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河中石兽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提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三种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圮 棹 曳 钯
杮 湮 啮 溯
pǐ
sù
fèi
yè
zhào
yān
pá
niè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地名,今属河北。
佛寺的外门。
河岸
倒塌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经过,经历。
寻找
终了,最后。
划着几只小船。
拖着铁钯。
译文: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
设馆教书。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埋没
颠倒,错乱。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译文: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观点。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巡河、护河的士兵。
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
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坑洞
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译文: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
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
中,不更颠乎?”
不停止。
于是
逆流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译文: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众服为确论
介词,被
动词,成为
一词多义
僧募金重修
乃石性坚重
重新
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动词,认为
1.渐沉渐深耳
(古:罢了 今: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古今异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事物的道理 今:一种科学,物理学)
3.二石兽并沉焉
(古:一起 今:并列)
4.阅十余岁
(古:经过,经历 今:阅读)
5.是非木杮
(古:代词,这 今:判断词,是)
6.盖石性坚重
(古:发语词,因为 今: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7.但知其一
(古:只 今:表转折,但是,却)
8.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寻找 今:请求、要求、追求)
1.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词类活用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作名词,洪水。
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特殊句式
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文中主要说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及结果。
僧
僧
顺流而下
讲学家
原地沙下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得于数里外
未果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无迹
人 物 地 点 结 果
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以为顺流下矣
人 物 理 由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寺 僧
下 游
讲学家
上 游
下 游
老河兵
上 游
下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下 游
上 游
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僧: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结合内容,分析寺僧、讲学家及老河兵三类人物的特点。
文中讲学家的“笑”与老河兵的“笑”有什么区别?
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自信,写出了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而老河兵的“笑”则更多的是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胸有成竹。
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
不能主观臆断
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作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写出了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找到石兽的结果,巧妙地表现了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
1.层层铺垫。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吻合,其阐述的道理能“究其物理”,所以使人信服。
老河兵的观点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情,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加之实践检验了其正确性,体现了推理的合理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据主观臆断,实践才能出真知。
小结
河中石兽
第一种:僧
原地水中
皆不得
实践出真知
第二种:僧
第四种:老河兵
第三种:讲学家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上游
得
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划线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湮没无闻)
3.一老河兵闻之……
追根究底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亦复如是
闻风丧胆
目 录
纪昀简介 2
生平简介 2
主要作品 3
后世影响 4
人物趣事 4
文学趣事 4
灯谜 4
寿联 5
对子 5
笔记小说 5
简介 5
分类 6
代表作 6
纪昀简介
生平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沧县崔尔庄)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乾隆年间进士,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纪晓岚82岁卒于嘉庆十年,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主要作品
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纪文达公遗集》,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
后世影响
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流行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其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默。这是经过美化了的描写,历史上并不如此。实际上纪晓岚不过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在银屏上,基本上由张国立“垄断”的纪晓岚形象,也颇说得过去。
人物趣事
纪晓岚具有幽默风趣的真性情,清人牛应之说:“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
纪晓岚年幼时与五六个小孩踢藤球,刚好踢中路过的知府轿子。知府拾起藤球,纪晓岚欲取回球。知府见其出众,遂出对联以试之。曰:“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说:“太守二千石,独公...要是你把球还我,就是‘独公廉’;要是不还,便是‘独公贪’了。”知府叹其聪敏,于是把球还给他。
纪昀喜养犬,曾有一犬唤为“四儿”(当时四子未诞),随其发配新疆,感情弥笃。后在被诏回修书途中,被家中佣人毒杀,纪晓岚气急之余,厚葬之,遂将佣人居舍题为“师犬堂”。
纪晓岚喜欢吃肉类,不喜食五谷。“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但虽喜食肉,却绝不食鸭,总觉鸭腥秽难以下咽。一次不慎误食之,立刻大吐。
文学趣事
灯谜
在对联方面,纪晓岚可说是举世无双。纪晓岚出过一副灯谜。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狸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猜不出答案,在得知其答案即“猜谜”二字,对纪晓岚大加赞赏。
寿联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五十寿辰,纪晓岚撰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乾隆大喜,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
对子
民间广泛流传的纪晓岚对对子故事,有真也有假,甚至是张冠李戴。据说纪晓岚爱妾明干曾出一联:
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
此题巧妙处在于不同的两个词却复指同一个人,竟将纪晓岚难倒,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有人用梅兰芳的名字对上:
风送幽香,每每畹华梅兰芳
笔记小说
简介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特点:篇幅短小、内容繁杂 。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
志怪小说基本上受到史书体例的影响,多标榜其记事之确实,以史家的态度书写笔记,所以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而在艺术表现上,其故事情节多为直线发展的笔记体,缺乏人物形貌与心理的描写,也没有特别铺张情节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分类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代表作
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也是十分浓郁的,如在笔记小说相对较为成熟的魏晋、唐、宋时期以来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则是这方面的代表。然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又达到了相当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视角与视点,均是平民化与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文学特色的,包含了许多传说、寓言、掌故、轶事,尤其是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它不仅是平民化的视角,即换句说,"是老百姓眼里的世界",而且叙述及语言方式上则更是浓墨重彩,人物呈现出的想象与创造力,营构的鬼、狐世界,细节的夸张与变形,以及作品中的寓言性质及象征意义,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与故事情节,则是他最大的特色。
但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尽管许多细节以及故事情节、甚至人物都是虚构的,但作品从整体和宏观上却极其高度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真实。或许,无论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们都因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进行文学创作,才有了这异曲同工之妙。
閱
微
草
堂
筆
記
序 第
一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一
第
二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二
第
三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三
第
四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四
第
五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五
第
六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六
第
七
卷
如
是
我
聞
一
第
八
卷
如
是
我
聞
二
第
九
卷
如
是
我
聞
三
第
十
卷
如
是
我
聞
四
第
十
一
卷
槐
西
雜
志
一
第
十
二
卷
槐
西
雜
志
二
第
十
三
卷
槐
西
雜
志
三
第
十
四
卷
槐
西
雜
志
四
第
十
五
卷
姑
妄
聽
之
一
第
十
六
卷
姑
妄
聽
之
二
第
十
七
卷
姑
妄
聽
之
三
第
十
八
卷
姑
妄
聽
之
四
第
十
九
卷
灤
陽
續
錄
一
第
二
十
卷
灤
陽
續
錄
二
第
二
十
一
卷
灤
陽
續
錄
三
第
二
十
二
卷
灤
陽
續
錄
四
第
二
十
三
卷
灤
陽
續
錄
五
第
二
十
四
卷
灤
陽
續
錄
六
附
:
紀
汝
佶
六
則
序 原
序
文
以
載
道
,
儒
者
無
不
能
言
之
。
夫
道
豈
深
隱
莫
測
,
秘
密
不
傳
,
如
佛
家
之
心
印
,
道
家
之
口
訣
哉
!
萬
事
當
然
之
理
,
是
即
道
矣
。
故
道
在
天
地
,
如
汞
瀉
地
,
顆
顆
皆
圓
﹔
如
月
映
水
,
處
處
皆
見
。
大
至
於
治
國
平
天
下
,
小
至
於
一
事
一
物
、
一
動
一
言
,
無
乎
不
在
焉
!
文
,
其
中
之
一
端
也
。
文
之
大
者
為
《
六
經
》,
固
道
所
寄
矣
﹔
降
而
為
列
朝
之
史
﹔
降
而
為
諸
子
之
書
﹔
降
而
為
百
氏
之
集
,
是
又
文
中
之
一
端
,
其
言
足
以
明
道
。
再
降
而
稗
官
小
說
,
似
無
與
於
道
矣
。
然
《
漢
書
﹒
藝
文
志
》
列
為
一
家
,
歷
代
書
目
亦
皆
著
錄
。
豈
非
以
荒
誕
悖
妄
者
雖
不
足
數
,
其
近
於
正
者
,
於
人
心
世
道
,
亦
未
嘗
無
所
裨
歟
!
河
間
先
生
,
以
學
問
文
章
,
負
天
下
重
望
。
而
天
性
孤
直
,
不
喜
以
心
性
空
談
,
標
榜
門
戶
﹔
亦
不
喜
才
人
放
誕
,
詩
壇
酒
社
,
誇
名
士
風
流
。
是
以
退
食
之
餘
,
惟
耽
懷
典
籍
,
老
而
嬾
於
考
索
,
乃
採
掇
異
聞
,
時
作
筆
記
,
以
寄
所
欲
言
。《
灤
陽
消
夏
錄
》
等
五
書
,
俶
詭
奇
譎
無
所
不
載
,
洸
洋
恣
肆
無
所
不
言
,
而
大
旨
要
歸
於
醇
正
,
欲
使
人
知
所
勸
懲
。
故
誨
淫
導
欲
之
書
,
以
佳
人
才
子
相
矜
者
,
雖
紙
貴
一
時
,
終
漸
歸
湮
沒
。
而
先
生
之
書
,
則
梨
棗
屢
鐫
,
久
而
不
厭
,
是
則
華
實
不
同
之
明
驗
矣
。
顧
翻
刻
者
眾
,
訛
誤
實
繁
,
且
有
妄
為
標
目
如
明
人
之
刻
《
冷
齋
夜
話
》
者
,
讀
者
病
焉
。
時
彥
夙
從
先
生
游
,
嘗
刻
先
生
《
姑
妄
聽
之
》,
附
跋
書
尾
,
先
生
頗
以
為
知
言
,
邇
來
諸
板
益
漫
漶
,
乃
請
於
先
生
,
合
五
書
為
一
編
,
而
仍
各
存
其
原
第
。
篝
燈
手
校
不
敢
憚
勞
,
又
請
先
生
檢
視
一
過
,
然
後
摹
印
。
雖
先
生
之
著
作
不
必
藉
此
刻
以
傳
,
然
魚
魯
之
舛
差
稀
於
先
生
教
世
之
本
志
,
或
亦
不
無
小
補
云
爾
。
嘉
慶
庚
申
八
月
門
人
北
平
盛
時
彥
謹
序
。
鄭
序
河
間
紀
文
達
公
,
久
在
館
閣
,
鴻
文
鉅
制
,
稱
一
代
手
筆
。
或
言
公
喜
詼
諧
,
嬉
笑
怒
罵
,
皆
成
文
章
。
今
觀
公
所
署
筆
記
,
詞
意
忠
厚
、
體
例
謹
嚴
。
而
大
旨
悉
歸
勸
懲
,
殆
所
渭
是
非
不
謬
於
聖
人
者
與
!
雖
小
說
,
猶
正
史
也
。
公
自
云
:「
不
顛
是
非
如
碧
雲
騢
,
不
懷
挾
恩
怨
如
周
秦
行
紀
,
不
描
摹
才
子
佳
人
如
《
會
真
記
》,
不
繪
畫
橫
陳
如
秘
辛
。
」
冀
不
見
擯
於
君
子
。
蓋
猶
公
之
謙
詞
耳
。
公
之
孫
樹
馥
,
來
宦
嶺
南
,
從
索
是
書
者
眾
,
因
重
鋟
板
。
樹
馥
醇
謹
有
學
識
,
能
其
官
,
不
墮
其
家
風
云
。
道
光
十
五
年
乙
末
春
日
,
龍
溪
鄭
開
僖
識
。
紀
昀
詩
二
首
千
生
心
力
坐
銷
磨
,
紙
上
煙
雲
過
眼
多
。
擬
築
書
倉
今
老
矣
,
只
應
說
鬼
以
東
坡
。
前
因
後
果
驗
無
差
,
瑣
記
搜
羅
鬼
一
車
。
傳
語
洛
閏
門
弟
子
,
稗
官
原
不
入
儒
家
。
觀
弈
道
人
自
題
第
一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一
乾
隆
己
酉
夏
,
以
編
排
秘
籍
,
于
役
灤
陽
,
時
校
理
久
竟
,
特
督
視
官
吏
,
題
簽
庋
架
而
已
,
晝
長
無
事
,
追
錄
見
聞
,
憶
及
即
書
,
都
無
體
例
,
小
說
稗
官
,
知
無
關
於
著
述
﹔
街
談
巷
議
,
或
有
益
於
勸
懲
,
聊
付
抄
胥
存
之
。
命
曰
《
灤
陽
消
夏
錄
》
云
爾
。
胡
御
史
牧
亭
言
,
其
里
有
人
畜
一
豬
,
見
鄰
叟
輒
瞋
目
狂
吼
,
奔
突
欲
噬
,
見
他
人
則
否
。
鄰
叟
初
甚
怒
之
,
欲
買
而
啖
其
肉
。
既
而
憬
然
省
曰
:「
此
殆
佛
經
所
謂
夙
冤
耶
?
世
無
不
可
解
之
冤
。
」
乃
以
善
價
贖
得
,
送
佛
寺
為
長
生
豬
,
後
再
見
之
,
弭
耳
昵
就
,
非
復
曩
態
矣
。
嘗
見
孫
重
畫
伏
虎
應
真
,
有
巴
西
李
衍
題
曰
:「
至
人
騎
猛
虎
,
馭
之
猶
騏
驥
。
豈
伊
本
馴
良
,
道
力
消
其
鷙
。
乃
知
天
地
間
,
有
情
皆
可
契
。
共
保
金
石
心
,
無
為
多
畏
忌
。
」
可
為
此
事
作
解
也
。
滄
州
劉
士
玉
孝
廉
,
有
書
室
為
狐
所
據
。
白
晝
與
人
對
語
,
擲
瓦
石
擊
人
,
但
不
睹
其
形
耳
。
知
州
平
原
董
思
任
,
良
吏
也
,
聞
其
事
,
自
往
驅
之
。
方
盛
陳
人
妖
異
路
之
理
,
忽
簷
際
朗
言
曰
:「
公
為
官
,
頗
愛
民
,
亦
不
取
錢
,
故
我
不
敢
擊
公
,
然
公
愛
民
乃
好
名
,
不
取
錢
乃
畏
後
患
耳
,
故
我
亦
不
避
公
。
公
休
矣
,
毋
多
言
取
困
。
」
董
狼
狽
而
歸
,
咄
咄
不
怡
者
數
日
。
劉
一
僕
婦
甚
粗
蠢
,
獨
不
畏
狐
。
狐
亦
不
擊
之
,
或
於
對
語
時
,
舉
以
問
狐
。
狐
曰
:「
彼
雖
下
役
,
乃
真
孝
婦
也
,
鬼
神
見
之
猶
斂
避
,
況
我
曹
乎
?
」
劉
乃
令
僕
婦
居
此
室
,
狐
是
日
即
去
。
愛
堂
先
生
言
,
聞
有
老
學
究
夜
行
,
忽
遇
其
亡
友
,
學
究
素
剛
直
,
亦
不
怖
畏
,
問
君
何
往
,
曰
:「
吾
為
冥
吏
,
至
南
村
有
所
勾
攝
,
適
同
路
耳
。
」
因
並
行
。
至
一
破
屋
,
鬼
曰
:「
此
文
士
廬
也
。
」
問
:「
何
以
知
之
?
」
曰
:「
凡
人
白
晝
營
營
,
性
靈
汨
沒
,
唯
睡
時
一
念
不
生
,
元
神
朗
澈
,
胸
中
所
讀
之
書
,
字
字
皆
吐
光
芒
,
自
百
竅
而
出
,
其
狀
縹
渺
繽
紛
,
爛
如
錦
繡
。
學
如
鄭
孔
,
文
如
屈
宋
班
馬
者
,
上
燭
霄
漢
,
與
星
月
爭
輝
﹔
次
者
數
丈
,
次
者
數
尺
,
以
漸
而
差
,
極
下
者
亦
螢
螢
如
一
燈
,
照
映
戶
牖
。
人
不
能
見
,
唯
鬼
神
見
之
耳
。
此
室
上
光
芒
高
七
八
尺
,
以
是
而
知
。
」
學
究
問
:「
我
讀
書
一
生
,
睡
中
光
芒
當
幾
許
?
