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2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语文:24. 河中石兽习题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20:52: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24 河中石兽
C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D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q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
B.僧(sēng) 募(mù)金重修
是非木杮(shì),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
C.湮(yān)于沙上 可据理臆(yì)断欤
D.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 遂(suì)反溯(shù)流逆上矣
?
?
?
?
?
?
?
?
?
?
C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竟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曳铁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是再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靠近
?
?
?
?
?
?
?
终了,最后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主观地判断

3.写出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看(文字)。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判断动词。
经过,经历
?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物理学。
?
?
事物的道理、规律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尔辈不能究物理 寻根究底
B.湮于沙上 湮没无闻
C.转转不已 争论不已
D.一老河兵闻之 博学多闻
D
?
?
?
?
?
?
?
?
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B.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依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
译文:竟然没有找到。
D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
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
“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
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
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
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就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
虑,实事求是。
【答案】 D
7.按要求填空。
(1)《河中石兽》选自《________________》,此书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作者纪昀,字________,清代学者、文学家。
(2)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阅微草堂笔记
晓岚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非木杮     斯是陋室
B.如是再啮 如其言
C.但知其一 但当涉猎
D.当求之于上流 久之,目似瞑
一、课文研读
?
?
?
C
?
?
?
?
?
9.下面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不蔓不枝
D.棹数小舟
B
?
?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而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难道能根据一个道理就主观的判断吗?
1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一句中,老河兵的笑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和自己多年与河流打交道认为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的自信。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的变化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凭常情去主观判断。正确分析,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合乎事实的结论。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棹数小舟,曳铁钯 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竟不可得 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不雨久矣 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选演练
?
?
?
?
经过,经历
划(船)
终了,最后
下雨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吾 使 人 卜 云 祟 在 高 山 广 水。
吾使人卜/云/崇在高山广水。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服为确论。

(2)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上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下降,河流将要干涸。
16.【乙】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自身难保,其根本的原因是担心祭祀的费用会增加百姓负担。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两个短语概括,从两方面作答)
机智善辩
爱国忧民(关爱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