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课件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课件及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04-03 20:33:00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霍贝玛(荷兰)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作品近处与远处的景物变化。
观察画面的透视线,找一找它的透视规律
一般物体的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根据观察者角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透视角度:
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现你的感受?
观察一下楼房的透视变化看一看
哪些是平行透视,哪些是成角透视?
请同学们带上取景框,去外面看一看,画一画吧
室外体验
在透明的取景框上体验一下“透而视之”,把看到的楼房画下来吧。
室内探讨: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
让我们欣赏一下取景框上的作品,找一找:













成 角 透 视
成 角 透 视 的 各 种 角 度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观察身边的楼房,体会它的透视变化。

205:59M
08-03-14153
2解

linz
将要员
的会
教学楼
和已如m
透视的基本原理(-)
消失点
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
透视线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
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
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
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
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
生了纵深感。
成角透视
消失点
消失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
两个面以上,相应的面和视角成
定的角度。
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
垂直的,没有变化
如上图,左三条和右三条的透视线
分别相交、消失于两侧的消失点。
主图所示:垂直的三条线,中间的
最长,两边的相应缩短一些。这样
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规律。
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多彩的学习生活
优美的校园
口口口口
DM
24D
DOrNum
实验楼
面面ⅲ国
M彰浸是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会,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体会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设想:
物体的透视规律是绘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同时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楼房的透视变化,我打算打破以往传统讲解的教学模式,用胶片做好取景框,带领学生到室外,站在不同的角度,透过胶片把看到的楼房画到取景框上,让学生真正体会一下“透而视之”的感觉。进而探讨楼房的透视规律,会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画出透视图。
难点: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规律。
教学准备:
用胶片做好的取景框,水彩笔、铅笔等。
教学活动:
1、 观察引导(理解一般物体的透视规律):
1、 看看窗外景物,体会远近变化。
2、体会物体的透视规律: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
课件出示林荫路照片与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比较说明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画出透视图,师生探讨总结物体的一般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 欣赏分析(理解楼房的角度变化):
1、 课件出示校园图片,欣赏感受校园的美感,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感。理解楼房的两种角度变化。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
2、 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
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平行透视:物体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成角透视:物体中有一个边与画面成角度。
3、欣赏不同角度的楼房照片(课件展示),让学生说说其角度变化。
3、 实践探讨:(
1、室外实践:(体验一下“透而视之”的现象)分开小组,选好角度(平行透视或成角透视),透过胶片,闭上一只眼睛,把看到的楼房用水彩笔画到取景框上。引导学生找到视平线,并注意透视线高度的变化。
2、室内探讨: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消失的规律?提示学生根据取景框上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角度画出的作品,画出透视线的延长线,找一找它们的消失点和消失的规律)
3、学生分组画线、讨论,教师重点指导他们找出画面中的消失线。
4、课件展示部分学生作品,与楼房照片相对照,找一找透视规律。
三、归纳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学生分组选一代表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课件展示其透视规律和各种角度的变化。
4、 课后拓展:让学生课下观察身边楼房的透视变化,布置下节课
所带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