」
鬼
囁
嚅
良
久
曰
:
「
昨
過
君
塾
,
君
方
晝
寢
,
見
君
胸
中
高
頭
講
章
一
部
,
墨
卷
五
六
百
篇
,
經
文
七
八
十
篇
,
策
略
三
四
十
篇
,
字
字
化
為
黑
煙
,
籠
罩
屋
上
,
諸
生
誦
讀
之
聲
,
如
在
濃
雲
密
霧
中
,
實
未
見
光
芒
,
不
敢
妄
語
。
」
學
究
怒
斥
之
,
鬼
大
笑
而
去
。
東
光
李
又
聃
先
生
嘗
至
宛
平
相
國
廢
園
中
,
見
廊
下
有
詩
二
首
,
其
一
曰
:「
颯
颯
西
風
吹
破
櫺
,
蕭
蕭
秋
草
滿
空
庭
。
月
光
穿
漏
飛
簷
角
,
照
見
莓
苔
半
壁
青
。
」
其
二
曰
:「
耿
耿
疏
星
幾
點
明
,
銀
河
時
有
片
雲
行
。
凴
欄
坐
聽
譙
樓
鼓
,
數
到
連
敲
第
五
聲
。
」
墨
痕
慘
淡
,
殆
不
類
人
書
。
董
曲
江
先
生
,
名
元
度
,
平
原
人
,
乾
隆
壬
申
進
士
,
入
翰
林
,
散
館
,
改
知
縣
,
又
改
教
授
,
移
疾
歸
。
少
年
夢
人
贈
一
扇
,
上
有
三
絕
句
曰
:「
曾
公
飲
馬
天
池
日
,
文
采
西
園
感
故
知
﹔
至
竟
心
情
終
不
改
,
月
明
花
影
上
旌
旗
。
」「
尺
五
城
內
並
馬
來
,
垂
楊
一
例
赤
鱗
開
﹔
黃
金
屈
戍
雕
胡
錦
,
不
信
陳
王
八
斗
才
。
」「
蕭
鼓
鼕
鼕
畫
燭
樓
,
是
誰
親
按
小
涼
洲
﹔
春
風
荳
蔻
知
多
少
,
并
作
秋
江
一
段
愁
。
」
語
多
難
解
。
後
亦
卒
無
徵
驗
,
莫
明
其
故
。
平
定
王
孝
廉
執
信
,
嘗
隨
文
宦
榆
林
,
夜
宿
野
寺
經
閣
下
,
聞
閣
上
有
人
絮
語
,
似
是
論
詩
,
竊
訝
此
間
少
文
士
,
那
得
有
此
?
因
諦
聽
之
,
終
不
甚
了
了
。
後
語
聲
漸
出
閣
廊
下
,
乃
稍
分
明
。
其
一
曰
:「
唐
彥
謙
詩
格
不
高
,
然
『
禾
麻
地
廢
生
邊
氣
,
草
木
春
寒
起
戰
聲
』,
故
是
佳
句
。
」
其
一
曰
:「
僕
嘗
有
句
云
:『
陰
磧
日
光
連
雪
白
,
風
天
沙
氣
入
雲
黃
。
』
非
親
至
關
外
,
不
睹
此
景
。
」
其
一
又
曰
:「
僕
亦
有
一
聯
云
:『
山
沉
邊
氣
無
情
碧
,
河
帶
寒
聲
亙
古
秋
。
』
自
謂
頗
肖
邊
城
日
暮
之
狀
,
相
與
吟
賞
者
久
之
。
」
寺
鐘
忽
動
,
乃
寂
無
聲
。
天
曉
起
視
,
則
扃
鑰
塵
封
。「
山
沉
邊
氣
」
一
聯
,
後
於
任
總
鎮
遺
稿
見
之
。
總
鎮
名
舉
,
出
師
金
川
時
,
百
戰
陣
歿
者
也
。「
陰
磧
」
一
聯
,
終
不
知
為
誰
語
。
即
其
精
靈
長
在
,
得
與
任
公
同
游
,
亦
決
非
常
鬼
矣
。
滄
州
城
南
上
河
涯
,
有
無
賴
呂
四
,
凶
橫
無
所
不
為
,
人
畏
如
狼
虎
。
一
日
薄
暮
,
與
諸
惡
少
村
外
納
涼
,
忽
隱
隱
聞
雷
聲
,
風
雨
且
至
。
遙
見
似
一
少
婦
,
避
入
河
干
古
廟
中
。
呂
語
諸
惡
少
曰
:「
彼
可
淫
也
。
」
時
已
入
夜
,
陰
雲
黯
黑
,
呂
突
入
,
掩
其
口
,
眾
共
褫
衣
相
嬲
。
俄
雷
光
穿
牖
,
見
狀
貌
似
是
其
妻
,
急
釋
手
問
之
,
果
不
謬
。
呂
大
恚
,
欲
提
妻
擲
河
中
,
妻
大
號
曰
:「
汝
欲
淫
人
,
致
人
淫
我
,
天
理
昭
然
,
汝
尚
欲
殺
我
耶
?
」
呂
語
塞
,
急
覓
衣
褲
,
已
隨
風
入
河
流
矣
。
旁
皇
無
計
,
乃
自
負
裸
婦
歸
。
雲
散
月
明
,
滿
村
嘩
笑
,
爭
前
問
狀
。
呂
無
可
置
對
,
竟
自
投
於
河
。
蓋
其
妻
歸
寧
,
約
一
月
方
歸
。
不
虞
母
家
遘
回
祿
,
無
屋
可
棲
,
乃
先
期
返
。
呂
不
知
而
遘
此
難
。
後
妻
夢
呂
來
曰
:「
我
業
重
,
當
永
墮
泥
犁
。
緣
生
前
事
母
尚
盡
孝
,
冥
官
檢
籍
得
受
蛇
身
,
今
往
生
矣
。
汝
後
夫
不
久
至
。
善
視
新
姑
嫜
,
陰
律
不
孝
罪
至
重
,
毋
自
蹈
冥
司
湯
鑊
也
。
」
至
妻
再
醮
日
,
屋
角
有
赤
練
蛇
,
垂
首
下
視
,
意
似
眷
眷
。
妻
憶
前
夢
,
方
舉
首
問
之
,
俄
聞
門
外
鼓
樂
聲
。
蛇
於
屋
上
跳
擲
數
回
,
奮
然
去
。
獻
縣
周
氏
僕
周
虎
,
為
狐
所
媚
,
二
十
餘
年
如
伉
儷
,
嘗
語
僕
曰
:「
吾
煉
形
已
四
百
餘
年
,
過
去
生
中
,
於
汝
有
業
緣
當
補
。
一
日
不
滿
,
即
一
日
不
得
生
天
。
緣
盡
,
吾
當
去
耳
。
」
一
日
,
囅
然
自
喜
,
又
泫
然
自
悲
,
語
虎
曰
:「
月
之
十
九
日
,
吾
緣
盡
當
別
,
已
為
君
相
一
婦
,
可
聘
定
之
。
」
因
出
白
金
付
虎
,
俾
備
禮
。
自
是
狎
昵
嬿
婉
,
逾
於
平
日
,
恒
形
影
不
離
。
至
十
五
日
,
忽
晨
起
告
別
,
虎
怪
其
先
期
,
狐
泣
曰
:「
業
緣
一
日
不
可
減
,
亦
一
日
不
可
增
。
惟
遲
早
則
隨
所
遇
耳
。
吾
留
此
三
日
緣
,
為
再
一
相
會
地
也
。
」
越
數
年
,
果
再
至
,
歡
洽
三
日
而
後
去
。
臨
行
嗚
咽
曰
:「
從
此
終
天
訣
矣
。
」
陳
德
音
先
生
曰
:「
此
狐
善
留
其
有
餘
,
惜
福
者
當
如
是
。
」
劉
季
箴
則
曰
:「
三
日
後
終
須
一
別
,
何
必
暫
留
?
此
狐
煉
形
四
百
年
,
尚
未
到
懸
崖
撒
手
地
位
,
臨
事
者
不
當
如
是
。
」
余
謂
二
公
之
言
,
各
明
一
義
,
各
有
當
也
。
獻
縣
令
明
晨
,
應
山
人
,
嘗
欲
申
雪
一
冤
獄
,
而
慮
上
官
不
允
,
疑
惑
未
決
。
儒
學
門
斗
有
五
半
仙
者
,
與
一
狐
友
,
言
小
休
咎
多
有
驗
,
遣
往
問
之
,
狐
正
色
曰
:「
明
公
為
民
父
母
,
但
當
論
其
冤
不
冤
,
不
當
問
其
允
不
允
,
獨
不
記
制
府
李
公
之
言
乎
?
」
門
斗
返
報
,
明
為
悚
然
。
因
言
制
府
李
公
衛
未
達
時
,
嘗
同
一
道
士
渡
江
,
適
有
與
舟
子
爭
詬
者
,
道
士
太
息
曰
:「
命
在
須
臾
,
尚
較
計
數
文
錢
耶
?
」
俄
其
人
為
帆
腳
所
掃
,
墮
江
死
,
李
公
心
異
之
。
中
流
風
作
,
舟
欲
覆
,
道
士
禹
步
誦
咒
,
風
止
得
濟
,
李
公
再
拜
謝
更
生
,
道
士
曰
:「
適
墮
江
者
命
也
,
吾
不
能
救
。
公
貴
人
也
,
遇
阨
得
濟
,
亦
命
也
。
吾
不
能
不
救
,
何
謝
焉
?
」
李
公
又
拜
曰
:「
領
師
此
訓
,
吾
終
身
安
命
矣
。
」
道
士
曰
:「
是
不
盡
然
。
一
身
之
窮
達
當
安
命
,
不
安
命
則
奔
競
排
軋
,
無
所
不
至
。
不
知
李
林
甫
、
秦
檜
即
不
傾
陷
善
類
,
亦
作
宰
相
,
徒
自
增
罪
案
耳
。
至
國
計
民
生
之
利
害
,
則
不
可
言
命
。
天
地
之
生
才
,
朝
廷
之
設
官
,
所
以
補
救
氣
數
也
。
身
握
事
權
,
束
手
而
委
命
,
天
地
何
必
生
此
才
,
朝
廷
何
必
設
此
官
乎
?
晨
門
曰
:『
是
知
其
不
可
而
為
之
。
』
諸
葛
武
侯
曰
:『
鞠
躬
盡
瘁
,
死
而
後
已
。
』
成
敗
利
鈍
,
非
所
逆
睹
。
此
聖
賢
立
命
之
學
,
公
其
識
之
。
」
李
公
謹
受
教
,
拜
問
姓
名
。
道
士
曰
:「
言
之
恐
公
駭
。
」
下
舟
行
數
十
步
,
翳
然
滅
跡
。
昔
在
會
城
,
李
公
曾
話
是
事
,
不
識
此
狐
何
以
得
知
也
。
北
村
鄭
蘇
仙
,
一
日
夢
至
冥
府
,
見
閻
羅
王
方
錄
囚
。
有
鄰
村
一
媼
至
殿
前
,
王
改
容
拱
手
,
賜
以
杯
茗
,
命
冥
吏
速
送
生
善
處
。
鄭
私
叩
冥
吏
曰
:「
此
農
家
老
婦
,
有
何
功
德
?
」
冥
吏
曰
:「
是
媼
一
生
無
利
己
損
人
心
。
夫
利
己
之
心
,
雖
賢
士
大
夫
或
不
免
。
然
利
己
者
必
損
人
,
種
種
機
械
因
是
而
生
,
種
種
冤
愆
因
是
而
造
,
甚
至
貽
臭
萬
年
,
流
毒
四
海
,
皆
此
一
念
為
害
也
。
此
一
村
婦
而
能
自
制
其
私
心
,
讀
書
講
學
之
儒
對
之
多
愧
色
矣
。
何
怪
王
之
加
禮
乎
?
」
鄭
素
有
心
計
,
聞
之
惕
然
而
寤
。
鄭
又
言
,
此
媼
未
至
以
前
,
有
一
官
公
服
昂
然
入
,
自
稱
所
至
但
飲
一
杯
水
,
今
無
愧
鬼
神
。
王
哂
曰
:「
設
官
以
治
民
,
下
至
驛
丞
閘
官
,
皆
有
利
弊
之
當
理
。
但
不
要
錢
即
為
好
官
,
植
木
偶
於
堂
,
並
水
不
飲
,
不
更
勝
公
乎
?
」
官
又
辯
曰
:「
某
雖
無
功
,
亦
無
罪
。
」
王
曰
:「
公
一
身
處
處
求
自
全
,
某
獄
某
獄
避
嫌
疑
而
不
言
,
非
負
民
乎
?
某
事
某
事
畏
煩
重
而
不
舉
,
非
負
國
乎
?
三
載
考
績
之
謂
何
,
無
功
即
有
罪
矣
。
」
官
大
踧
踖
,
鋒
稜
頓
減
。
王
徐
顧
笑
曰
:「
怪
公
盛
氣
耳
。
平
心
而
論
,
要
是
三
四
等
好
官
,
來
生
尚
不
失
冠
帶
。
」
促
命
即
送
轉
輪
王
。
觀
此
二
事
,
知
人
心
微
曖
,
鬼
神
皆
得
而
窺
。
雖
賢
者
一
念
之
私
,
亦
不
免
於
責
備
。
相
在
爾
室
,
其
信
然
乎
?
雍
正
壬
子
,
有
宦
家
子
婦
,
素
無
勃
谿
狀
。
突
狂
電
穿
牖
,
如
火
光
激
射
,
雷
楔
貫
心
而
入
,
洞
左
脅
而
出
,
其
夫
亦
為
雷
燄
燔
燒
,
背
到
尻
皆
焦
黑
,
氣
息
僅
屬
,
久
之
乃
蘇
,
顧
婦
屍
泣
曰
:「
我
性
剛
勁
,
與
母
爭
論
或
有
之
﹔
爾
不
過
私
訴
抑
鬱
,
背
燈
掩
淚
而
已
,
何
雷
之
誤
中
爾
耶
?
」
是
未
知
律
重
主
謀
,
幽
明
一
也
。
無
雲
和
尚
,
不
知
何
許
人
。
康
熙
中
掛
單
河
間
資
勝
寺
,
終
日
默
坐
,
與
語
亦
不
答
。
一
日
,
忽
登
禪
牀
,
以
界
尺
拍
案
一
聲
,
泊
然
化
去
。
視
案
上
有
偈
曰
:「
削
髮
辭
家
淨
六
塵
,
自
家
且
了
自
家
身
。
仁
民
愛
物
無
窮
事
,
原
有
周
公
孔
聖
人
。
」
佛
法
近
墨
,
此
僧
乃
近
於
楊
。
寧
波
吳
生
,
好
作
北
里
游
。
後
昵
一
狐
女
,
時
相
幽
會
。
然
仍
出
入
青
樓
間
。
一
日
,
狐
女
請
曰
:「
吾
能
幻
化
,
凡
君
所
眷
,
吾
一
見
即
可
肖
其
貌
。
」
君
一
存
想
:「
應
念
而
至
,
不
逾
於
黃
金
買
笑
乎
?
」
試
之
,
果
傾
刻
換
形
,
與
真
無
二
,
遂
不
復
外
出
。
嘗
與
狐
女
曰
:「
眠
花
藉
柳
,
實
愜
人
心
,
惜
是
幻
化
,
意
中
終
隔
一
膜
耳
。
」
狐
女
曰
:「
不
然
。
聲
色
之
娛
,
本
雷
光
石
火
,
豈
特
吾
肖
某
某
為
幻
化
,
即
彼
某
某
亦
幻
化
也
﹔
豈
特
某
某
為
幻
化
,
即
妾
亦
幻
化
也
。
即
千
百
年
來
名
姬
豔
女
皆
幻
化
也
。
白
楊
綠
草
,
黃
土
青
山
,
何
一
非
古
來
歌
舞
之
場
﹔
握
雨
攜
雲
,
與
埋
香
葬
玉
,《
別
鶴
》、《
離
鸞
》,
一
曲
伸
臂
頃
耳
。
中
間
兩
美
相
合
,
或
以
時
刻
計
,
或
以
日
計
,
或
以
月
計
,
或
以
年
計
,
終
有
絕
別
之
期
。
及
其
訣
別
,
則
數
十
年
而
散
,
與
片
刻
暫
遇
而
散
者
,
同
一
懸
崖
撒
手
,
轉
瞬
成
空
。
倚
翠
偎
紅
,
不
皆
恍
如
春
夢
乎
?
