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23: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部编 RJ·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1.认识“昼、耘”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昼) 夜 耕 (耘) 提 (供)

(稚) 气 涟 (漪)
zhòuyúngòngzhì yī 昼耘桑晓字词学习我会写字要注音学习古诗的巧妙方法一、知作者三、读诗句四、晓诗意五、悟诗情六、入诗境二、解诗题[ 宋 ]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1.自由阅读诗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2.边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 范成大zhòuyúngòng(x?ng)在田间除草把麻搓成线理解,懂得从事靠近树荫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的事,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宋 ] 杨万里
稚子弄冰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
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 宋 ] 杨万里qìngzhì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幼小的孩子zhēng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起来,小孩子把冰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诗人通过对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一个“脱”字把孩子剜冰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突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破裂声。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出冰碎地时发出的清脆声响。把孩童由开心、快乐到失望的情感变化描绘得活灵活现。 《稚子弄冰》写小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钲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忽然冰钲被敲碎落地,发出像水玉落地破碎的声音。全诗清新明快,画面有声有色,富有情趣,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孩子的天真烂漫。[ 宋 ] 雷震
村 晚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 宋 ] 雷震bēi池岸水中的波纹曲调随口yī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村晚》描绘了乡村傍晚的风景,勾勒出一幅牧童晚归图,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朴自然的牧童形象,流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么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选做)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