
要点考点聚焦
词语着重于辨析、运用。知识点为:(1)辨析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2)了解词语的感彩;(3)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语。
从近两年中考来看,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由原来直接考查词语的释义变为以考查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为主;(2)对同义词的考查,重在比较辨析;(3)加大成语考查的力度。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1)平时注重词语的积累,特别是成语;(2)善于根据语境推断词义;(3)学会筛选、辨析词义的正误;(4)若在句子中渗透词语的考查,还须学会修改病句,弄清词语间的搭配关系。
综合问题导引
例l 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运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铁的纪律,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用的是本义)
b.死海不死。1.(两个死的意思一样)
c.今年,桂林的冬天温暖,春天反而寒冷。(这是一组反义词)
d.解放军战士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这是贬义词)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多义词、反义词及词语的感彩。一般来说,多义词可分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判断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d项中的“骄傲”一词,属于贬义褒用,故理解有误。
答 选c项。
例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 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2年5月1日起 新公章,特此通告。
(3)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车站站名经广州市地名委员会 ,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 启用 审查 b.品尝 启用 审察
c.咀嚼 起用 审察 d.品尝 起用 审查
分析此题考查恰当选择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词语间的搭配,除考虑两个词语本身外,还要考虑到句子、文意是否连贯、流畅。如句(1),根据句中的提示,书可读、可吞,自然推断出横线处应填“咀嚼”一词。
答 选a项。
创新应用探索
例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班会上,班长(①)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上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认识这个字 ”“duī——”“zhu根本没这个字!”大家(②)地说。“难怪大家不认识,”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i’,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成语是 ( )
a.①煞有介事 ②异口同声 b.①装腔作势 ②议论纷纷
c.①一言不发 ②众说纷纭 d.①郑重其事 ②七嘴八舌
规律探索 此题着重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与众不同的是,此题设置了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让考生结合情景进行辨析,选择恰当的成语。此题的语言环境真实、生动,启示着考生,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语文须活学活用,勤运用才会熟能生巧。
答 选a项。
强化训练精编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离开水的鱼儿,嘴巴一张一翕的,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绿茵场上,足球健儿们精神矍铄,斗志昂扬,精湛的球技倾倒了数万球迷。
d.这位画家的山水画有深厚的功底,他i临摹的《乡居野趣》几乎和真迹雷同。2.下列加点字选择义项都正确的一项是 ( )
聊叙 ①姑且;随便 ②依赖 ③聊天
莫名惊诧 ①名字 ②说出 ③声誉
触目伤怀 ①心 ②思念 ③胸怀
a.聊③名①怀② b.聊①名③怀②
c.聊①名②怀① d.聊②名②怀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b.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c.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1
4.下列词语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鉴赏:欣赏。 b.诧异:惊奇。
c.踌躇:忧愁的样子。 d.干涸:水干,枯竭。
5.应填在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设计者和匠师们_______,自出_______,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一致_______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_______完美的图画。
a.因地制宜 心裁 研究 一幅 b.分工合作 心裁 追求 一张
c.因地制宜 心计 追求 一张 d.因地制宜 心裁 追求 一幅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那瀑布的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b.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的袭击,就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
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
c.蓝天下,一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
欢快地唱着:我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搏击。
7.下列旬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这篇课文很深,不好理解。 ②这口井很深,人们打水比较吃力。
b.①我捧着它,好像整个生命都在我手中。②捧上洁白的哈达献给解放军战士。
c.①听了他的一席话,心就放宽了一半。②生活水平提高了,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d.①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②打仗的时候,他挂了两次花。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
市需要“美容师”。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
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答案:1.a2.c3.b4.c5.d6.d7.b8.d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和修辞 ( http: / / blog. / happywujiayi@126 / blog / static / 317264852007102783012179 /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和修辞
4.语法和修辞
要点考点聚焦
语法的知识点为:(1)短语的类型。常见的短语结构有五种类型,即并列短语、偏正短
语、动宾短语、动补(形补)短语、主谓短语。此外还有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固定短语。(2)单旬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3)单句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4)复句的类型。主要类型有: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5)了解二重复句。
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对于这些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及作用,其次要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
综合问题导引
例l对下面这个句子主干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a.发明提供了材料。 b.发明提供了理想。