即
夙
契
原
深
,
終
身
聚
首
,
而
朱
顏
不
駐
,
白
髮
已
侵
,
一
人
之
身
,
非
復
舊
態
。
則
當
時
黛
眉
粉
頰
,
亦
謂
之
幻
化
可
矣
。
何
獨
以
妾
肖
某
某
為
幻
化
也
?
」
吳
灑
然
有
悟
。
後
數
歲
,
狐
女
辭
去
,
吳
竟
絕
跡
於
狎
游
。
交
河
及
孺
愛
,
青
縣
張
文
甫
,
皆
老
儒
也
。
並
授
徒
於
獻
。
嘗
同
步
月
南
村
北
村
之
間
,
去
館
稍
遠
,
荒
原
闃
寂
,
榛
莽
翳
然
。
張
心
怖
欲
返
,
曰
:「
墟
墓
間
多
鬼
,
曷
可
久
留
。
」
俄
一
老
人
扶
杖
至
,
揖
二
人
坐
,
曰
:「
世
間
何
得
有
鬼
?
不
聞
阮
瞻
之
論
乎
?
二
君
儒
者
,
奈
何
信
釋
氏
之
妖
妄
。
」
因
闡
發
程
朱
二
氣
屈
伸
之
理
,
疏
通
證
明
,
詞
條
流
暢
。
二
人
聽
之
皆
首
肯
,
共
歎
宋
儒
見
理
之
真
,
遞
相
酬
對
,
竟
忘
問
姓
名
。
適
大
車
數
輛
遠
遠
至
,
牛
鐸
錚
然
,
老
人
振
衣
急
起
曰
:「
泉
下
之
人
,
岑
寂
久
矣
。
不
持
無
鬼
之
論
,
不
能
留
二
君
作
竟
夕
談
。
今
將
別
,
謹
以
實
告
,
毋
訝
相
戲
侮
也
。
」
俯
仰
之
頃
,
欻
然
已
滅
。
是
間
絕
少
文
士
,
惟
董
空
如
先
生
墓
相
近
,
或
即
其
魂
歟
?
河
間
唐
生
,
好
戲
侮
,
土
人
至
今
能
道
之
。
所
謂
唐
嘯
子
者
是
也
。
有
塾
師
好
講
無
鬼
,
嘗
曰
:「
阮
瞻
遇
鬼
,
安
有
是
事
?
僧
徒
妄
造
蜚
語
耳
。
」
唐
夜
灑
土
其
窗
,
而
嗚
嗚
擊
其
戶
。
塾
師
駭
問
為
誰
,
則
曰
:「
我
二
氣
之
良
能
也
。
」
塾
師
大
怖
,
蒙
首
股
栗
,
使
二
弟
子
宋
達
旦
。
次
日
委
頓
不
起
。
朋
友
來
問
,
但
呻
吟
曰
有
鬼
。
既
而
知
唐
所
為
,
莫
不
拊
掌
。
然
自
是
魅
大
作
,
拋
擲
瓦
石
,
搖
撼
戶
牖
無
虛
夕
。
初
尚
以
為
唐
再
來
,
細
察
之
乃
真
魅
,
不
勝
其
嬲
,
竟
棄
館
而
去
。
蓋
震
懼
之
後
,
益
以
慚
恧
,
其
氣
已
餒
,
狐
乘
其
餒
而
中
之
也
。
妖
由
人
興
,
此
之
謂
乎
?
天
津
某
孝
廉
,
與
數
友
郊
外
踏
青
。
皆
少
年
輕
薄
。
見
柳
蔭
中
少
婦
騎
驢
過
,
欺
其
無
伴
,
邀
眾
逐
其
後
,
嫚
語
調
謔
。
少
婦
殊
不
答
,
鞭
驢
疾
行
。
有
兩
三
人
先
追
及
,
少
婦
忽
下
驢
軟
語
,
意
似
相
悅
。
俄
某
與
三
四
人
追
及
,
審
視
正
其
妻
也
。
但
妻
不
解
騎
,
是
日
亦
無
由
至
郊
外
,
且
疑
且
怒
,
近
前
訶
之
。
妻
嬉
笑
如
故
,
某
憤
氣
潮
湧
,
奮
掌
欲
摑
其
面
。
妻
忽
飛
跨
驢
背
,
別
換
一
形
,
以
鞭
指
某
數
曰
:「
見
他
人
之
婦
,
則
狎
褻
百
端
﹔
見
自
己
婦
,
則
恚
恨
如
是
。
爾
讀
聖
賢
書
,
一
恕
字
尚
不
能
解
,
何
以
掛
名
桂
籍
也
!
」
數
訖
,
逕
行
。
某
色
如
死
灰
,
殆
僵
立
道
左
不
能
去
,
竟
不
知
是
何
魅
也
。
德
州
田
白
巖
曰
:「
有
額
都
統
者
,
在
滇
黔
間
山
行
,
見
道
士
按
一
麗
女
於
石
,
欲
剖
其
心
。
女
哀
呼
乞
救
,
額
急
揮
騎
馳
及
,
遽
格
道
士
手
,
女
噭
然
一
聲
,
化
火
光
飛
去
,
道
士
頓
足
曰
:
『
公
敗
吾
事
!
此
魅
已
媚
殺
百
餘
人
,
故
捕
誅
之
以
除
害
。
但
取
精
已
多
,
歲
久
通
靈
,
斬
其
首
則
神
遁
去
,
故
必
剖
其
心
乃
死
。
公
今
縱
之
,
又
貽
患
無
窮
矣
。
惜
一
猛
虎
之
命
,
放
置
深
山
,
不
知
澤
麋
林
鹿
,
劘
其
牙
者
幾
許
命
也
!
』
匣
其
匕
首
,
恨
恨
渡
溪
去
。
」
此
貽
白
巖
之
寓
言
,
即
所
謂
一
家
哭
何
如
一
路
哭
也
。
姑
容
墨
吏
,
自
以
為
陰
功
,
人
亦
多
稱
為
忠
厚
。
而
窮
民
之
賣
兒
貼
婦
,
皆
未
一
思
,
亦
安
用
此
長
者
乎
?
獻
縣
吏
王
某
工
刀
筆
,
善
巧
取
人
財
。
然
每
有
所
積
,
必
有
一
意
外
事
耗
去
。
有
城
隍
廟
道
童
,
夜
行
廊
廡
間
,
有
二
吏
持
簿
對
算
,
其
一
曰
:「
渠
今
歲
所
蓄
較
多
,
當
何
法
以
銷
之
?
」
方
沉
思
間
,
其
一
曰
:「
一
翠
雲
足
矣
,
無
煩
迂
折
也
。
」
是
廟
往
往
遇
鬼
,
道
童
習
見
亦
不
怖
。
但
不
知
翠
雲
為
誰
,
亦
不
知
為
誰
銷
算
。
俄
有
小
妓
翠
雲
至
,
王
某
大
嬖
之
,
耗
所
蓄
八
九
,
又
染
惡
瘡
,
醫
藥
備
至
,
比
癒
則
已
蕩
然
矣
。
人
計
其
平
生
所
取
,
可
屈
指
數
者
,
約
三
四
萬
金
,
後
發
狂
疾
暴
卒
,
竟
無
棺
以
殮
。
陳
雲
亭
舍
人
言
,
有
臺
灣
驛
使
宿
館
舍
,
見
豔
女
登
牆
下
窺
,
叱
索
無
所
睹
。
夜
半
瑯
然
有
聲
,
乃
片
瓦
擲
枕
畔
,
叱
問
:「
是
何
妖
魅
,
敢
侮
天
使
?
」
窗
外
朗
聲
曰
:「
公
祿
命
重
,
我
避
公
不
及
,
致
公
叱
索
,
懼
干
神
譴
,
惴
惴
至
今
。
今
公
睡
中
萌
邪
念
,
誤
作
驛
卒
之
女
,
謀
他
日
納
為
妾
。
人
心
一
動
,
鬼
神
知
之
,
以
邪
召
邪
,
不
得
而
咎
我
,
故
投
瓦
相
報
,
公
何
怒
焉
?
」
驛
使
大
愧
,
未
及
天
曙
,
促
裝
去
。
葉
旅
亭
御
史
宅
,
忽
有
狐
怪
白
晝
對
語
,
迫
葉
讓
所
居
,
擾
攘
戲
侮
,
至
杯
盤
自
舞
,
几
榻
自
行
。
葉
告
張
真
人
,
真
人
以
委
法
官
。
先
書
一
符
,
甫
張
而
裂
,
次
牒
都
城
隍
,
亦
無
驗
。
法
官
曰
:「
是
必
天
狐
,
非
拜
章
不
可
。
」
乃
建
道
場
七
日
。
至
三
日
狐
猶
詬
詈
,
至
四
日
乃
婉
詞
請
和
。
葉
不
欲
與
為
難
,
亦
祈
不
竟
其
事
。
真
人
曰
:「
章
已
拜
,
不
可
追
矣
。
」
至
七
日
,
忽
聞
格
鬥
砰
,
門
窗
破
墮
,
薄
暮
尚
未
已
,
法
官
又
檄
他
神
相
助
,
乃
就
擒
,
以
罌
貯
之
,
埋
廣
渠
門
外
。
余
嘗
問
真
人
驅
役
鬼
神
之
故
,
曰
:「
我
亦
不
知
所
以
然
,
但
依
法
施
行
耳
。
大
抵
鬼
神
皆
受
役
於
印
,
而
符
籙
則
掌
於
法
官
。
真
人
如
官
長
,
法
官
如
胥
吏
﹔
真
人
非
法
官
不
能
為
符
籙
,
法
官
非
真
人
之
印
,
其
符
籙
亦
不
靈
。
中
間
有
驗
有
不
驗
,
則
如
各
官
司
文
移
章
奏
,
或
准
或
駁
,
不
能
一
一
必
行
耳
。
」
此
言
頗
近
理
。
又
問
設
空
宅
深
山
,
猝
遇
精
魅
,
君
尚
能
制
伏
否
,
曰
:「
譬
大
吏
經
行
,
劫
盜
自
然
避
匿
。
倘
或
無
知
猖
獗
,
突
犯
雙
旌
,
雖
手
握
兵
符
,
徵
調
不
及
,
一
時
亦
無
如
之
何
。
」
此
言
亦
頗
篤
實
。
然
則
一
切
神
奇
之
說
,
皆
附
會
也
。
朱
子
穎
運
使
言
守
泰
安
日
,
聞
有
士
人
到
岱
岳
深
處
,
忽
人
語
出
石
壁
中
曰
:「
何
處
經
香
,
豈
有
轉
世
人
來
耶
?
」
剨
然
震
響
,
石
壁
中
開
,
貝
闕
瓊
樓
湧
現
峰
頂
。
有
耆
儒
冠
帶
下
迎
,
士
人
駭
愕
,
問
:「
此
何
地
?
」
曰
:「
此
經
香
閣
也
。
」
士
人
叩
經
香
閣
之
義
,
曰
:「
其
說
長
矣
,
請
坐
講
之
。
昔
尼
山
刪
定
,
垂
教
萬
年
。
大
義
微
言
,
遞
相
授
受
。
漢
代
諸
儒
,
去
古
未
遠
,
訓
詁
箋
注
,
類
能
窺
見
先
聖
之
心
,
又
淳
樸
未
漓
,
無
植
黨
爭
名
之
習
,
惟
各
傳
師
說
,
篤
溯
淵
源
。
沿
及
有
唐
,
斯
文
未
改
。
迨
乎
北
宋
,
勒
為
注
疏
十
三
部
,
先
聖
嘉
焉
。
諸
大
儒
慮
新
說
日
興
,
漸
成
絕
學
,
建
是
閣
以
貯
之
。
中
為
初
本
,
以
五
色
玉
為
函
,
尊
聖
教
也
﹔
配
以
歷
代
官
刊
之
本
,
以
白
玉
為
函
,
昭
帝
王
表
章
之
功
也
,
皆
南
面
﹔
左
右
則
各
家
私
刊
之
本
,
每
一
部
成
,
必
取
初
印
精
好
者
,
按
次
時
代
,
庋
置
斯
閣
,
以
蒼
玉
為
函
,
獎
汲
古
之
勤
也
,
皆
東
西
面
,
並
以
珊
瑚
為
簽
,
黃
金
作
鎖
鑰
。
東
西
兩
廡
,
以
沉
檀
為
几
,
錦
繡
為
茵
,
諸
大
儒
之
神
,
歲
一
來
視
,
相
與
列
坐
於
斯
閣
。
後
三
楹
則
唐
以
前
諸
儒
經
義
,
帙
以
纂
組
,
收
為
一
庫
。
自
是
以
外
,
雖
著
述
等
身
,
聲
華
蓋
代
,
總
聽
其
自
貯
名
山
,
不
得
入
此
門
一
步
焉
。
先
聖
之
志
也
。
諸
書
至
子
刻
午
刻
,
一
字
一
句
,
皆
發
濃
香
,
故
題
曰
『
經
香
」。
蓋
一
元
斡
運
,
二
氣
絪
縕
,
陰
起
午
中
,
陽
生
子
半
,
聖
人
之
心
,
與
天
地
通
。
諸
大
儒
闡
發
聖
人
之
理
,
其
精
奧
亦
與
天
地
通
,
故
相
感
也
。
然
必
傳
是
學
者
始
聞
之
,
他
人
則
否
。
世
儒
於
此
十
三
部
,
或
焚
膏
繼
昝
,
鑽
仰
終
身
,
或
鍛
鍊
苛
求
,
百
端
掊
擊
,
亦
各
因
其
性
識
之
所
根
耳
。
君
四
世
前
為
刻
工
,
曾
手
刊
《
周
禮
》
半
部
,
故
餘
香
尚
在
,
吾
得
以
知
君
之
來
。
」
因
引
使
周
覽
閣
廡
,
款
以
茗
果
。
送
別
,
曰
:「
君
善
自
愛
,
此
地
不
易
至
也
。
」
士
人
回
顧
,
唯
萬
峰
插
天
,
杳
無
人
跡
。
案
此
事
荒
誕
,
殆
尊
漢
學
者
之
寓
言
。
夫
漢
儒
以
訓
詁
專
門
,
宋
儒
以
義
理
相
尚
,
似
漢
學
粗
而
宋
學
精
。
然
不
明
訓
詁
,
義
理
何
由
而
知
?
