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冷绊子(bàn pàn) 揪在一起(qiū jiū) 颧骨(qián quán)
刷浆(jiānɡ jiànɡ) 蘸浆(zhān zhàn) 露馅(xiàng xiàn)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nán kān( ) shuāi jiāo( ) jiǎo wàn( )
bāo fu( ) píng zhàng( ) hōnɡ rán( )
三、按要求写四字词语。(8分)
1.描写人物外貌的:
2.描写人物神态的:
3.描写人物品质的:
4.文质彬彬(ABCC式):
四、请你补全与动物相关的三字常用语,看看什么样的人被比喻成什么样的动物。(6分)
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龙
2.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狼
3.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鸡
4.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狗
5.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羊
6.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马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写的《小兵张嘎》中的主人翁。(缩写句子)
2.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改为反问句)
3.《刷子李》的作者是冯骥才写的。(修改病句)
4.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仿写句子)
,真好比 。
5.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两人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六、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5分)
1.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3.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
4.小胖墩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读了《摔跤》,我认为小嘎子是一个
的人。
2.《他像一颗挺脱的树》选自《 》,作者 ,题目中的他是指 。
3.《两茎灯草》选自清代 的小说《 》。本文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 ”的形象。
八、课内阅读。(12分)
自此,严监(jiàn jiān)生的病,一日重似(shì s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juàn quàn)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吩咐—( ) 记念—( )
慌忙—( ) 登时—( )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2分)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2分)
5.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
(2分)
九、课外阅读。(13分)
____________
唐朝时,西藏有个藏王叫松赞干布,他派了大臣东赞到内地求婚。内地有个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印度、波斯等好多国家都派使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第一次,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便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弄错了。东赞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他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檀香木棍。皇帝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别的使者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答不出来。只有东赞跑了出来。他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东赞指着水中的木棍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说得皇帝连连点头。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玉石有一个洞眼,他要使臣们用线穿过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使臣们一个个试着用线去穿,怎么穿也穿不过去。大家都感到很为难。东赞一边看着一边动着脑筋。忽然,他见到地上有只蚂蚁在爬动,心里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有眼的这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蚂蚁在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就这样,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题全让东赞解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那藏王一定更加聪明能干。”于是,皇帝答应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聪明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马驹( ) 削的一样大小( ) 树梢(s ) 脑筋(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分)
丑陋—( ) 愚蠢—( ) 开始—( ) 笔直笔直—( )
3.结合全文内容,给文章加个题目。(2分)
4.文中写唐朝皇帝让使臣比赛智慧共有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3分)
5.第二次比赛中,东赞是怎样分辨檀香木棍的根与梢的?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分)
十、写作。(30分)
是谁,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是谁,在你失落、伤心的时候,给了你前行的信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曾给予你帮助,又有多少人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请你把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人介绍给大家,通过具体事例让别人了解他(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注意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冷绊子(bàn√ pàn) 揪在一起(qiū jiū√) 颧骨(qián quán√)
刷浆(jiānɡ√ jiànɡ) 蘸浆(zhān zhàn√ ) 露馅(xiàn xiàn√)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nán kān(难堪) shuāi jiāo(摔跤) jiǎo wàn(脚腕)
bāo fu(包袱) píng zhàng(屏障) hōnɡ rán(轰然)
三、按要求写四字词语。(8分)
1.描写人物外貌的: 膀大腰粗 仪表堂堂_
2.描写人物神态的: 目瞪口呆 满面春风
3.描写人物品质的: 大公无私 坚韧不拔
4.文质彬彬(ABCC式): 小心翼翼 得意扬扬
四、请你补全与动物相关的三字常用语,看看什么样的人被比喻成什么样的动物。(6分)
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变色 龙
2.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白眼 狼
3.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铁公 鸡
4.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哈巴 狗
5.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替罪_ 羊
6.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千里 马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写的《小兵张嘎》中的主人翁。(缩写句子)
小嘎子是主人翁。
2.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改为反问句)
难道你不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吗?
3.《刷子李》的作者是冯骥才写的。(修改病句)
《刷子李》的作者是冯骥才。
4.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仿写句子)
平静的湖面 ,真好比 一面硕大无比的银镜 。
5.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两人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六、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5分)
1.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动作描写)
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动作、神态描写)
3.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外貌描写)
4.小胖墩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语言描写)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读了《摔跤》,我认为小嘎子是一个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永不服输 的人。
2.《他像一颗挺脱的树》选自《 骆驼祥子 》,作者 老舍 ,题目中的他是指 祥子 。
3.《两茎灯草》选自清代 吴敬梓 的小说《 儒林外史 》。本文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 守财奴 ”的形象。
八、课内阅读。(12分)
自此,严监(jiàn√ jiān)生的病,一日重似(shì s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juàn√ quàn)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吩咐—(嘱咐) 记念—(挂念)
慌忙—(急忙) 登时—(立刻)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2分)
奄奄一息、病入膏肓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2分)
他在惦记着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5.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 “快,快,把灯草挑掉一茎,
多费油啊!”(2分)
九、课外阅读。(13分)
____________
唐朝时,西藏有个藏王叫松赞干布,他派了大臣东赞到内地求婚。内地有个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能干。印度、波斯等好多国家都派使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第一次,皇帝叫人牵来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们分出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便把毛色相同的马驹和母马分在一起,结果都弄错了。东赞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他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二次,皇帝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檀香木棍。皇帝问使臣们:“哪一头是根,哪一头是梢?”别的使者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答不出来。只有东赞跑了出来。他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东赞指着水中的木棍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说得皇帝连连点头。
最后,皇帝叫人拿来一块玉石,玉石有一个洞眼,他要使臣们用线穿过去。玉石上的洞眼很小,而且里面的孔道是弯弯曲曲的。使臣们一个个试着用线去穿,怎么穿也穿不过去。大家都感到很为难。东赞一边看着一边动着脑筋。忽然,他见到地上有只蚂蚁在爬动,心里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到玉石的洞眼上去。在有眼的这一头慢慢吹气,又在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蚂蚁在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就这样,丝线穿过了玉石洞眼。
皇帝见三道题全让东赞解了,心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那藏王一定更加聪明能干。”于是,皇帝答应让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聪明的东赞终于完成了藏王的使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马驹(jū) 削的一样大小(xiāo) 树梢(shāo) 脑筋(jīn)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分)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开始—(最后) 笔直笔直—(弯弯曲曲)
3.结合全文内容,给文章加个题目。(2分)
东赞不辱使命_
4.文中写唐朝皇帝让使臣比赛智慧共有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3分)
三次。第一次是将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分辨出母子;第二次是将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木棍,分清哪头是梢,哪头是根;第三次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
5.第二次比赛中,东赞是怎样分辨檀香木棍的根与梢的?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分)
他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东赞指着水中的木棍说:“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道理:根的密度大,所以下沉,梢的密度小,所以上浮。
十、写作。(30分)
是谁,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是谁,在你失落、伤心的时候,给了你前行的信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曾给予你帮助,又有多少人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请你把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人介绍给大家,通过具体事例让别人了解他(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注意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