c.发展提供了材料。 d.发展提供了理想。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提取主干的能力。提取主干,须压缩掉句子中的定语、补语、状语,
只留取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如例句,主语中心语应是“发明”,谓语中心语应是“提
供”,宾语中心语应是“材料”。
答 选a项。
例2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夸张)
b.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反问)
c.孩子们像盛开的花朵。(比喻)
d.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分析 此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做此类题要弄清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及其用
法,再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辨别。
答 选b项。
创新应用探索
例 在下列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 水淡性泊是我师。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不尽长江滚滚来。
竹直心虚乃吾友, 一城山色半城湖。
规律探索 此题属于综合性运用题,它既考查语法知识中的“词性”,又考查修辞知识中的“对偶”。对对联一般要求平仄相反、意思相近或相对,字数要相等,判别本题可依据此规律。
答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
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强化训练精编
1.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___;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2.对下面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②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③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
条件 递进 条件 递进
c.①//②/③ d.①/②//③
假设 并列 假设 并列
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
b.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
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4.填在下旬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______。
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盘旋
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羽毛
5.下面各项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我们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乐于助人。
b.胡须很打眼,好像墨写的隶体“一”字。
c.我的鼻子一酸,像要哭出来。
d.我的家乡有许多特产,像板栗、甜柿、茯苓等,都驰名全国。
6.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作为下旬与它构成对偶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丁香初绽悠悠云 b.带水芙蓉点点雨
c.柳絮池塘淡淡风 d.榆鞭临窗片片窗
7.“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 。
8.下列诗句都用了比喻,请填写出它们各自的喻体。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_______落九天。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_______向东流。 (4)天似_______,笼盖四野。
答案:1、c2、b3、c4、c5、b6、c7、拟人、对偶8、梨花 银河 春水 穹庐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6.病句修改 ( http: / / blog. / happywujiayi@126 / blog / static / 317264852007102782725440 / )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6.病句修改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5.句式变换
知识积累 ( http: / / blog. / happywujiayi@126 / blog / static / 31726485200710278292155 / mode=edit" \l "# ) 2007-11-27 20:29 阅读489 评论0
字号: 大 ( http: / / blog. / happywujiayi@126 / blog / static / 31726485200710278292155 / mode=edit" \l "# )大 中 ( http: / / blog. / happywujiayi@126 / blog / static / 31726485200710278292155 / mode=edit" \l "# )中 小 ( http: / / blog. / happywujiayi@126 / blog / static / 31726485200710278292155 / mode=edit" \l "# )小

5.句式变换
要点考点聚焦
句式变换的知识点有:(1)主动句与被动旬的变换;(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3)四种语气句(陈述句、疑问旬、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重点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4)长句和短句的变换;(5)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补写、续写等。不论哪种句式的变换都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2)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3)不能只看形式,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
近年的中考,考查的方式有明显变化:(1)主观题多,客观题少;(2)句式变换放在阅读材料或特定的语境中考查;(3)考查趋向综合化、多样化。解此类题既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去理解.又要根据语意、感情、语气连贯的需要选用句式,生动准确地表情达意。
综合问题导引
例1 把下面的句子按要求改变成不同的句式,语意不变。
这本书的内容人人都说好。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运用能力。要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就要会运用学过的句式变换的相关知识,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肯定句改为反问句等。
答 双重否定句:这本书的内容没有一个不说好。反问旬:这本书的内容谁说不好呢
例2认真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_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1)以上这个长句的内容包含了主办单位、学校名称等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其他三个要点加以准确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
分析 此题侧重考查缩句、改句的能力。做此类题,关键在于读懂旬意,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怎样改句,都不能改变原意。
答 (1)校部所在地 办学特点 办学宗旨 (2)校部设在北京。它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的特点。该校的宗旨是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
创新应用探索
例 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一 。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规律探索 此题考查学生组句成段的能力,这类题的特点是语句多、容量大。答题前须细读所有的语句,然后根据句意进行组合。判断组合是否正确的方法是:(1)根据句意排列句序;(2)通读排列后的句子,看语意是否连贯,旬间衔接是否紧密;(3)若有不当的或不协调的,再进行局部调整。