概
用
詆
誹
,
視
猶
土
苴
,
未
免
既
成
大
輅
,
追
斥
椎
輪
,
得
濟
迷
川
,
遽
焚
寶
筏
。
於
是
攻
宋
儒
者
,
又
紛
紛
而
起
故
。
余
撰
《
四
庫
全
書
﹒
詩
部
總
序
》,
有
曰
:「
宋
儒
之
攻
漢
儒
,
非
為
說
經
起
見
也
,
特
求
勝
於
漢
儒
而
已
。
後
人
之
攻
宋
儒
,
亦
非
為
說
經
起
見
也
,
特
不
平
宋
儒
之
詆
漢
儒
而
已
。
」
韋
蘇
州
詩
曰
:「
水
性
自
云
靜
,
石
中
亦
無
聲
。
如
何
兩
相
激
,
雷
轉
空
山
驚
。
」
此
之
謂
矣
。
平
心
而
論
,《
易
》
自
王
弼
始
變
舊
說
,
為
宋
學
之
萌
芽
,
宋
儒
不
攻
﹔
《
孝
經
》
詞
義
明
顯
,
宋
儒
所
爭
,
只
今
文
古
字
句
,
亦
無
關
宏
旨
,
均
姑
置
勿
議
﹔
至
《
尚
書
》、
三
禮
、
三
傳
、《
毛
詩
》、《
爾
雅
》
諸
注
疏
,
皆
根
據
古
義
,
斷
非
宋
儒
所
能
﹔
《
論
語
》《
孟
子
》,
宋
儒
積
一
生
精
力
,
字
斟
句
酌
,
亦
斷
非
漢
儒
所
及
。
蓋
漢
儒
重
師
傅
,
淵
源
有
自
﹔
宋
儒
尚
心
悟
,
研
索
易
深
。
漢
儒
或
執
舊
文
,
過
於
信
傳
﹔
宋
儒
或
憑
臆
斷
,
勇
於
改
經
。
計
其
得
失
,
亦
復
相
當
。
唯
漢
儒
之
學
,
非
讀
書
稽
古
,
不
能
下
一
語
﹔
宋
儒
之
學
,
則
人
人
皆
可
以
空
談
。
其
間
蘭
艾
同
生
,
誠
有
不
盡
饜
人
心
者
,
是
嗤
點
之
所
自
來
。
此
種
虛
構
之
詞
,
亦
非
無
因
而
作
也
。
曹
司
農
竹
虛
言
,
其
族
兄
自
歙
往
揚
州
,
途
經
友
人
家
,
時
盛
夏
,
延
坐
書
屋
,
甚
軒
爽
。
暮
欲
下
榻
其
中
,
友
人
曰
:「
是
有
魅
,
夜
不
可
居
。
」
曹
強
居
之
,
夜
半
有
物
自
門
隙
蠕
蠕
入
,
薄
如
夾
紙
,
入
室
後
,
漸
開
展
作
人
形
,
乃
女
子
也
。
曹
殊
不
畏
,
忽
披
髮
吐
舌
,
作
縊
鬼
狀
,
曹
笑
曰
:「
猶
是
髮
,
但
稍
亂
。
」
鬼
技
窮
,
倏
然
滅
。
及
歸
途
再
宿
,
夜
半
門
隙
又
蠕
動
,
甫
露
其
首
,
輒
唾
曰
:「
又
此
敗
興
物
耶
?
」
竟
不
入
。
此
與
嵇
中
散
事
相
類
。
夫
虎
不
食
醉
人
,
不
知
畏
也
。
畏
則
心
亂
,
心
亂
則
神
渙
,
神
渙
則
鬼
得
乘
之
﹔
不
畏
則
心
定
,
定
則
神
全
,
神
會
則
戾
之
氣
不
能
干
。
故
記
中
散
是
事
者
,
稱
神
志
湛
然
,
鬼
慚
而
去
。
董
曲
江
言
,
默
庵
先
生
為
總
漕
時
,
署
有
土
神
馬
神
二
祠
,
惟
土
神
有
配
。
其
少
子
恃
才
兀
傲
,
謂
土
神
於
思
老
翁
,
不
應
擁
豔
婦
,
馬
神
年
少
,
正
為
嘉
耦
。
逕
移
女
像
於
馬
神
祠
,
俄
眩
仆
不
知
人
。
默
庵
先
生
聞
其
事
,
親
禱
移
還
,
乃
蘇
。
又
聞
河
間
學
署
有
土
神
亦
配
以
女
像
,
有
訓
導
謂
黌
宮
不
可
塑
婦
人
,
乃
別
建
一
小
祠
遷
焉
,
土
神
憑
其
幼
孫
語
曰
:「
汝
理
雖
正
,
而
心
則
私
,
正
欲
廣
汝
宅
耳
,
吾
不
服
也
。
」
訓
導
方
侃
侃
談
古
禮
,
猝
中
其
隱
,
大
駭
,
乃
終
任
不
敢
居
。
是
實
二
事
相
近
,
或
曰
:「
訓
導
遷
廟
猶
以
禮
,
董
瀆
神
甚
矣
,
譴
當
重
。
」
余
謂
董
少
年
放
誕
耳
,
訓
導
內
挾
私
心
,
使
己
有
利
,
外
假
公
義
,
使
人
無
詞
,
微
神
發
其
陰
謀
,
人
尚
以
為
能
正
祀
典
也
。《
春
秋
》
誅
心
,
訓
導
譴
當
重
於
董
。
戲
術
皆
手
法
捷
耳
。
然
亦
實
有
搬
運
術
。
憶
小
時
在
外
祖
雪
峰
先
生
家
,
一
術
士
置
杯
酒
於
案
,
舉
掌
捫
之
,
杯
陷
入
案
中
,
口
與
案
平
,
然
捫
案
不
見
杯
底
。
少
選
取
出
,
案
如
故
。
此
或
障
目
法
也
。
又
舉
魚
膾
一
巨
碗
,
拋
擲
空
中
不
見
,
令
其
取
回
,
則
曰
:「
不
能
矣
。
在
書
室
畫
廚
夾
屜
中
,
公
等
自
取
耳
。
」
時
以
賓
從
雜
沓
,
書
室
多
古
器
,
已
嚴
扃
。
且
夾
屜
高
僅
二
寸
,
碗
高
三
四
寸
許
,
斷
不
可
入
。
疑
其
妄
,
姑
呼
鑰
啟
視
,
則
碗
置
案
上
,
換
貯
佛
手
五
。
原
貯
佛
手
之
盤
,
乃
換
貯
魚
膾
,
藏
夾
屜
中
,
是
非
搬
運
術
乎
?
理
所
必
無
,
事
所
或
有
,
類
如
此
。
然
實
亦
理
之
所
有
。
狐
怪
山
魈
,
盜
取
人
物
,
不
為
異
﹔
能
劾
禁
狐
怪
山
魈
者
,
亦
不
為
異
﹔
既
能
劾
禁
,
即
可
以
役
使
,
既
能
盜
取
人
物
,
即
可
以
代
人
取
物
,
夫
又
何
異
焉
?
舊
僕
莊
壽
言
:「
昔
事
某
官
,
見
一
官
侵
晨
至
,
又
一
官
續
至
,
皆
契
交
也
。
其
狀
若
密
遞
消
息
者
。
俄
皆
去
,
主
人
亦
命
駕
遞
出
,
至
黃
昏
乃
歸
。
車
殆
馬
煩
,
不
勝
困
憊
。
俄
前
二
官
又
至
,
燈
下
或
附
耳
,
或
點
頭
,
或
搖
手
,
或
蹙
眉
,
或
拊
掌
,
不
知
所
議
何
事
。
漏
下
二
鼓
,
我
遙
聞
北
窗
外
吃
吃
有
笑
聲
,
室
中
弗
聞
也
。
方
疑
惑
間
,
忽
又
聞
長
歎
一
聲
,
曰
:『
何
必
如
此
?
』
始
賓
主
皆
驚
,
開
窗
急
視
,
新
雨
後
泥
平
如
掌
,
絕
無
人
跡
,
共
疑
為
我
囈
語
。
我
時
因
戒
勿
竊
聽
,
避
立
南
榮
外
花
架
下
,
實
未
嘗
睡
,
亦
未
嘗
言
,
究
不
知
其
何
故
也
。
」
永
春
丘
孝
廉
二
田
,
偶
憩
息
九
鯉
湖
道
中
,
有
童
子
騎
牛
來
,
行
甚
速
。
至
丘
前
小
立
,
朗
吟
曰
:「
來
衝
風
雨
來
,
去
踏
煙
霞
去
。
斜
照
萬
峰
青
,
是
我
還
山
路
。
」
怪
村
豎
哪
得
作
此
語
,
凝
思
欲
問
,
則
笠
影
出
沒
杉
檜
間
,
已
距
半
里
許
矣
。
不
知
神
仙
遊
戲
,
抑
鄉
塾
小
兒
聞
人
誦
而
偶
記
也
。
莆
田
林
教
諭
霈
,
以
臺
灣
俸
滿
北
上
。
至
涿
州
南
,
下
車
便
旋
,
見
破
屋
牆
外
,
有
磁
鋒
劃
一
詩
曰
:「
騾
綱
隊
隊
響
銅
鈴
,
清
曉
衝
寒
過
驛
亭
。
我
自
垂
鞭
玩
殘
雪
,
驢
蹄
緩
踏
亂
山
青
。
」
款
曰
「
羅
洋
山
人
」。
讀
訖
自
語
曰
:「
詩
小
有
致
,
羅
洋
是
何
地
耶
?
」
屋
內
應
曰
:「
其
語
似
是
湖
廣
人
。
」
入
視
之
,
惟
凝
塵
敗
葉
而
已
。
自
知
遇
鬼
,
惕
然
登
車
,
恒
鬱
鬱
不
適
,
不
久
竟
卒
。
景
州
李
露
園
基
塙
,
康
熙
甲
午
孝
廉
,
余
僚
婿
也
。
博
雅
工
詩
,
需
次
日
,
夢
中
作
一
聯
曰
:「
鸞
翮
嵇
中
散
,
蛾
眉
屈
左
徒
。
」
醒
而
不
能
自
解
。
後
得
湖
南
一
令
,
卒
於
官
,
正
屈
原
行
吟
地
也
。
先
祖
母
張
太
夫
人
,
畜
一
小
花
犬
,
群
婢
患
其
盜
肉
,
陰
扼
殺
之
。
中
一
婢
曰
柳
意
,
夢
中
恒
見
此
犬
來
齧
,
睡
輒
囈
語
。
太
夫
人
知
之
,
曰
:「
群
婢
共
殺
犬
,
何
獨
銜
冤
於
柳
意
?
此
必
柳
意
亦
盜
肉
,
不
足
服
其
心
也
。
」
考
問
果
然
。
福
建
汀
州
試
院
,
堂
前
二
古
柏
,
唐
物
也
,
云
有
神
。
余
按
臨
日
,
吏
曰
當
詣
樹
拜
。
余
謂
木
魅
不
為
害
,
聽
之
可
也
,
非
祀
典
所
有
,
使
者
不
當
拜
。
樹
枝
葉
森
聳
,
隔
屋
數
重
可
見
。
是
夕
月
明
,
余
步
階
上
,
仰
見
樹
梢
兩
紅
衣
人
,
向
余
磬
折
拱
揖
,
冉
冉
漸
沒
。
呼
幕
友
出
視
,
尚
見
之
。
余
次
日
詣
樹
各
答
以
揖
,
為
鐫
一
聯
於
祠
門
曰
:「
參
天
黛
色
常
如
此
,
點
首
朱
衣
或
是
君
。
」
此
事
亦
頗
異
。
袁
子
才
嘗
載
此
事
於
《
新
齊
諧
》,
所
記
稍
異
,
蓋
傳
聞
之
誤
也
。
德
州
宋
清
遠
先
生
言
,
呂
道
士
不
知
何
許
人
,
善
幻
術
,
嘗
客
田
山
虇
司
農
家
。
值
朱
藤
盛
開
,
賓
客
會
賞
,
一
俗
士
言
詞
猥
鄙
,
喋
喋
不
休
,
殊
敗
人
意
。
一
少
年
性
輕
脫
,
厭
薄
尤
甚
,
斥
勿
多
言
。
二
人
幾
攘
臂
。
一
老
儒
和
解
之
,
俱
不
聽
,
亦
慍
形
於
色
。
滿
座
為
之
不
樂
。
道
士
耳
語
小
童
取
紙
筆
,
畫
三
符
焚
之
,
三
人
忽
皆
起
,
在
院
中
旋
折
數
四
。
俗
客
趨
東
南
隅
坐
,
喃
喃
自
語
,
聽
之
,
乃
與
妻
妾
談
家
事
,
俄
左
右
回
顧
若
和
解
,
俄
怡
色
自
辯
,
俄
作
引
罪
狀
,
俄
屈
一
膝
,
俄
兩
膝
並
屈
,
俄
叩
首
不
已
﹔
視
少
年
則
坐
西
南
隅
花
欄
上
,
流
目
送
盼
,
妮
妮
軟
語
,
俄
嬉
笑
,
俄
謙
謝
,
俄
低
唱
《
浣
紗
記
》,
呦
呦
不
已
,
手
自
按
拍
,
備
諸
冶
蕩
之
態
﹔
老
儒
則
端
坐
石
凳
上
講
《
孟
子
》
齊
桓
晉
文
之
事
一
章
,
字
剖
句
析
,
指
掠
顧
盼
,
如
與
四
五
人
對
語
,
忽
搖
手
曰
不
是
,
忽
瞋
目
曰
尚
不
解
耶
,
咯
咯
癆
嗽
仍
不
止
。
眾
駭
笑
,
道
士
搖
手
止
之
。
比
酒
闌
,
道
士
又
焚
三
符
,
三
人
乃
惘
惘
凝
坐
,
少
選
始
醒
,
自
稱
不
覺
醉
眠
,
謝
無
禮
。
眾
匿
笑
散
。
道
士
曰
:「
此
小
術
,
不
足
道
。
葉
法
善
引
唐
明
皇
入
月
宮
,
即
用
此
符
,
當
時
誤
以
為
真
仙
,
迂
儒
又
以
為
妄
語
,
皆
井
底
蛙
耳
。
」
後
在
旅
館
,
符
攝
一
過
往
貴
人
妾
魂
,
妾
蘇
後
登
車
,
識
其
路
逕
門
戶
,
語
貴
人
急
捕
之
,
已
遁
去
。
此
《
周
禮
》
所
以
禁
怪
民
歟
。
交
河
老
儒
及
潤
礎
,
雍
正
乙
卯
鄉
試
。
晚
至
石
門
橋
,
客
舍
皆
滿
。
唯
一
小
屋
,
窗
臨
馬
櫪
,
無
肯
居
者
,
姑
解
裝
焉
。
群
馬
跳
踉
,
夜
不
得
寐
。
人
靜
後
忽
聞
馬
語
。
及
愛
觀
雜
書
,
先
記
宋
人
說
部
中
有
堰
下
牛
語
事
,
知
非
鬼
魅
,
屏
息
聽
之
。
一
馬
曰
:「
今
日
方
知
忍
饑
之
苦
,
生
前
所
欺
隱
草
豆
錢
,
意
在
何
處
。
」
一
馬
曰
:「
我
輩
多
由
圉
人
轉
生
,
死
者
方
知
,
生
者
不
悟
,
可
為
太
息
。
」
眾
馬
皆
嗚
咽
。
一
馬
曰
:「
冥
判
亦
不
甚
公
,
王
五
何
以
得
為
犬
?
」
一
馬
曰
:「
冥
卒
曾
言
之
,
渠
一
妻
二
女
並
淫
濫
,
盡
盜
其
錢
與
所
歡
,
當
罪
之
半
矣
。
」
一
馬
曰
:
「
信
然
,
罪
有
輕
重
,
姜
七
墮
豕
,
身
受
屠
割
,
更
我
輩
不
若
也
。
」
及
忽
輕
嗽
,
語
遂
寂
。
及
恒
舉
以
戒
圉
人
。
余
一
侍
姬
,
平
生
不
嘗
出
詈
語
。
自
云
親
見
其
祖
母
善
詈
,
後
了
無
疾
疾
,
忽
舌
爛
至
喉
,
飲
食
言
語
皆
不
能
,
宛
轉
數
日
而
死
。
有
某
生
在
家
,
偶
晏
起
,
呼
妻
妾
不
至
。
問
小
婢
,
云
:「
並
隨
一
少
年
南
去
矣
。
」
露
刃
追
及
,
將
駢
斬
之
,
少
年
忽
不
見
。
有
老
僧
衣
紅
袈
裟
,
一
手
托
缽
一
手
振
錫
杖
,
格
其
刀
,
曰
:「
汝
尚
不
寢
耶
?
汝
利
心
太
重
,
忮
忌
心
太
重
,
機
巧
心
太
重
,
而
能
使
人
終
不
覺
。
鬼
神
忌
隱
惡
,
故
判
是
二
婦
,
使
作
此
以
報
汝
。
彼
何
罪
焉
?
」
言
訖
亦
隱
。
生
默
然
引
歸
。
二
婦
云
:「
少
年
初
不
相
識
,
亦
未
相
悅
,
忽
惘
然
如
夢
,
隨
之
去
。
」
鄰
里
亦
曰
:「
二
婦
非
淫
奔
者
,
又
素
不
相
得
,
豈
肯
隨
一
人
?
且
淫
奔
必
避
人
,
豈
有
白
晝
公
行
,
緩
步
待
追
者
耶
?
