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组合、材料选择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广东省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组合、材料选择类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0 06:4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组合、材料选择类
【典例分析】
【典例1】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  )
①《雅典政治制度》 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③《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④《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分析】“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主要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最能代表古希腊文明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因此①正确;古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但一系列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也导致罗马国内出现动荡,最终使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因此②也正确,其他③、④属于东方文明或大河文明,均不符题意,予以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技巧点拨】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肯定筛选法、否定筛选法、辨别法等。答题时可以从题干内容、限定语等方面突破,根据选项的内容,进行肯定或排除。切记,选择选项后可以将其代入题中检查,提高正确率。
【典例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和平解放北平 ②井冈山会师 ③参与北伐战争 ④进行重庆谈判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平解放北平是在1949年、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参与北伐战争是在1926—1927年、进行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③②④①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技巧点拨】这类组合选择题考查的是时序,是组合选择题常见的一种类型。解题时,如果熟记事件发生的时间,则比较容易解题。如果时间记忆不是很清晰,则可以采用存同辨异法。先找出自己肯定的答案,根据选项中该序号的位置反推判断,进行否定筛选,排除掉一些选项;或者根据教材讲解的顺序、事件所属的历史时期来大致排序。
【典例3】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南昌起义爆发
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答案】C
【分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其它几个选项都不成因果关系。因此,本题选择C。
【技巧点拨】这类材料选择题涉及前后搭配,组合选择题中的肯定筛选法、否定筛选法、辨别法仍适用于此。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楚材料内容及相关人物或事件,体会选项的内涵及其前后搭配关系,思考的角度应全面一些,因为此类题型给出的选项中有一些迷惑项。其次,仔细留意文字的表述,注意有绝对语气、表述有误的语句。最后,根据题意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比较,选择与题意最贴切的选项。
巩固训练
1. 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有(   )
①相互爱护,反对苛政 ②“民为贵,君为轻” ③“有教无类” ④提倡节俭⑤人们应顺应自然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2. 观察下图,关于明朝北京城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②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③内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④宫城是著名的皇家建筑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组合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北京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言简意赅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5. 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了一些标志性史实。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正确的是(   )
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开国大典的举行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发出中国声音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一国两制”实施
标志性史实

A. ②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① D. ④②①
6. 世界上各种宗教建筑各有特点,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宗教文化。下列建筑与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7.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   )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 ②城市复兴 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学兴起
⑤基督教主教主宰精神世界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8. 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
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 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下列“世界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13年为100)反映了1850—1913年的世界工业发展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
年份
1850
1870
1890
1900
1913
指数
9
20
41
59
100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③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 ④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一系列局部战争上升为世界大战的。下列关于这场战争进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②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战,亚洲战场开辟 ③德国突袭苏联,苏军顽强抵抗,苏德战场开辟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场开辟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2. 下图为某老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板书。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
A. ①德国进攻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 ①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萨拉托加大捷
C.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凡尔登战役
D. ①攻占巴士底狱 ②滑铁卢战役
1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14. 土地问题是古今中外备受国家政府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土地问题的组合,搭配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大化改新——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④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得到一份土地 ⑤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15. 下列英国在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牛顿建立力学理论体系 ②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③瓦特改进蒸汽机 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A. ①④③②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②①
答案:
1~15:ABABA DDACB ACAC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