答 选c项。
强化训练精编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排序的序号依次写在方框里。
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不会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正确的排序是:
2.下面语段横线上应填入恰当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口的阳光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的。随着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其他艺术门类规模逐渐变大,相声创作人员却在分流,_______
a.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
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
b.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所以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
c.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
d.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 ‘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__________ ,据说连北方的一些城市,“广货"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a.广东生意人的精明是全国有名的 b.广东人的经商手法是全国有名的
c.广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有名的 d.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有名的
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语序可以调整,可适当增删词语)。
设在少年宫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以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特点的课外活动园地。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⑥③①⑤④2.c3.dbac4.d 5.c 6.a 7.c 8.(1)青少年活动中心设在少年宫(2)它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它以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4)它是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特点的课外活动园地。
6.病句修改
要点考点聚焦
病句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通顺的句子,一类是不合事理的句子。句子不通顺常常是由于成分残缺或成分之间搭配不当造成的。成分残缺包括:(1)主语残缺;(2)谓语(中心语)残缺;(3)宾语(中心语)残缺;(4)介宾结构残缺。搭配不当有:(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4)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5)主宾搭配不当等。不合事理的句子叫逻辑病旬,常见的有:(1)语序不当;(2)前后矛盾;(3)重复累赘;(4)偷换概念;(5)用词不当。
修改病旬的常见方法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调(调整词序),换(更换字词)。不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综合问题导引
例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b.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c.“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五个高新区的发展,我省的西安、杨凌两个高新区均在
其中。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分析 此题从语言表述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须具备对常见的病句类型的辨别及修改能力。a项属于动宾搭配不当;b项缺少主语成分;d项中的“报刊、电视、网络”与“宣传媒体”的意思重复。
答 选c项。
例2修改下列病句。
(1)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韩、日两国保证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2)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辨析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能力。做此类题,先找病因,再修改。如句(1)属于前后不一致,句(2)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答 (1)去掉“是否’’或在“保证”前面加上“能否”。(2)将旬中的“唤来”改为“吸引”。
创新应用探索。
例 下列句子若有语病,请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换用号:
(1)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了宁静的深夜。
(2)面对这样好的景色,我能不无动于衷吗
(3)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规律探索 此题不仅要求考生学会在原句上修改,而且要求考生学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做此类题一般是先读旬,辨别病句类型,找病因,再用规定的符号修改。
答 (1)宁静的深夜 (2)能不无动于衷 (3)画家和文艺工作者
强化训练精编
1.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是 ( )
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搁浅或触礁沉没。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得太多了,举不胜举。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教训。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⑤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作指导,否则,就会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②句。 b.删去②③句。 c.删去③句。 d.删去②④句。
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b.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c.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
d.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对待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
效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最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4.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每句只要改一处)。
(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平潭海滨水明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3)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4)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5.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是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c.虽然实验失败了,但是大家并不气馁,因为我们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