」
其
為
神
譴
,
信
矣
,
然
終
不
能
名
其
惡
,
真
隱
惡
哉
。
事
皆
前
定
,
豈
不
信
然
。
戊
子
春
,
余
為
人
題
《
蕃
騎
射
獵
圖
》,
曰
:「
白
草
黏
天
野
獸
肥
,
彎
弧
愛
爾
馬
如
飛
。
何
當
快
飲
黃
羊
血
,
一
上
天
山
雪
打
圍
。
」
是
年
八
月
,
竟
從
軍
於
西
域
。
又
董
文
恪
公
嘗
為
余
作
《
秋
林
覓
句
圖
》。
余
至
烏
魯
木
齊
,
城
西
有
深
林
,
老
木
參
雲
,
彌
亙
數
十
里
。
前
將
軍
伍
公
彌
泰
建
一
亭
於
中
,
題
曰
「
秀
野
」。
散
步
其
間
,
宛
然
前
畫
之
景
。
辛
卯
還
京
,
因
自
題
一
絕
句
,
曰
:「
霜
葉
微
黃
石
骨
青
,
孤
吟
自
怪
太
零
丁
。
誰
知
早
作
西
行
讖
,
老
木
寒
雲
秀
野
亭
。
」
南
皮
瘍
醫
某
,
藝
頗
精
,
然
好
陰
用
毒
藥
,
勒
索
重
貲
,
不
饜
所
欲
,
則
必
死
。
蓋
其
術
詭
秘
,
他
醫
不
能
解
也
。
一
日
,
其
子
雷
震
死
,
今
其
人
尚
在
,
亦
無
敢
延
之
者
矣
。
或
謂
某
殺
人
至
多
,
天
何
不
殛
某
身
而
殛
其
子
,
有
佚
罰
焉
。
夫
罪
不
至
極
,
刑
不
及
孥
﹔
惡
不
至
極
,
殃
不
及
世
。
殛
其
子
,
所
以
明
禍
延
後
嗣
也
。
安
中
寬
言
,
昔
吳
三
桂
之
叛
,
有
術
士
精
六
壬
,
將
往
投
之
,
遇
一
人
,
言
亦
欲
投
三
桂
。
因
共
宿
,
其
人
眠
西
牆
下
,
術
士
曰
:「
君
勿
眠
此
,
此
牆
亥
刻
當
圮
。
」
其
人
曰
:「
君
術
未
深
,
牆
向
外
圮
,
非
向
內
圮
也
。
」
至
夜
果
然
。
余
謂
此
附
會
之
談
也
。
是
人
能
知
牆
之
內
外
圮
,
不
知
三
桂
之
必
敗
乎
?
有
僧
游
交
河
蘇
吏
部
次
公
家
,
善
幻
術
,
出
奇
不
窮
,
云
與
呂
道
士
同
師
。
嘗
摶
泥
為
豕
,
咒
之
漸
蠕
動
,
再
咒
之
忽
作
聲
,
再
咒
之
躍
而
起
矣
。
因
付
庖
屠
以
供
客
,
味
不
甚
美
。
食
訖
,
客
皆
作
嘔
逆
,
所
吐
皆
泥
也
。
有
一
士
因
雨
留
同
宿
,
密
叩
僧
曰
:「《
太
平
廣
記
》
載
術
士
咒
片
瓦
授
人
,
划
壁
立
開
,
可
潛
至
人
閨
閣
中
。
師
術
能
及
此
否
?
」
曰
:「
此
不
難
。
」
拾
片
瓦
咒
良
久
,
曰
:「
持
此
可
往
,
但
勿
語
,
語
則
術
散
矣
。
」
士
試
之
,
壁
果
開
,
至
一
處
,
見
所
慕
方
卸
妝
就
寢
,
守
僧
戒
不
敢
語
,
逕
掩
扉
登
榻
狎
昵
,
婦
亦
歡
洽
倦
而
酣
睡
。
忽
開
目
,
則
眠
妻
榻
上
也
。
方
互
相
疑
詰
,
僧
登
門
數
之
曰
:「
呂
道
士
一
念
之
差
,
已
受
雷
誅
,
君
更
累
我
耶
?
小
術
戲
君
,
幸
不
傷
盛
德
,
後
更
無
萌
此
念
。
」
既
而
太
息
曰
:「
此
一
念
,
司
命
已
錄
之
,
雖
無
大
譴
,
恐
於
祿
籍
有
妨
耳
。
」
士
果
蹭
蹬
,
晚
得
一
訓
導
,
竟
終
於
寒
氈
。
康
熙
中
,
獻
縣
胡
維
華
,
以
燒
香
聚
眾
謀
不
軌
,
所
居
由
大
城
、
文
安
一
路
行
,
去
京
師
三
百
餘
里
﹔
由
青
縣
、
靜
海
一
路
行
,
去
天
津
二
百
餘
里
。
維
華
謀
分
兵
為
二
,
其
一
出
不
意
,
並
程
抵
京
師
﹔
其
一
據
天
津
,
掠
海
舟
。
利
則
天
津
之
兵
亦
壯
趨
﹔
不
利
則
遁
往
天
津
,
登
舟
泛
海
去
。
方
部
署
偽
官
,
事
已
泄
。
官
軍
擒
捕
,
圍
而
火
攻
之
,
髻
齜
不
遺
。
初
維
華
之
父
雄
於
貲
,
喜
周
窮
乏
,
亦
未
為
大
惡
。
鄰
村
老
儒
張
月
坪
有
女
豔
麗
,
殆
稱
國
色
,
見
而
心
醉
。
然
月
坪
端
方
迂
執
,
無
與
人
為
妾
理
,
乃
延
之
教
讀
。
月
坪
父
母
柩
在
遼
東
,
不
得
返
,
恒
戚
戚
。
偶
言
及
,
即
捐
金
使
扶
歸
,
且
贈
以
葬
地
﹔
月
坪
田
內
有
橫
屍
,
其
仇
也
,
官
以
謀
殺
勘
,
又
為
百
計
申
辯
得
釋
。
一
日
,
月
坪
妻
攜
女
歸
寧
,
三
子
並
幼
,
月
坪
歸
家
守
門
戶
,
約
數
日
返
。
乃
陰
使
其
黨
,
夜
鍵
戶
而
焚
其
廬
,
父
子
四
人
並
燼
。
陽
為
驚
悼
,
代
營
喪
葬
,
且
時
周
其
妻
女
,
竟
依
以
為
命
。
或
有
欲
聘
女
者
,
妻
必
與
謀
,
輒
陰
沮
使
不
就
,
久
之
漸
露
求
女
為
妾
意
。
妻
感
其
惠
,
欲
許
之
,
女
初
不
願
,
夜
夢
其
父
曰
:「
汝
不
往
,
吾
終
不
暢
吾
志
也
。
」
女
乃
受
命
。
歲
餘
生
維
華
,
女
旋
病
卒
。
維
華
竟
覆
其
宗
。
又
去
余
家
三
四
十
里
,
有
凌
虐
其
僕
夫
婦
死
而
納
其
女
者
。
女
故
慧
黠
,
經
營
其
飲
食
服
用
,
事
事
當
意
。
又
凡
可
博
其
歡
者
,
冶
蕩
狎
昵
,
無
所
不
至
。
皆
竊
議
其
忘
仇
。
蠱
惑
既
深
,
惟
其
言
是
聽
。
女
始
則
導
之
奢
華
,
破
其
產
十
之
七
八
。
又
讒
間
其
骨
肉
,
使
門
以
內
如
寇
仇
。
繼
乃
時
說
《
水
滸
傳
》
宋
江
柴
進
等
事
,
稱
為
英
雄
,
慫
慂
之
交
通
盜
賊
,
卒
以
殺
人
抵
法
。
抵
法
之
日
,
女
不
哭
其
夫
,
而
陰
攜
卮
酒
,
酬
其
父
母
墓
曰
:「
父
母
恒
夢
中
魘
我
,
意
恨
恨
似
欲
擊
我
,
今
知
之
否
耶
?
」
人
始
知
其
蓄
志
報
復
。
曰
:「
此
女
所
為
,
非
惟
人
不
測
,
鬼
亦
不
測
也
,
機
深
哉
!
然
而
不
以
陰
險
論
。《
春
秋
》
原
心
,
本
不
共
戴
天
者
也
。
」
余
在
烏
魯
木
齊
,
軍
吏
具
文
牒
數
十
紙
,
捧
墨
筆
請
判
曰
:「
凡
客
死
於
此
者
,
其
棺
歸
籍
,
例
給
牒
。
否
則
魂
不
得
入
關
。
」
以
行
於
冥
司
,
故
不
用
朱
判
,
其
印
亦
以
墨
。
視
其
文
鄙
誕
殊
甚
。
余
曰
:「
此
胥
役
托
詞
取
錢
耳
,
啟
將
軍
除
其
例
。
」
旬
日
後
,
或
告
城
西
墟
墓
中
鬼
哭
,
無
牒
不
能
歸
故
也
,
余
斥
其
妄
﹔
又
旬
日
,
或
告
鬼
哭
又
近
城
,
斥
之
如
故
﹔
越
旬
日
,
余
所
居
牆
外
,
顬
顬
有
聲
,
余
尚
以
為
胥
役
所
偽
﹔
越
數
日
,
聲
至
窗
外
,
時
月
明
如
畫
,
自
起
尋
視
,
實
無
一
人
。
同
事
觀
御
史
成
曰
:「
公
所
持
理
正
,
雖
將
軍
不
能
奪
也
。
然
鬼
哭
實
共
聞
,
不
得
照
者
,
實
亦
怨
公
。
盍
試
一
給
之
,
姑
間
執
讒
慝
之
口
。
倘
鬼
哭
如
故
,
則
公
亦
有
詞
矣
。
」
勉
從
其
議
。
是
夜
寂
然
。
又
軍
吏
宋
吉
祿
在
印
房
,
忽
眩
仆
,
久
而
蘇
云
,
見
其
母
至
。
俄
臺
軍
以
官
牒
呈
,
啟
視
則
哈
密
報
吉
祿
之
母
來
視
子
,
卒
於
途
也
。
天
下
事
何
所
不
有
?
儒
生
論
其
常
耳
。
余
嘗
作
《
烏
魯
木
齊
雜
詩
》
一
百
六
十
首
,
中
一
首
云
:「
白
草
颼
颼
接
冷
雲
,
關
山
疆
界
是
誰
分
。
幽
魂
來
往
隨
官
牒
,
原
鬼
昌
黎
竟
未
聞
。
」
即
此
二
事
也
。
范
蘅
洲
言
,
昔
渡
錢
塘
江
,
有
一
僧
附
舟
,
逕
置
坐
具
,
倚
檣
竿
,
不
相
問
訊
。
與
之
語
,
口
漫
應
,
目
視
他
處
,
神
意
殊
不
屬
。
蘅
洲
怪
其
傲
,
亦
不
再
言
。
時
西
風
過
急
,
蘅
洲
偶
得
二
句
,
曰
:「
白
浪
簸
船
頭
,
行
人
怯
石
尤
。
」
下
聯
未
屬
,
吟
哦
數
四
。
僧
忽
閉
目
微
吟
曰
:
「
如
何
紅
袖
女
,
尚
倚
最
高
樓
。
」
蘅
洲
不
省
所
云
,
再
與
語
,
乃
不
答
。
比
繫
纜
,
恰
一
少
女
立
樓
上
,
正
著
紅
袖
,
乃
大
驚
,
再
三
致
詰
。
曰
:「
偶
望
見
耳
。
」
然
煙
水
淼
茫
,
廬
舍
遮
映
,
實
無
望
見
理
。
疑
其
前
知
,
欲
作
禮
,
則
已
振
錫
去
。
蘅
洲
惘
然
莫
測
,
曰
:「
此
又
一
駱
賓
王
矣
。
」
清
苑
張
公
鉞
,
官
河
南
鄭
州
時
,
署
有
老
桑
樹
,
合
抱
不
交
,
云
棲
神
物
,
惡
而
伐
之
。
是
夕
其
女
燈
下
睹
一
人
,
面
目
手
足
及
衣
冠
,
色
皆
濃
綠
,
厲
聲
曰
:「
爾
父
太
橫
,
姑
示
警
於
爾
!
」
驚
呼
,
媼
婢
至
,
神
已
癡
矣
。
後
歸
戈
太
僕
仙
舟
,
不
久
下
世
。
驅
厲
鬼
,
毀
淫
祠
,
正
狄
梁
公
、
范
文
正
公
輩
事
,
德
苟
不
足
以
勝
之
,
鮮
不
致
敗
。
錢
文
敏
公
曰
:「
天
之
禍
福
,
不
猶
君
之
賞
罰
乎
?
鬼
神
之
鑒
察
,
不
猶
官
吏
之
詳
議
乎
?
今
使
有
一
彈
章
曰
:『
某
立
身
無
玷
,
居
官
有
績
,
然
門
徑
向
凶
方
,
營
建
犯
凶
日
,
罪
當
謫
罰
。
』
所
司
允
乎
駁
乎
?
又
使
有
一
薦
牘
曰
:『
某
立
身
多
瑕
,
居
官
無
狀
,
然
門
徑
得
吉
方
,
營
建
值
吉
日
,
功
當
遷
擢
。
』
所
司
又
允
乎
駁
乎
?
官
吏
所
必
駁
,
而
謂
鬼
神
允
之
乎
?
故
陽
宅
之
說
,
余
終
不
謂
然
。
此
譬
至
明
,
以
詰
形
象
,
亦
無
可
置
辯
。
然
所
見
實
有
凶
宅
。
京
師
斜
對
給
孤
寺
道
南
一
宅
,
余
行
弔
者
五
﹔
粉
坊
琉
璃
街
極
北
道
一
宅
,
余
行
弔
者
七
。
給
孤
寺
宅
,
曹
宗
丞
學
閩
嘗
居
之
,
甫
移
入
,
二
僕
一
夕
並
暴
亡
,
懼
而
遷
去
﹔
粉
坊
琉
璃
街
宅
,
邵
教
授
大
生
嘗
居
之
,
白
晝
往
往
見
變
異
,
毅
然
不
畏
,
竟
歿
其
中
。
此
又
何
理
歟
?
劉
文
正
公
曰
:「
卜
地
見
書
,
卜
日
見
禮
,
苟
無
吉
凶
,
聖
人
何
卜
?
但
恐
非
今
術
士
所
知
耳
。
」
斯
持
平
之
論
矣
。
滄
州
潘
班
,
善
書
畫
,
自
稱
黃
葉
道
人
。
嘗
宿
友
人
齋
中
,
聞
壁
間
小
語
曰
:「
君
今
夕
無
留
人
共
寢
,
當
出
就
君
。
」
班
大
駭
,
移
出
。
友
人
曰
:「
室
舊
有
此
怪
,
一
婉
孌
女
子
,
不
為
害
也
。
」
後
友
人
私
語
所
親
曰
:「
潘
君
其
終
困
青
衿
乎
?
此
怪
非
鬼
非
狐
,
不
審
何
物
,
遇
粗
俗
人
不
出
,
遇
富
貴
人
亦
不
出
,
惟
遇
才
士
之
淪
落
者
,
始
一
出
薦
枕
耳
。
」
後
潘
果
坎
壈
以
終
。
越
十
餘
年
,
忽
夜
聞
齋
中
啜
泣
聲
。
次
日
,
大
風
折
一
老
杏
樹
,
其
怪
乃
絕
。
外
祖
張
雪
峰
先
生
嘗
戲
曰
:「
此
怪
大
佳
,
其
意
識
在
綺
羅
人
上
。
」
陳
楓
崖
光
祿
言
,
康
熙
中
楓
涇
一
太
學
生
,
嘗
讀
書
別
業
,
見
草
間
有
片
石
,
已
斷
裂
剝
蝕
,
僅
存
數
十
字
,
偶
有
一
二
成
句
,
似
是
夭
逝
女
子
之
碣
也
。
生
故
好
事
,
竟
其
墓
必
在
左
右
,
每
陳
茗
果
於
石
上
,
而
祝
以
狎
詞
。
越
一
載
餘
,
見
麗
女
獨
步
菜
畦
間
,
手
執
野
花
,
顧
生
一
笑
。
生
趨
近
其
側
,
目
挑
眉
語
,
方
相
引
入
籬
後
灌
莽
間
,
女
凝
立
直
視
,
若
有
所
思
,
忽
自
批
其
頰
曰
:「
一
百
餘
年
心
如
古
井
,
一
旦
乃
為
蕩
子
所
動
乎
?
