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7.溜索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7.溜索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22: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一般使用一条或两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渡者把皮带或绳索系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俗称“溜壳子”,借倾斜之势滑越渡河。



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结实牢固
重要作用
位置险要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 。怒江大峡谷,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怒江上惊涛骇浪,小船根本无法横渡,从前两岸居民渡江主要靠“溜索”。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万丈绝壁是相对静止的,“垂”字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腾”有升到空中之意。两句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陡峭、险恶的特点。





比喻新颖、生动、传神,形象地写出了马帮队伍在峡谷行走的缓慢。
侧面烘托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马帮如极稠的粥



马却更觉迟疑。
牛们死也不肯再走。
(我)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三个副词的使用,凸显马、牛、“我”面对峡谷时的震颤和惊恐之情。
侧面烘托怒江峡谷环境的高峻、险恶。


蓦地



(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小”字的活用,传神地将瘦小汉子在溜索之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表现了出来。

移来移去
用“移来移去”写出鹰在空中滑翔的姿态,突出瘦小汉子溜索位置之高,不仅表现峡谷的险峻,而且衬托瘦小汉子的英勇。



请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体会首领的性格特点。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动作描写,与“我”和牛马的恐惧形成对比,反衬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镇定。
稳稳坐在马上
笑一笑
神态描写,表现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胸有成竹、乐观自信。



首领眼睛细成一条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位冷静、沉着的硬汉首领的形象。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语言描写,体现了首领粗犷豪迈、认真负责、关爱他人,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

命在天上


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这是矫健的鹰在峭壁上抓蛇的过程。语言描写,表现首领的目光敏锐和经验丰富。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动作描写,表现首领溜索、下索时的矫健英勇、灵活敏捷、沉着冷静,极具领袖的气质。








身手非凡
经验丰富
从容镇定
冷静沉着
乐观自信
关爱他人
认真负责
粗中有细
具有领袖气质



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
(人物+事件+结果)



主题归纳
小说讲述了马帮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又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小说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时镇定自若的姿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鹰选择了蓝天,便注定在悬崖间盘旋俯冲;牛选择了跋涉,便注定要过峡谷险境;马帮的汉子选择了大山,便不再畏惧悬崖峭壁。路在前方,即将初中毕业的您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勇敢地走下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课外拓展
1.品读阿城的《棋王》。
2.学习运用本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或对比衬托的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