d.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虽然比其他感官多得多,但有些是其他感官所不能获得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
c.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桂林将以更美丽的景色展现于世人面前。
b.我们要努力营造“依法纳税光荣,不依法纳税可耻”的社会氛围。
c.为了防止病树造成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d.我市300名在校大学生同时领到了农行发放的贫困生助学贷款。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青年歌手黄小芳的歌声,清亮、甜美、朴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
c.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d.世界杯足球门票上最为显眼的是位于门票右上方的激光全息防伪标志。
1、b2.d3.a4.(1)“也”改为“就”。(2)调换“天然的”与“一个”的词序。(3)“防止”改为“做到”、“保证”等。(4)删去“重要”。5、c6.b7.c8.d
7.句子的仿写
要点考点聚焦
仿写题,是近年中考卷中的热点题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性强。一般而言,仿写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式仿写,即例句以段或长短句交错的形式出现,让考生模仿写段造句。这类仿写题的思想性强,富有启示性。另一类是修辞式仿写,即例句运用了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仿句必须与之相似,所用修辞方法与之相同。
解答仿写题的一般步骤是:(1)阅读题干,明确要求。这是做题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了解题干的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研读例句,把握已知。在明确要求之后,审清例句、弄清仿写要点便成了做好此类题的关键。只有清楚了例句的内容结构、语体、情感等特点,才能确定自己该写的句子是什么样的结构,应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什么样的情感等要素。(3)审读仿句,扣准要点。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所写的句子是否扣住了前边所分析出来的仿写要点,前后的语境是否和谐等,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综合问题导引
例1 下面的文字,先介绍风沙进攻有两种方式,然后分别说明每种方式的特点及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
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分析 此题属于结构式仿写。仿写前要认真分析这段话的特点,如上段文字的结构是“总说一分说”的形式,阐述的方式是先交代种类,再分类具体说明。弄清结构后,再自选中心仿写。
答 示例: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指学习目的不明确,只会循规蹈矩地机械学习。一种是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指能带着问题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
例2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让人_______;语文是_______,让人_______;语文是_______,让人_______。
分析 此题属于修辞式仿写,所作仿句,只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且本体与喻体之间有适当的联系即可。
答 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流连忘返;意境深远的油画,惊叹不已;旋律优美的音乐,听之动容。
创新应用探索
例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
规律探索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仿写题。从修辞角度讲,本题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从结构上讲,第一句是总说,后面的几句是分说。做此题时,所写仿句既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又要与画线句构成排比,也要与第二句相呼应。
答示例: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夜空;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
强化训练精编
1.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友谊如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列句式造句(“爱”的对象可填人、景、物等)。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流出了_______ ,流出了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忆苦思甜《榆钱饭》,______________。
(2)一片丹心育桃李,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白玉长堤路”和“镜湖水如月”中任选一句,写出与之构成对偶的句子,内容要体现乡土特色。
(1)白玉长堤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镜湖水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的仿写答案
1.示例: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 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爬山虎不是攀附权贵的小人,而是奋力向上攀登的君子——为了心仪的蓝天力 争上游。)2.示例: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 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3.示例: ①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②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 4.略(提示:句式应与例 句一致,语言通顺,内容健康。)5.d 6.示例:(1)悲老发愤《秋浦歌》(2)满腔热血写春秋(词性、
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即可。)7.如:(1)乌篷小画船(2)耶溪女似雪8.示例:(1)吹走世 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等。) (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等。)
初中语文教材利用技巧-学习、借鉴课文中的句式
www.   宜春门户站   2009/9/25 14:37:40   关注度: 2
技法七:初中语文教材利用技巧?
(一)学习、借鉴课文中的句式?
句子写得好,句式结构优美,也是作文质量高的表现之一。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好的句式不少,可以见机进行借鉴。如课文《从宜宾到重庆》中使用了一种假设式对比、比喻的句式,给文章增色不少——“如果说长江是人体的主动脉的话,这南广河充其量也只是一根小小的毛细血管”,“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这种句式点缀在《巴黎的桥》中,也给人以美感。?
为了提高中考作文的语言质量,可以学习、借鉴课文中的一些句式。?
1.情感丰富的句式如:?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苞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你开的是灼灼的吗 香香的吗 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
这是“第二人称”抒情句式的一个组合。这类句子由作者直接面对人或物,先“呼告”,接着用“你”进行称呼,尽量抒发亲近之情、爱戴之情、怀念之情、颂扬之情、哀痛之情……
在这样的句子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陈述、反问、感叹等句式,可以将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揉和在一起使用,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反复、排比、设问等辞格。?
2.精炼畅达的句式如:?