」
頓
足
數
四
,
奄
然
而
滅
。
方
知
即
墓
中
鬼
也
。
蔡
修
撰
季
實
曰
:「
古
稱
蓋
棺
論
定
,
於
此
事
,
知
蓋
棺
猶
難
論
定
矣
。
是
本
貞
魂
,
猶
以
一
念
之
差
,
幾
失
故
步
。
」
晦
庵
先
生
詩
曰
:「
世
上
無
如
人
慾
險
,
幾
人
到
此
誤
平
生
。
」
諒
哉
。
王
孝
廉
金
英
言
,
江
寧
一
書
生
,
宿
故
家
廢
園
中
。
月
夜
有
豔
女
窺
窗
,
心
知
非
鬼
即
狐
,
愛
其
姣
麗
,
亦
不
畏
怖
,
招
使
入
室
,
即
宛
轉
相
就
。
然
始
終
無
一
語
,
問
亦
不
答
,
惟
含
笑
流
盼
而
已
。
如
是
月
餘
,
莫
喻
其
故
。
一
日
,
執
而
固
問
之
,
乃
取
筆
作
字
曰
:「
妾
前
明
某
翰
林
侍
姬
,
不
幸
夭
逝
。
因
平
生
巧
於
讒
構
,
使
一
門
骨
肉
如
水
火
,
冥
司
見
譴
,
罰
為
瘖
鬼
。
已
沉
淪
二
百
餘
年
,
君
能
為
書
《
金
剛
經
》
十
部
,
得
仗
佛
力
,
超
拔
苦
海
,
則
世
世
銜
感
矣
。
」
書
生
如
其
所
乞
。
寫
竣
之
日
,
詣
書
生
再
拜
,
仍
取
筆
作
字
曰
:「
藉
金
經
懺
悔
,
已
脫
鬼
趣
。
然
前
生
罪
重
,
僅
能
帶
業
往
生
,
尚
須
三
世
作
啞
婦
,
方
能
語
也
。
」
第
二
卷
灤
陽
消
夏
錄
二
董
文
恪
公
為
少
司
空
時
,
云
昔
在
富
陽
村
居
,
有
村
叟
坐
鄰
家
,
聞
讀
書
聲
,
曰
:「
貴
人
也
,
請
相
見
。
」
諦
觀
再
四
,
又
問
八
字
干
支
,
沈
思
良
久
,
曰
:「
君
命
相
皆
一
品
,
當
某
年
得
知
縣
,
某
年
署
大
縣
,
某
年
實
授
,
某
年
遷
通
判
,
某
年
遷
知
府
,
某
年
由
知
府
遷
布
政
,
某
年
遷
巡
撫
,
某
年
遷
總
督
,
善
自
愛
,
他
日
知
吾
言
不
謬
也
。
」
後
不
再
見
此
叟
,
其
言
亦
不
驗
。
然
細
較
生
平
,
則
所
謂
知
縣
,
乃
由
拔
貢
得
戶
部
七
品
官
也
﹔
所
謂
調
署
大
縣
,
乃
庶
吉
士
也
﹔
所
謂
實
授
,
乃
編
修
也
﹔
所
謂
通
判
,
乃
中
允
也
﹔
所
謂
知
府
,
乃
侍
讀
學
士
也
﹔
所
謂
布
政
使
,
乃
內
閣
學
士
也
﹔
所
謂
巡
撫
,
乃
工
部
侍
郎
也
。
品
秩
皆
符
,
其
年
亦
皆
符
,
特
內
外
異
途
耳
。
是
其
言
驗
而
不
驗
,
不
驗
而
驗
,
惟
未
知
總
督
如
何
。
後
公
以
其
年
拜
禮
部
尚
書
,
品
秩
仍
符
,
按
推
算
干
支
,
或
奇
驗
,
或
全
不
驗
,
或
半
驗
半
不
驗
。
余
嘗
於
聞
見
最
確
者
,
反
覆
深
思
,
八
字
貴
賤
貧
富
,
特
大
略
如
是
,
其
間
乘
除
盈
縮
,
略
有
異
同
。
無
錫
鄒
小
山
先
生
夫
人
與
安
州
陳
密
山
先
生
夫
人
,
八
字
干
支
並
同
。
小
山
先
生
官
禮
部
侍
郎
,
密
山
先
生
官
貴
州
布
政
使
,
均
二
品
也
,
論
爵
,
布
政
不
及
侍
郎
之
尊
﹔
論
祿
,
則
侍
郎
不
及
布
政
之
厚
,
互
相
補
矣
。
二
夫
人
並
壽
考
。
陳
夫
人
早
寡
,
然
晚
歲
康
強
安
樂
﹔
鄒
夫
人
白
首
齊
眉
,
然
晚
歲
喪
子
,
家
計
亦
薄
,
又
相
補
矣
。
此
或
疑
地
有
南
北
,
時
有
初
正
也
。
余
第
六
姪
與
奴
子
劉
雲
鵬
,
生
時
祇
隔
一
牆
,
兩
窗
相
對
,
兩
兒
並
落
蓐
啼
,
非
惟
時
同
刻
同
,
乃
至
分
秒
亦
同
。
姪
至
十
六
歲
而
夭
,
奴
子
今
尚
在
,
豈
非
此
命
所
賦
之
祿
,
只
有
此
數
:
姪
生
長
富
貴
,
消
耗
先
盡
﹔
奴
子
生
長
貧
賤
,
消
耗
無
多
,
祿
尚
未
盡
耶
?
盈
虛
消
息
,
理
固
如
斯
,
俟
知
命
者
更
詳
之
。
曾
伯
祖
光
吉
公
,
康
熙
初
官
鎮
番
守
備
,
云
有
李
太
學
妻
,
恒
虐
其
妾
,
怒
輒
褫
下
衣
鞭
之
,
殆
無
虛
日
。
里
有
老
媼
能
入
冥
,
所
謂
走
無
常
者
是
也
,
規
其
妻
曰
:「
娘
子
與
是
妾
有
夙
冤
,
然
應
償
二
百
鞭
耳
。
今
妒
心
熾
盛
,
鞭
之
殆
過
十
餘
倍
,
又
負
彼
債
矣
。
且
良
婦
受
刑
,
雖
官
法
不
褫
衣
,
娘
子
必
使
裸
露
以
示
辱
,
事
太
快
意
,
則
干
鬼
神
之
忌
。
娘
子
與
我
厚
,
竊
見
冥
籍
,
不
敢
不
相
聞
。
」
妻
哂
曰
:「
死
媼
謾
語
,
欲
我
禳
解
取
錢
耶
?
」
會
經
略
莫
落
,
遘
王
輔
臣
之
變
,
亂
黨
蠭
起
,
李
歿
於
兵
。
妾
為
副
將
韓
公
所
得
,
喜
其
明
慧
,
寵
專
房
,
韓
公
無
正
室
,
家
政
遂
操
於
妾
。
妻
為
賊
所
掠
,
賊
破
被
俘
,
分
賞
將
士
,
恰
歸
韓
公
。
妾
蓄
以
為
婢
,
使
跪
於
堂
而
語
之
曰
:「
爾
能
受
我
指
揮
,
每
日
晨
起
,
先
跪
妝
臺
前
,
自
褫
下
衣
,
伏
地
受
五
鞭
,
然
後
供
役
,
則
貸
爾
命
。
否
則
爾
為
賊
黨
妻
,
殺
之
無
禁
,
當
寸
寸
臠
爾
,
飼
犬
豕
。
」
妻
憚
死
失
志
,
叩
首
願
遵
教
,
然
妾
不
欲
其
遽
死
,
鞭
不
甚
毒
,
俾
知
痛
楚
而
已
,
年
餘
乃
以
他
疾
死
。
計
其
鞭
數
適
相
當
。
此
婦
真
頑
鈍
無
恥
哉
。
亦
鬼
神
所
忌
,
陰
奪
其
魄
也
。
此
事
韓
公
不
自
諱
,
且
舉
以
明
果
報
,
故
人
知
其
詳
。
韓
公
又
言
:「
此
猶
顯
易
其
位
也
。
明
季
嘗
游
襄
鄧
間
,
與
術
士
張
鴛
湖
同
舍
,
鴛
湖
稔
知
居
停
主
人
妻
虐
妾
太
甚
,
積
不
平
,
私
語
曰
:『
道
家
有
借
形
法
,
幾
修
煉
未
成
,
氣
血
已
衰
,
不
能
還
丹
者
,
則
借
一
壯
盛
之
軀
,
乘
其
睡
與
之
互
易
。
吾
嘗
受
此
法
,
姑
試
之
。
』
次
日
,
其
家
忽
聞
妻
在
妾
房
語
,
妾
在
妻
房
語
。
比
出
戶
,
則
作
妻
語
者
妾
,
作
妾
語
者
妻
也
。
妾
得
妻
身
,
但
默
坐
﹔
妻
得
妾
身
,
殊
不
甘
。
紛
紜
爭
執
,
親
族
不
能
判
。
鳴
之
官
,
官
怒
為
妖
妄
,
笞
其
夫
,
逐
出
,
皆
無
可
如
何
。
然
據
形
而
論
,
妻
實
是
妾
。
不
在
其
位
,
威
不
能
行
,
竟
分
宅
各
居
而
終
。
此
事
尤
奇
也
。
」
相
傳
有
位
塾
師
,
夏
夜
月
明
,
率
門
人
納
涼
河
間
獻
王
祠
外
田
塍
上
,
因
共
講
《
三
百
篇
》
擬
題
,
音
琅
琅
如
鐘
鼓
,
又
令
小
兒
誦
《
孝
經
》,
誦
已
復
講
。
忽
舉
首
見
祠
門
雙
古
柏
下
,
隱
隱
有
人
,
試
近
之
,
形
狀
頗
異
,
知
為
神
鬼
。
然
私
念
此
獻
王
祠
前
,
決
無
妖
魅
。
前
問
姓
名
,
曰
:「
毛
萇
、
貫
長
卿
、
顏
芝
,
因
謁
王
至
此
。
」
塾
師
大
喜
,
再
拜
請
授
經
義
。
毛
貫
並
曰
:
「
君
所
講
話
已
聞
,
都
非
我
輩
所
解
,
無
從
奉
答
。
」
塾
師
又
拜
曰
:「《
詩
》
義
深
微
,
難
授
下
愚
。
請
顏
先
生
一
講
《
孝
經
》
可
乎
?
」
顏
回
面
向
內
曰
:「
君
小
兒
所
誦
,
漏
落
顛
倒
,
全
非
我
所
傳
本
。
我
亦
無
可
著
語
處
。
」
俄
聞
傳
王
教
曰
:「
門
外
似
有
人
醉
語
,
聒
耳
已
久
,
可
驅
之
去
。
」
余
謂
此
與
愛
堂
先
生
所
言
學
究
遇
冥
吏
事
,
皆
博
雅
之
士
,
造
戲
語
以
詬
俗
儒
也
。
然
亦
空
穴
來
風
,
桐
乳
來
巢
乎
?
先
姚
安
公
性
嚴
峻
,
門
無
雜
賓
。
一
日
與
一
襤
褸
人
對
語
,
呼
余
兄
弟
與
為
禮
,
曰
:「
此
宋
曼
殊
曾
孫
,
不
相
聞
久
矣
,
今
乃
見
之
。
明
季
兵
亂
,
汝
曾
祖
年
十
一
,
流
離
戈
馬
間
,
賴
宋
曼
殊
得
存
也
。
」
乃
為
委
曲
謀
生
計
,
因
戒
余
兄
弟
曰
:「
義
所
當
報
,
不
必
談
因
果
,
然
因
果
實
亦
不
爽
。
昔
某
公
受
人
再
生
恩
,
富
貴
後
,
視
其
子
孫
零
替
,
漠
如
陌
路
。
後
病
困
,
方
服
藥
,
恍
惚
見
其
人
手
授
二
札
,
皆
未
封
。
視
之
,
則
當
年
乞
救
書
也
,
覆
杯
於
地
,
曰
:『
吾
死
晚
矣
。
』
是
夕
卒
。
」
宋
按
察
蒙
泉
言
,
某
公
在
明
為
諫
官
,
嘗
扶
乩
問
壽
數
,
仙
判
某
年
某
月
某
日
當
死
,
計
期
不
遠
,
恒
悒
悒
,
屆
期
乃
無
恙
。
後
入
本
朝
,
至
九
列
。
適
同
僚
家
撫
乩
,
前
仙
又
降
,
某
公
叩
以
所
判
無
驗
,
又
判
曰
:「
君
不
死
,
我
奈
何
?
」
某
公
俯
仰
沉
思
,
忽
命
駕
去
,
蓋
所
判
正
甲
申
三
月
十
九
日
也
。
沈
椒
園
先
生
為
鼇
峰
書
院
山
長
時
,
見
示
高
邑
趙
忠
毅
公
舊
硯
,
額
有
「
東
方
未
明
之
硯
」
六
字
,
背
有
銘
曰
:「
殘
月
熒
熒
,
太
白
耿
耿
,
雞
三
號
,
更
五
點
,
此
時
拜
疏
擊
大
奄
,
事
成
策
汝
功
,
不
成
同
汝
貶
。
」
蓋
劾
魏
忠
賢
時
用
此
硯
草
疏
也
。
末
有
小
字
一
行
題
「
門
人
王
鐸
書
」。
此
行
遺
未
鐫
,
而
黑
痕
深
入
石
骨
,
乾
則
不
見
。
取
水
濯
之
,
則
五
字
炳
然
。
相
傳
初
令
王
鐸
書
此
銘
,
未
及
鐫
而
難
作
,
後
在
戍
所
乃
鐫
之
,
語
工
勿
鐫
此
一
行
。
然
閱
一
百
餘
年
,
滌
之
不
去
,
其
事
頗
可
。
或
曰
:「
忠
毅
嫉
惡
嚴
。
漁
洋
山
人
筆
記
稱
鐸
人
品
日
下
,
書
品
亦
日
下
。
然
則
忠
毅
先
有
所
見
矣
,
削
其
名
,
擯
之
也
。
滌
之
不
去
,
欲
著
其
嘗
為
忠
毅
所
擯
也
。
」
天
地
鬼
神
,
恒
於
一
事
偶
露
其
巧
,
使
人
知
警
,
是
或
然
歟
。
乾
隆
庚
午
,
官
庫
失
玉
器
,
勘
諸
苑
戶
,
苑
戶
常
明
對
簿
時
,
忽
作
童
子
聲
曰
:「
玉
器
非
所
竊
,
人
則
真
所
殺
,
我
即
所
殺
之
魂
也
。
」
問
官
大
駭
,
移
送
刑
部
。
姚
安
公
時
為
江
蘇
司
郎
中
,
與
余
公
文
儀
等
同
鞫
之
,
魂
曰
:「
我
名
二
格
,
年
十
四
,
家
在
海
淀
,
父
曰
李
星
望
。
前
歲
上
元
,
常
明
引
我
觀
燈
歸
,
夜
深
人
寂
,
常
明
戲
調
我
,
我
方
力
拒
,
且
言
歸
當
訴
諸
父
,
常
明
遂
以
衣
帶
勒
我
死
,
埋
河
岸
下
。
父
疑
常
明
匿
我
,
控
諸
巡
城
,
送
刑
部
,
以
事
無
左
證
,
議
別
緝
真
凶
。
我
魂
恒
隨
常
明
行
,
但
相
去
四
五
尺
,
即
覺
熾
如
烈
燄
,
不
得
近
。
後
熱
稍
減
,
漸
近
至
二
三
尺
,
又
漸
近
至
尺
許
。
昨
乃
都
不
覺
熱
,
始
得
附
之
。
」
又
言
:「
初
訊
時
,
魂
亦
隨
之
刑
部
,
指
其
門
乃
廣
西
司
。
」
按
所
言
月
日
,
果
檢
得
舊
案
。
問
其
屍
,
云
在
河
岸
第
幾
柳
樹
旁
,
掘
之
亦
得
,
尚
未
壞
。
呼
其
父
使
辨
識
,
長
慟
曰
:「
吾
兒
也
。
」
以
事
雖
幻
杳
,
而
證
驗
皆
真
,
且
訊
問
時
呼
常
明
名
,
則
忽
似
夢
醒
,
作
常
明
語
﹔
呼
二
格
名
,
則
忽
似
昏
醉
,
作
二
格
語
。
互
辯
數
四
,
始
款
伏
。
又
父
子
絮
語
家
事
,
一
一
分
明
,
獄
無
可
疑
,
乃
以
實
狀
上
聞
。
論
如
律
。
命
下
之
日
,
魂
喜
甚
,
本
賣
糕
為
活
,
忽
高
唱
賣
糕
一
聲
,
父
泣
曰
:「
久
不
聞
此
,
宛
然
生
時
聲
也
。
」
問
兒
當
何
往
,
曰
:「
吾
亦
不
知
,
且
去
耳
。
」
自
是
再
問
常
明
,
不
復
作
二
格
語
矣
。
南
皮
張
副
使
受
長
,
官
河
南
開
歸
道
,
夜
閱
一
讞
牘
,
沉
吟
自
語
曰
:「
自
剄
死
者
,
刀
痕
當
入
重
而
出
輕
,
今
入
輕
出
重
,
何
也
?
