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十九周教案《同一首歌》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十九周教案《同一首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5-22 10: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一首歌
第15周 星期三 第1课时 2008年5月20日 执教者:付晓斌
一、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 (二)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 (三) 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 (四) 学习秧歌知识,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 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二、教材分析
? (一)《同一首歌》
? 1.背景资料
?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 2.作者简介
? 孟卫东(1955 — ) 作曲家。北京人。1970年参军,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 3.歌曲分析
?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 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的变化重复,并有“ ”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 的 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彩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三)《大中国》
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了我国 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
? 《大中国》的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
? 引子。引子为4/4、2/4拍,开始在F调上,由主和弦 、下属和弦构成的和声来呈述:
这一曲调,造成一个明亮、柔和 的意境。然后转为降E调,由男声用八度和声音程,以豪迈的气势,唱出A段音乐主题的音调,女声则用和声式二部和声,以亲切的语调相呼应,在属音上造成离调结束。紧接着速度加快,两小节间奏之后进入第一部分A段。
? A段,第一部分。这段为单二部曲式,由一个主题乐段与一个变奏构成,结构为A(a+a′)。a 段主题乐段是一个四句体乐段,其音乐采用东北大秧歌的音调为主题发展而成,以齐唱形式呈示出来,表现出祖国大家庭中热烈、欢快、意气风发的扬景。a′段的第二乐段是a段的第一变奏,以混声合唱形式演唱,使音乐更加热烈、丰满。其中有两个小节和声是用男声哼鸣演唱的,造成一种云雾般背景,似描写在云雾中的长城。
? B段,第二部分。这部分也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为B(b+c)。第一乐段b中的音乐主题音调来自河北民歌,曲调流畅活跃,抒情开朗。在合唱处理上采用了不同手法,先由男高音声部唱出音乐主题,与A段的音乐主题形成对比,男低音声部与女声则以“嗨”的喊声在句尾相呼应,第二句变为四声部演唱,显得丰满,第三句先由男声唱,女声则以轮唱形式模仿演唱,最后以四声部合唱结束这个乐段,使情绪更加活跃。第二乐段c是合唱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 华儿女对祖国的共同心声,在开始的强拍上就用了一个离调和弦(用3 5 7 3构成),使全曲 的情绪达到高潮,第二句开始的强拍上用了主和弦,使语气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结束。在4个小节的间奏之后是第三部分。
? A′段,第三部分。这段音乐是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与B段中的第二乐段c 的再现结合,其 结构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题再现是a段主题的第二变奏,它将a段主题的时值放宽,由男声唱出,女声则作为陪衬声部,以对比活跃的曲调,用衬词“啦”来演唱,这是一个活跃的声部,既是喜悦轻快的歌声,又似轻快的鼓点声。之后女声唱出第三、四句,男声变为陪衬声部,以二部形式用“啦”演唱,在热烈活跃的情绪中结束此段。紧接着,是第二 部分B段中的第二乐段c的再现。这时歌声变为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的结合形式,造成互相呼应的效果,最后的结束处理是,混声合唱结束在调式主和弦的主音上,而领唱则上行到主 和弦的三音“ ”上结束,这样的结束,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又造成一个言而未尽的浪漫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三、教学过程:《同一首歌》 备选学习《大中国》《我爱你中国》《中国人》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景)
视频歌曲:刘德华《中国人》、叶佩英《我爱你中国》、高峰《大中国》
教学重点:发自内心演唱双声部《同一首歌》。
教学难点:长音、八度音准。
可用《大中国》歌曲进入教室。
(一)师生问好。(选择已固有的好听的歌曲、改编歌词)
(二)发声练习:四声部常规训练、八度听音练习、同一首歌的二声部单提出来识谱。
(三)导入:
1、观看课件图片,背景音乐为《我爱你中国》或者播放介绍中国的纪录片。
2、请学生说说观后感觉。
(四)聆听歌曲
1、观看视频歌曲《同一首歌》并说说歌曲感受。比如速度和情绪。 2、聆听二次并出示乐谱和歌词。可以用手打拍子轻轻跟唱。
3、再次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演唱。出现二声部的地方,请一声部先唱。
(五)学唱歌曲
1、跟钢琴分组唱二声部,多加练习。
2、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音准。
3、分析歌曲内容:比如识谱、乐句、乐段。
教学后记:
学生反映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对这一歌曲的理解稍欠火候。
第二课时:补充完成歌曲,巩固歌曲学习。
(一)师生问好。(选择已固有的好听的歌曲、改编歌词)
(二)发声练习:四声部常规训练、八度听音练习、同一首歌的二声部单提出来识谱。
(三)继续学习歌曲。
1、识谱 请同学们来识谱,或者老师带领
2、二声部 多加练习 高低声部互换演唱 并让每个孩子都会双声部
(四)欣赏《大中国》
1、讲解中国秧歌。
2、唱一唱熟悉的大中国里面秧歌旋律
(五)拓展
1、讲讲中国近几年的伟大变化。
2、结合马上在北京举办地的奥运会,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3、欣赏我们是《中国人》歌曲mv并可跟唱鼓舞孩子们的作为自豪的中国人的士气!
(六)结束本课学习。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