·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细细品味一下上面打浪纹号的内容,,它们之中的“每一个”都表示一个画面,都起着一个句子的作用,好像在叙说一种情景。就拿第一个句子来说吧,它的意思就是:她穿着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她穿着咖啡色的西裤。这种句式简洁,含蓄,干净,爽朗,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3.辞格连用的句式如:?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打浪纹线的句子,是一组连续用喻的句子,句中用了8组比喻来描绘云的姿态,这样的句子全面地、多角度地、多方位地描绘事物,给读者一种淋漓尽致的、美不胜收的感觉。?
4.表达生动的句式如:?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上面有两个由“看吧”引领的句子,表达生动,我们姑且把它们叫作“‘看’字句”。这种句式妙在一个“看”字,“看吧”充满了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它表现着作者的的喜悦、赞美、惊叹、敬佩……之情;“看吧”充满了友情。作者轻轻的呼告,撩拨着读者的心扉,牵引着读者的视线,让读者带着亲近的感情,去欣赏所面对的事物。?
5.突出重点的句式如:?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这个句子重点突出了“称呼”,打浪纹号的部分就是其代表。作者在文段中对先生一口气使用了六个称谓。可以说,这是作者抒发感情的的特殊方式,是热爱之意尽情喷发的生动表现。六个称谓各有角度而又“一气呵成”,真可叫做激情澎湃。?
6.结构巧妙的句式如:?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是一个美妙的句式,结构十分巧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像一条彩线,牵动了作者所要描写的景物。“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有……”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盎然。?
7.组合精密的句式如:?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冲之、毕升之所以永远为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
这是一个组合十分精致的长句。从句子的类别看,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个议论句;从修辞方法看,这是一个排比、反复句;从论据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事实论证句;从在段中所起的作用看,这是一个支撑句。?
这个长句最为优美之处表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各个分句结构的整齐,每个分句的主语中都写了三个人,每个分句中都使用了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一是内容上高度的概括性。四个分句反复咏叹,从不同的角度鲜明地支撑着: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8.显现力度的句式如:?
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这是一个“连续假设”的长句,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也是一组排比句,这样的句子,形式美观,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是造福子孙的势力战胜呢,还是贻害后人的势力战胜 是目光远大、福国利民的势力战胜呢,还是鼠目寸光、祸国殃民的势力战胜 这就要看“下回分解”了。?
这个句子,从语法看,是选择关系复句;从修辞看,是设问。作者反复设问,是要用这种表达点示出两种势力斗争的尖锐性,是要用这种表达来抒发内心的焦虑之情,是要用这种表达来震撼读者的。?
这些无愧于党员称号的老革命家的耿耿丹心,可与日月齐辉。而那些饱食终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所用心,却汲汲于各种不正之风,甚至贪赃枉法,出卖人格,丧尽国格,干出种种令人不齿的勾当的人,在这些襟怀坦荡、鞠躬尽瘁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面前,能不愧死
这是一个对比句,是一个反问句。作者力图运用对比使光辉的形象更加光辉,使可恶的形象愈加可恶,从而表达出心中强烈的爱憎。?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么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么 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么 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把它裹进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 把它交给吃喝玩乐的享受 把它关在金钱筑起的象牙塔里 把它置于戒备森严的高楼深院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最宝贵的一生。?
上面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是:1.排比和反问连用,2.用每一个句子谓语的变化造成句法的变化,3.句子的意思层层深入。因此,这一组句子连贯有力,气势奔放,慷慨激昂,激动人心。 ?
[练习]?
1.仿照下面的句式,各写一个句子。?
①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会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应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②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③这一切都是在提醒这位声乐专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④人们争相传诵这成绩,而在我眼中,不,在心中,却是那随着
悦耳的枪声彻底破碎的、代表耻辱的“零”。?⑤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⑥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
⑦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⑧如果说亚历山大三世桥是珠光宝气的盛装王后,则连接城岛和左岸拉丁区的小桥就是朴实无华的小家碧玉。?
2.读下面的短文《夏》,看哪些地方学习、借鉴了课文的句式。?