」
忽
聞
背
後
太
息
曰
:「
公
尚
解
事
。
」
回
顧
無
一
人
,
喟
然
曰
:「
甚
哉
!
治
獄
可
畏
也
。
此
幸
不
誤
,
安
保
他
日
不
誤
耶
?
」
逐
移
疾
而
歸
。
先
叔
母
高
宜
人
之
父
,
諱
榮
祉
,
官
山
西
陵
川
令
。
有
一
舊
玉
馬
,
質
理
不
甚
白
潔
,
而
血
浸
斑
斑
,
斲
紫
檀
為
座
,
承
之
,
恒
置
几
上
。
其
前
足
本
為
雙
跪
欲
起
之
形
,
一
日
左
足
忽
伸
出
於
座
外
。
高
公
大
駭
,
閣
署
傳
視
,
曰
:「
此
物
程
朱
不
能
格
也
。
」
一
館
賓
曰
:「
凡
物
歲
久
則
為
妖
。
得
人
精
氣
多
,
亦
能
為
妖
,
此
理
易
明
,
無
足
怪
也
。
」
眾
議
碎
之
,
猶
豫
未
決
。
次
日
仍
屈
還
故
形
。
高
公
曰
:「
是
真
有
知
矣
。
」
投
熾
爐
中
,
似
微
有
呦
呦
聲
,
後
無
他
異
。
然
高
氏
自
此
漸
式
微
。
高
宜
人
云
:「
此
馬
鍛
三
日
,
裂
為
兩
段
,
尚
及
見
其
半
身
。
」
又
武
清
王
慶
垞
曹
氏
廳
柱
,
忽
生
牡
丹
二
朵
,
一
紫
一
碧
,
瓣
中
脈
絡
如
金
絲
,
花
葉
葳
蕤
。
越
七
八
日
乃
萎
落
,
其
根
從
柱
而
出
,
紋
理
相
連
,
近
柱
二
寸
許
,
尚
是
枯
木
,
以
上
乃
漸
青
。
先
太
夫
人
,
曹
氏
甥
也
,
小
時
親
見
之
。
咸
曰
瑞
也
,
外
祖
雪
峰
先
生
曰
:「
物
之
反
常
者
為
妖
,
何
瑞
之
有
!
」
曹
氏
亦
式
微
。
先
外
祖
母
言
,
曹
化
淳
死
,
其
家
以
前
明
玉
帶
殉
。
越
數
年
,
墓
前
恒
見
一
白
蛇
。
後
墓
為
水
齧
,
棺
壞
朽
。
改
葬
之
日
,
他
珍
物
俱
在
,
視
玉
帶
則
亡
矣
。
蛇
身
節
節
有
紋
,
尚
似
帶
形
,
豈
其
悍
鷙
之
魄
,
托
玉
而
化
歟
?
外
祖
張
雪
峰
先
生
,
性
高
潔
,
書
室
中
几
硯
精
嚴
,
圖
史
整
肅
,
恒
鐍
其
戶
,
必
親
至
乃
開
。
院
中
花
木
翳
如
,
莓
苔
綠
縟
,
僮
婢
非
奉
使
令
,
亦
不
敢
輕
踏
一
步
。
舅
氏
健
亭
公
,
年
十
一
二
時
,
乘
外
祖
他
出
,
私
往
院
中
樹
下
納
涼
。
聞
室
內
似
有
人
行
,
疑
外
祖
已
先
歸
,
屏
息
從
窗
隙
窺
之
,
見
竹
椅
上
坐
一
女
子
,
靚
妝
如
畫
。
椅
對
面
一
大
鏡
,
高
可
五
尺
,
鏡
中
之
影
,
乃
是
一
狐
。
懼
弗
敢
動
,
竊
窺
所
為
,
女
子
忽
自
見
其
影
,
急
起
繞
鏡
四
週
呵
之
。
鏡
昏
如
霧
,
良
久
歸
坐
,
鏡
上
呵
跡
亦
漸
消
。
再
視
其
影
,
則
亦
一
好
女
子
矣
。
恐
為
所
見
,
躡
足
而
歸
。
後
私
語
先
姚
安
公
。
姚
安
公
嘗
為
諸
孫
講
《
大
學
》
修
身
章
,
舉
是
事
曰
:「
明
鏡
空
空
,
故
物
無
遁
影
。
然
一
為
妖
氣
所
翳
,
尚
失
真
形
,
況
私
情
偏
倚
,
先
有
所
障
者
乎
?
」
又
曰
:「
非
惟
私
情
為
障
,
即
公
心
亦
為
障
。
正
人
君
子
,
為
小
人
乘
其
機
而
反
激
之
,
其
固
執
決
裂
,
有
轉
致
顛
倒
是
非
者
。
昔
包
孝
肅
之
吏
,
陽
為
弄
權
之
狀
,
而
應
杖
之
囚
,
反
不
予
杖
,
是
亦
妖
氣
之
翳
鏡
也
。
故
正
心
誠
意
,
必
先
格
物
致
知
。
」
有
賣
花
老
婦
言
,
京
師
一
宅
近
空
圃
,
圃
故
多
狐
。
有
麗
婦
夜
逾
短
垣
與
鄰
家
少
年
狎
,
懼
事
泄
,
初
詭
托
姓
名
,
歡
昵
漸
洽
,
度
不
相
棄
,
乃
自
冒
為
圃
中
狐
女
。
少
年
悅
其
色
,
亦
不
疑
拒
。
久
之
,
忽
婦
家
屋
上
,
擲
瓦
罵
曰
:「
我
居
圃
中
久
,
小
兒
女
戲
拋
磚
石
,
驚
動
鄰
里
或
有
之
,
實
無
冶
蕩
蠱
惑
事
。
汝
奈
何
污
我
?
」
事
乃
泄
。
異
哉
,
狐
媚
恒
托
於
人
,
此
婦
乃
托
於
狐
。
人
善
媚
者
比
之
狐
,
此
狐
乃
貞
於
人
。
有
游
士
以
書
畫
自
給
,
在
京
師
納
一
妾
,
甚
愛
之
。
或
遇
宴
會
,
必
袖
果
餌
以
貽
妾
,
亦
甚
相
得
。
無
何
病
革
,
語
妾
曰
:「
吾
無
家
,
汝
無
歸
﹔
吾
無
親
屬
,
汝
無
依
﹔
吾
以
筆
墨
為
活
,
吾
死
,
汝
琵
琶
別
抱
,
勢
也
,
亦
理
也
。
吾
無
遺
債
累
汝
,
汝
亦
無
父
母
兄
弟
掣
肘
,
得
行
己
志
。
可
勿
受
錙
銖
聘
金
,
但
與
約
,
歲
時
許
汝
祭
我
墓
,
則
吾
無
恨
矣
。
」
妾
泣
受
教
,
納
之
者
亦
如
約
,
又
甚
愛
之
。
然
妾
恒
鬱
鬱
憶
舊
恩
,
夜
必
夢
故
夫
同
枕
席
,
睡
中
或
妮
妮
囈
語
。
夫
覺
之
,
密
延
術
士
鎮
以
符
籙
,
夢
語
止
而
病
漸
作
,
馴
至
綿
惙
。
臨
歿
,
以
額
叩
枕
曰
:「
故
人
情
重
,
實
不
能
忘
,
君
所
深
知
,
妾
亦
不
諱
。
昨
夜
又
見
夢
曰
:『
久
被
驅
遣
,
今
得
再
來
,
汝
病
如
是
,
何
不
同
歸
?
』
已
諾
之
矣
。
能
邀
格
外
之
惠
,
還
妾
屍
於
彼
墓
,
當
生
生
世
世
,
結
草
銜
環
。
不
情
之
請
,
惟
君
圖
之
。
」
語
訖
奄
然
。
夫
亦
豪
士
,
慨
然
曰
:「
魂
已
往
矣
,
留
此
遺
蛻
何
為
?
楊
越
公
能
合
樂
昌
之
鏡
,
吾
不
能
合
之
泉
下
乎
!
」
竟
如
所
請
。
此
雍
正
甲
寅
乙
卯
間
事
。
余
時
年
十
一
二
,
聞
人
述
之
,
而
忘
其
姓
名
。
余
謂
:「
再
嫁
,
負
故
夫
也
﹔
嫁
而
有
二
心
,
負
後
夫
也
。
此
婦
進
退
無
據
焉
。
」
何
子
山
先
生
亦
曰
:「
憶
而
死
,
何
如
殉
而
死
乎
?
」
何
勵
庵
先
生
則
曰
:「《
春
秋
》
責
備
賢
者
,
未
可
以
士
大
夫
之
義
,
律
兒
女
子
,
哀
其
遇
可
也
,
憫
其
志
可
也
。
」
屠
者
許
方
,
嘗
擔
酒
二
罌
夜
行
,
倦
息
大
樹
下
。
月
明
如
晝
,
遠
聞
嗚
嗚
聲
,
一
鬼
自
叢
墓
中
出
,
形
狀
可
怖
。
乃
避
入
樹
後
,
持
擔
以
自
衛
。
鬼
至
罌
前
,
躍
舞
大
喜
,
遽
開
飲
。
盡
一
罌
,
尚
欲
開
其
第
二
罌
,
緘
甫
半
啟
,
已
頹
然
倒
矣
。
許
恨
甚
,
且
視
之
似
無
他
技
,
突
舉
擔
擊
之
,
如
中
虛
空
,
因
連
與
痛
擊
,
漸
縱
馳
委
地
,
化
濃
煙
一
聚
。
恐
其
變
幻
,
更
捶
百
餘
,
其
煙
平
鋪
地
面
,
漸
散
漸
開
,
痕
如
淡
墨
,
如
輕
穀
,
漸
愈
散
愈
薄
,
以
至
於
無
。
蓋
已
澌
滅
矣
。
余
謂
:「
鬼
,
人
之
餘
氣
也
。
氣
以
漸
而
消
,
故
《
左
傳
》
稱
新
鬼
大
,
故
鬼
小
。
世
有
見
鬼
者
,
而
不
聞
見
羲
軒
以
上
鬼
,
消
已
盡
也
。
酒
散
氣
者
也
,
故
醫
家
行
血
發
汗
、
開
鬱
驅
寒
之
藥
,
皆
治
以
酒
。
此
鬼
以
僅
存
之
氣
,
而
散
以
滿
罌
之
酒
,
盛
陽
鼓
蕩
,
蒸
鑠
微
陰
,
其
消
盡
也
固
宜
。
是
澌
滅
於
醉
,
非
澌
滅
於
棰
也
。
」
聞
是
事
時
,
有
戒
酒
者
曰
:「
鬼
善
幻
,
以
酒
之
故
,
至
臥
而
受
捶
﹔
鬼
本
人
所
畏
,
以
酒
之
故
,
反
為
人
所
困
,
沉
湎
者
念
哉
。
」
有
耽
酒
者
曰
:「
鬼
雖
無
形
而
有
知
,
猶
未
免
乎
喜
怒
哀
樂
之
心
,
今
冥
然
醉
臥
,
消
歸
烏
有
,
反
其
真
矣
。
」
酒
中
之
趣
,
莫
深
於
是
。
佛
氏
以
涅
瘤
為
極
樂
,
營
營
者
惡
乎
知
之
。《
莊
子
》
所
謂
此
亦
一
是
非
,
彼
亦
一
是
非
歟
。
獻
縣
田
家
,
牛
產
麟
,
駭
而
擊
殺
。
知
縣
劉
徵
廉
收
葬
之
,
刊
碑
曰
:「
見
麟
郊
。
」
劉
固
良
吏
,
此
舉
何
陋
也
。
麟
本
仁
獸
,
實
非
牛
種
。
犢
之
麟
而
角
,
雷
雨
時
蛟
龍
所
感
耳
。
董
文
恪
公
未
第
時
,
館
於
空
宅
,
云
常
見
怪
異
。
公
不
信
,
夜
篝
燈
以
待
。
三
更
後
,
陰
風
颯
然
,
庭
戶
自
啟
,
有
似
人
非
人
數
輩
,
雜
癆
擁
入
。
見
公
大
駭
曰
:「
此
屋
有
鬼
!
」
皆
狼
狽
奔
出
。
公
持
梃
逐
之
,
又
相
呼
曰
:「
鬼
追
至
,
可
急
走
。
」
爭
逾
牆
去
。
公
恒
言
及
,
自
笑
曰
:「
不
識
何
以
呼
我
為
鬼
?
」
故
城
賈
漢
恒
,
時
從
公
受
經
,
因
舉
《
太
平
廣
記
》
載
野
叉
欲
啖
哥
舒
翰
妾
屍
,
翰
方
眠
側
,
野
叉
相
語
曰
:「
貴
人
在
此
,
奈
何
?
」
翰
自
念
:「
呼
我
為
貴
人
,
擊
之
當
無
害
。
」
遂
起
擊
之
,
野
叉
逃
散
。
鬼
貴
音
近
,
或
鬼
呼
先
生
為
貴
人
,
先
生
聽
未
審
也
?
公
笑
曰
:「
其
然
。
」
庚
午
秋
,
買
得
《
埤
雅
》
一
部
,
中
折
疊
綠
箋
一
片
,
上
有
詩
曰
:「
愁
煙
低
冪
朱
扉
雙
,
酸
風
微
戛
玉
女
窗
。
青
磷
隱
隱
出
古
壁
,
土
花
蝕
斷
黃
金
癇
。
草
根
露
下
陰
蟲
急
,
夜
深
悄
映
芙
蓉
立
。
濕
螢
一
點
過
空
塘
,
幽
光
照
見
殘
紅
泣
。
」
末
題
:「
靚
雲
仙
子
降
壇
詩
,
張
凝
敬
錄
。
」
蓋
扶
乩
者
所
書
。
余
謂
此
鬼
詩
,
非
仙
子
詩
也
。
滄
州
張
鉉
耳
先
生
,
夢
中
作
一
絕
句
曰
:「
江
上
秋
潮
拍
岸
生
,
孤
舟
夜
泊
近
三
更
。
朱
樓
十
二
垂
楊
遍
,
何
處
吹
簫
伴
月
明
。
」
自
跋
云
:「
夢
如
非
想
,
如
何
成
詩
﹔
夢
如
是
想
,
平
生
未
到
江
南
,
何
以
落
想
至
此
?
莫
明
其
故
,
姑
錄
存
之
。
桐
城
姚
別
峰
,
初
不
相
識
,
新
自
江
南
來
,
晤
於
李
銳
巔
家
,
所
刻
近
作
,
乃
有
此
詩
。
問
其
年
月
,
則
在
余
夢
後
歲
餘
。
開
篋
出
舊
稿
示
之
,
共
相
駭
異
。
世
間
真
有
不
可
解
事
!
宋
儒
事
事
言
理
,
此
理
從
何
處
推
求
耶
?
」
又
海
陽
李
漱
六
,
名
承
芳
,
余
丁
卯
同
年
也
。
余
聽
事
掛
淵
明
採
菊
圖
,
是
藍
田
叔
畫
。
董
曲
江
曰
:「
一
何
神
似
李
漱
六
?
」
余
審
視
信
然
。
後
漱
六
公
車
入
都
,
乞
此
畫
去
,
云
:「
平
生
所
作
小
照
,
都
不
及
此
。
」
此
事
亦
不
可
解
。
景
城
西
偏
,
有
數
荒
塚
,
將
平
矣
。
小
時
過
之
,
老
僕
施
祥
指
曰
:「
是
即
周
某
子
孫
,
以
一
善
延
三
世
者
也
。
蓋
前
明
崇
禎
末
,
河
南
山
東
大
旱
蝗
,
草
根
木
皮
皆
盡
,
乃
以
人
為
糧
。
官
吏
弗
能
禁
,
婦
女
幼
孩
,
反
接
鬻
於
市
,
謂
之
菜
人
。
屠
者
買
去
,
如
刲
羊
豕
。
周
氏
之
祖
,
自
東
昌
商
販
歸
,
至
肆
午
餐
,
屠
者
曰
:『
肉
盡
,
請
少
待
。
』
俄
見
曳
二
女
子
入
廚
下
,
呼
曰
:
『
客
待
久
,
可
先
取
一
蹄
來
。
』
急
出
止
之
,
聞
長
號
一
聲
,
則
一
女
已
生
斷
右
臂
,
宛
轉
地
上
﹔
一
女
戰
慄
無
人
色
。
見
周
,
並
哀
呼
,
一
求
速
死
,
一
求
救
。
周
惻
然
心
動
,
並
出
資
贖
之
。
一
無
生
理
,
急
刺
其
心
死
﹔
一
攜
歸
,
因
無
子
,
納
為
妾
,
竟
生
一
男
,
右
臂
有
紅
絲
,
自
腋
下
繞
肩
胛
,
宛
然
斷
臂
女
也
。
後
傳
三
世
乃
絕
。
皆
言
周
本
無
子
,
此
三
世
乃
一
善
所
延
云
。
」
青
縣
農
家
少
婦
,
性
輕
佻
,
隨
其
夫
操
作
,
形
影
不
離
。
互
相
對
嬉
笑
,
不
避
忌
人
,
或
夏
夜
並
宿
瓜
圃
中
。
皆
薄
其
冶
蕩
。
然
對
他
人
,
則
面
如
寒
鐵
。
或
私
挑
之
,
必
峻
拒
。
後
遇
劫
盜
,
身
受
七
刃
,
猶
詬
詈
,
卒
不
污
而
死
。
又
皆
驚
其
貞
烈
,
老
儒
劉
君
琢
曰
:「
此
所
謂
質
美
而
未
學
也
,
惟
篤
於
夫
婦
,
故
矢
死
不
二
﹔
惟
不
知
禮
法
,
故
情
慾
之
感
,
介
於
儀
容
,
燕
昵
之
私
,
形
於
動
靜
。
」
辛
彤
甫
先
生
曰
:「
程
子
有
言
,
凡
避
嫌
者
,
皆
中
不
足
。
此
婦
中
無
他
腸
,
故
坦
然
逕
行
不
自
疑
。
此
其
所
以
能
守
死
也
。
彼
好
立
崖
岸
者
,
吾
見
之
矣
。
」
先
姚
安
公
曰
:「
劉
君
正
論
,
辛
君
有
激
之
言
也
。
」
後
其
夫
夜
守
豆
田
,
獨
宿
團
焦
中
,
忽
見
婦
來
,
嬿
婉
如
平
日
,
曰
:「
冥
官
以
我
貞
烈
,
判
來
生
中
乙
榜
,
官
縣
令
,
我
念
君
不
欲
往
,
乞
辭
官
祿
為
遊
魂
,
長
得
隨
君
,
冥
官
哀
我
,
許
之
矣
。
」
夫
為
感
泣
,
誓
不
他
偶
。
自
是
晝
隱
夜
來
,
幾
二
十
載
。
兒
童
或
亦
窺
見
之
。
此
康
熙
末
年
事
,
姚
安
公
能
舉
其
姓
名
居
址
,
今
忘
矣
。
獻
縣
老
儒
韓
生
,
性
剛
正
,
動
必
遵
禮
,
一
鄉
推
祭
酒
。
一
日
得
寒
疾
,
恍
惚
間
,
一
鬼
立
前
曰
:「
城
隍
神
喚
。
」
韓
念
數
盡
當
死
,
拒
亦
無
益
,
乃
隨
去
。
至
一
官
署
,
神
檢
籍
曰
:
「
以
姓
同
,
誤
矣
。
」
杖
其
鬼
二
十
,
使
送
還
。
韓
意
不
平
,
上
請
曰
:「
人
命
至
重
,
神
奈
何
遣
憒
憒
之
鬼
,
致
有
誤
拘
。
倘
不
檢
出
,
不
竟
枉
死
耶
?
聰
明
正
直
之
謂
何
!
」
神
笑
曰
:「
謂
汝
倔
強
,
今
果
然
。
夫
天
行
不
能
無
歲
差
,
況
鬼
神
乎
?
誤
而
即
覺
,
是
謂
聰
明
﹔
覺
而
不
迴
護
,
是
謂
正
直
,
汝
何
足
以
知
之
。
念
汝
言
行
無
玷
,
姑
貸
汝
。
後
勿
如
是
躁
妄
也
。
」
霍
然
而
蘇
。
韓
章
美
云
。
先
祖
有
小
奴
,
名
大
月
,
年
十
三
四
,
嘗
隨
村
人
罩
魚
河
中
,
得
一
大
魚
,
長
幾
二
尺
。
方
手
舉
以
示
眾
,
魚
忽
撥
刺
掉
尾
,
擊
中
左
頰
,
仆
水
中
。
眾
怪
其
不
起
,
試
扶
之
,
則
血
縷
浮
出
。
有
破
碗
在
泥
中
,
鋒
癉
如
刃
,
刺
其
太
陽
穴
矣
。
先
是
其
母
夢
是
奴
為
人
執
縛
俎
上
,
屠
割
如
羊
豕
,
似
尚
有
餘
恨
,
醒
而
惡
之
,
恒
戒
以
毋
與
人
鬥
,
不
虞
乃
為
魚
所
擊
。
佛
氏
所
謂
夙
生
中
負
彼
命
耶
。
劉
少
宗
伯
青
垣
言
:「
有
中
表
涉
元
稹
會
真
之
嫌
者
,
女
有
孕
,
為
母
所
覺
,
飾
言
夜
恒
有
巨
人
來
,
壓
體
甚
重
,
而
色
黝
黑
。
母
曰
:『
是
必
土
偶
為
妖
也
。
』
授
以
彩
絲
,
於
來
時
陰
繫
其
足
,
女
竊
付
所
歡
,
繫
關
帝
祠
周
將
軍
足
上
。
母
物
色
得
之
,
撻
其
足
幾
斷
。
後
復
密
會
,
忽
見
周
將
軍
擊
其
腰
,
男
女
並
僵
臥
不
能
起
。
」
皆
曰
:「
污
蔑
神
明
之
報
也
。
」
夫
專
其
利
而
移
禍
於
人
,
其
術
巧
矣
。
巧
者
造
物
之
所
忌
,
機
械
萬
端
,
反
而
自
及
,
天
道
也
。
神
惡
其
險
癊
,
非
惡
其
污
蔑
也
。
揚
州
羅
兩
峰
,
目
能
視
鬼
,
曰
:「
凡
有
人
處
皆
有
鬼
。
其
橫
亡
厲
鬼
,
多
年
沉
滯
者
,
率
在
幽
房
空
宅
中
,
是
不
可
近
,
近
則
為
害
﹔
其
憧
憧
往
來
之
鬼
,
午
前
陽
盛
,
多
在
牆
陰
,
午
後
陰
盛
,
則
四
散
遊
行
,
可
穿
壁
而
過
,
不
由
門
戶
,
遇
人
則
避
路
,
畏
陽
氣
也
,
是
隨
處
有
之
,
不
為
害
。
」
又
曰
:「
鬼
所
聚
集
,
恒
在
人
煙
密
簇
處
,
僻
地
曠
野
,
所
見
殊
稀
。
喜
圍
繞
廚
灶
,
似
欲
近
食
氣
。
又
喜
入
圂
廁
,
則
莫
明
其
故
。
或
取
人
跡
罕
到
耶
?
」
所
畫
有
《
鬼
趣
圖
》,
頗
疑
其
以
意
造
作
,
中
有
一
鬼
,
首
大
於
身
幾
十
倍
,
尤
似
幻
妄
。
然
聞
先
姚
安
公
言
,
瑤
涇
陳
公
,
嘗
夏
夜
掛
窗
臥
。
窗
廣
一
丈
,
忽
一
巨
面
窺
窗
,
闊
與
窗
等
,
不
知
其
身
在
何
處
,
急
掣
劍
刺
其
左
目
,
應
手
而
沒
。
對
窗
一
老
僕
亦
見
,
云
從
窗
下
地
中
湧
出
,
掘
地
丈
餘
,
無
所
睹
而
止
。
是
果
有
此
種
鬼
矣
。
茫
茫
昧
昧
,
吾
烏
乎
質
之
。
奴
子
劉
四
,
壬
辰
夏
乞
假
歸
省
,
自
御
牛
車
載
其
婦
。
距
家
三
四
十
里
,
夜
將
半
,
牛
忽
不
行
,
婦
車
中
驚
呼
曰
:「
有
一
鬼
!
首
大
如
甕
,
在
牛
前
!
」
劉
四
諦
視
,
則
一
短
黑
婦
人
,
首
戴
一
破
雞
籠
,
舞
且
呼
曰
:「
來
!
來
!
」
懼
而
回
車
,
則
又
躍
在
牛
前
呼
:「
來
!
來
!
」
如
是
四
面
旋
繞
,
遂
至
雞
鳴
。
忽
立
而
笑
曰
:「
夜
涼
無
事
,
借
汝
夫
婦
消
遣
耳
。
偶
相
戲
,
我
去
後
,
慎
勿
詈
我
,
詈
則
我
復
來
。
雞
籠
是
前
村
某
家
物
,
附
汝
還
之
。
」
語
訖
,
以
雞
籠
擲
車
上
去
。
天
曙
抵
家
,
夫
婦
並
昏
昏
如
醉
。
婦
不
久
病
死
,
劉
四
亦
流
落
無
人
狀
。
鬼
蓋
乘
其
衰
氣
也
。
景
城
有
劉
武
周
墓
,
獻
縣
誌
亦
載
。
按
武
周
山
後
馬
邑
人
,
墓
不
應
在
是
,
疑
為
隋
劉
炫
墓
。
炫
景
城
人
,
一
統
志
載
其
墓
在
獻
縣
東
八
十
里
。
景
城
距
城
八
十
七
里
,
約
略
當
是
也
。
舊
有
狐
居
之
,
時
或
戲
嬲
醉
人
。
里
有
陳
雙
,
酒
徒
也
。
聞
之
憤
曰
:「
妖
獸
敢
爾
!
」
詣
墓
所
,
且
數
且
詈
。
時
耘
者
滿
野
,
皆
見
其
父
怒
坐
墓
側
,
雙
跳
踉
叫
號
,
竟
前
呵
曰
:「
爾
何
醉
至
此
,
乃
詈
爾
父
?
」
雙
凝
視
,
果
父
也
,
大
怖
叩
首
。
父
逕
趨
歸
。
雙
隨
而
哀
乞
,
追
及
於
村
外
,
方
伏
地
陳
說
。
忽
婦
媼
環
繞
,
嘩
笑
曰
:「
陳
雙
何
故
跪
拜
其
妻
?
」
雙
仰
視
,
又
果
妻
也
,
愕
而
癡
立
。
妻
亦
逕
趨
歸
。
雙
惘
惘
至
家
,
則
父
與
妻
實
未
嘗
出
,
方
知
皆
狐
幻
化
戲
之
也
。
慚
不
出
戶
者
數
日
,
聞
者
無
不
絕
倒
。
余
謂
雙
不
詈
狐
,
何
至
遭
狐
之
戲
?
雙
有
自
取
之
道
焉
﹔
狐
不
嬲
人
,
何
至
遭
雙
之
詈
?
狐
亦
有
自
取
之
道
焉
。
顛
倒
糾
纏
,
皆
緣
一
念
之
妄
起
。
故
佛
言
一
切
眾
生
,
慎
勿
造
因
。
方
桂
,
烏
魯
木
齊
流
人
子
也
,
言
嘗
牧
馬
山
中
,
一
馬
忽
逸
去
,
躡
蹤
往
覓
,
隔
嶺
聞
嘶
聲
,
甚
厲
。
尋
聲
至
一
幽
谷
,
見
數
物
,
似
人
似
獸
,
週
身
鱗
癊
如
古
松
,
髮
蓬
蓬
如
羽
葆
,
目
睛
突
出
,
色
純
白
,
如
嵌
二
雞
卵
,
共
按
馬
生
齧
其
肉
。
牧
人
多
攜
銃
自
防
,
桂
故
頑
劣
,
因
升
樹
放
銃
,
物
悉
入
深
林
去
。
馬
已
半
軀
被
啖
矣
。
後
不
再
見
,
迄
不
知
為
何
物
也
。
芮
庶
子
鐵
崖
,
宅
中
一
樓
,
有
狐
居
其
上
。
恒
鐍
之
。
狐
或
夜
於
廚
下
治
饌
,
齋
中
宴
客
,
家
人
習
見
亦
不
訝
。
凡
盜
賊
火
燭
,
皆
能
代
主
人
呵
護
,
相
安
已
久
。
後
鬻
宅
於
李
學
士
廉
衣
,
廉
衣
素
不
信
妖
妄
,
自
往
啟
視
,
則
樓
上
三
楹
,
潔
無
纖
塵
。
中
央
一
片
如
席
大
,
藉
以
木
板
,
整
齊
如
几
榻
,
餘
無
所
睹
。
時
方
修
築
,
因
並
毀
其
樓
,
使
無
可
據
,
亦
無
他
異
。
迢
甫
落
成
,
突
然
烈
燄
四
起
,
頃
刻
無
寸
椽
。
而
鄰
屋
苫
草
,
無
一
莖
被
癎
。
皆
曰
狐
所
為
。
劉
少
宗
伯
青
垣
曰
:「
此
宅
自
當
是
日
焚
耳
。
如
數
不
當
焚
,
狐
安
敢
縱
火
?
」
余
謂
:「
妖
魅
能
一
一
守
科
律
,
則
天
無
雷
霆
之
誅
矣
。
王
法
禁
殺
人
,
不
敢
殺
者
多
,
殺
人
抵
罪
者
亦
時
有
。
是
固
未
可
知
也
。
」
王
少
司
寇
蘭
泉
言
:「
夢
午
塘
提
學
江
南
時
,
署
後
有
高
阜
,
恒
夜
見
光
怪
,
云
有
一
雉
一
蛇
居
其
上
,
皆
歲
久
,
能
為
魅
。
午
塘
少
年
盛
氣
,
集
鍤
畚
平
之
。
眾
猶
豫
不
舉
手
,
午
塘
方
怒
督
,
忽
風
飄
片
席
蒙
其
首
,
急
撤
去
,
又
一
片
蒙
之
,
皆
署
中
涼
蓬
上
物
也
。
午
塘
覺
其
異
,
乃
輟
役
,
今
尚
巋
然
存
。
」
老
僕
魏
哲
聞
其
父
言
,
順
治
初
有
某
生
者
,
距
余
家
八
九
十
里
,
忘
其
姓
名
,
與
妻
先
後
卒
。
越
三
四
年
,
其
妾
亦
卒
。
適
其
家
傭
工
人
,
夜
行
避
雨
,
宿
東
嶽
祠
廊
下
,
若
夢
非
夢
,
見
某
生
荷
校
立
庭
前
,
妻
妾
隨
焉
。
有
神
衣
冠
類
城
隍
,
磬
折
對
嶽
神
語
曰
:「
某
生
污
二
人
,
有
罪
﹔
活
二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