夏,有明媚灿烂的阳光,有绿草如茵的大地,有美丽圣洁的荷花,有轻盈可爱的蜻蜒,更有无限的热情与活力。?
夏,明媚多彩的夏;夏,活泼迷人的夏;夏,富有诗意的夏……?
我爱夏的热情奔放;爱夏的轰轰烈烈;爱夏的力量与魅力;爱夏的天真与烂漫。?
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就仿佛感受到夏日明媚灿烂的阳光。?
每当看到母亲日夜操劳的背影,我就似乎看到夏日古木献出的一片绿荫。?
每当听到耳边响起银铃般的笑声,我就依稀想到夏日的垂柳在风中轻轻摇曳。?
夏季像天真烂漫的孩子,欢笑着,奔跑着。?
夏季像活力四射的少年,散发出无限的光与热。?
夏季像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少女,以嘹亮的歌声迎接多姿多彩的每一天!?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1年5期作者:是雪非)?
初中语文:“变换句式”复习学案
作者:skdcy 日期:09-05-26 访问次数:917 【发表评论】 ( http: / / www. / doc_comment.jsp id=72551 ) 【我要投稿】 ( http: / / www. / fckwebedit_post.jsp ) 背景颜色 字体颜色 鼠标双击滚屏 (1-20,1最慢,20最快)
教学目的:认识与掌握句式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教学时数:45’×2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①认识考点、高考样题,②句式变换的常见第几种类型,③句式变换的第一个重难点讲析。
一、考点认识
句式变换是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高考题型以简答题和填空题为主,分值为4分。
二、高考样题认识
(2004年全国卷甲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恰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案:例一,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例二,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三、句式变换的常见几种类型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句式的变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主动句←变→被动句
肯定句←变→否定句
陈述句←变→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长句←变→短句
单句←变→复句
口语句←变→书面语句
常式句←变→变式句
整句←变→散句
四、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生疏或不易变换的几组句式(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五、句式变换的重、难点讲析。
1、整句与散句的特点与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多用于散文、诗歌、唱词中,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变为整句:
他是一个热心人。有谁遭遇不幸,他总是去安慰周济;遇到别人家办喜事,他会登门祝贺;逢到雨季,他还会去帮人家检查屋漏。
改成整句:谁家遭不幸,他安慰周济;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屋漏雨,他必去检查。
散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 ( http: / / www. / qnw / doc_51129.shtml" \t "_blank )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改成整句:他童年时侯在四周村巷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主家中睡过马房,青年时候在深山老林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变换方法:按照其中一句的结构仿写,即可化散为整。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①句式变换的第二、三个重、难点讲析,②句式变换应注意的问题说明。
教学过程:(接上节课)
2、短句与长句的特点与变换
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而言的。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把下面的长句变为几个短句:
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实行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因而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最好方法和制度。
改成短句: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最好的制度,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既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能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
把下面的短句变为一个长句: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画面。
改成长句: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短句: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改成长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变换方法:长句变短句可以把长句中的几个修饰语变成几个句子,或者让几个并列的修饰语分别修饰中心语,构成一个排比句。
短句变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相同,以其中表中心的一个短句为主干(如例句中的②句),把其余的短句用作修饰语即可。
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
3、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特点与变换
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变式句中倒装的部分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可以互相转换。
例如:①你怎么了?(常式句)
怎么了,你?(主谓变式句,即主谓倒装)
②房后河边上有许多红的、黄的、粉的石子儿。(常式句)
房后河边上有许多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定语后置变式句)
③许多外国朋友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游览。(常式句)
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状语后置变式句)
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状语前置变式句)
常式句:你今天的演说棒极了。
变成变式句:棒极了,你今天的演说!
变换方法:改变语序(如主谓等)。
六、变换句式应注意的问题说明
1、要明确句式经过变换,只是句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掌握各句式的特点及变换的方法。
3、搞清提供语境的材料的表述角度,然后选用与之适应的句式。
4、搞清所给句式的特点(包括结构、语气、修辞等方面),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七、请同学们简要举例说说其他几种句式的变换。
八、小结
九、布置作业(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