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09: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下列四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小红认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2.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和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3.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细胞分裂
4.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
B.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5.农民伯伯经常在雨后一两天对庄稼进行松土,意义在于(  )
A.使土壤中充满空气,促进根部呼吸
B.排除田间杂草,促进植物生长
C.使土壤中充满二氧化碳,抑制根的呼吸
D.锄断庄稼过多的根,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
①根的呼吸作用 ②蒸腾作用 ③光合作用 ④叶的呼吸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7.如右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紧,并用凡士林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表明植物        作用释放的        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发现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
(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8.图1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其失水的“门户”是图1中的[ ]        。?
(2)若图2中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甲代表的结构是        ,此时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为        作用,该项生命活动能合成储存能量的        ,并能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
(3)若b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图2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        作用,其主要意义是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
1.下列能正确表示夜间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的是(  )
2.如右图所示,把新鲜的植物和被开水烫死的植物分别放入锥形瓶内,塞紧瓶口,一夜后,把燃烧的小木棒分别放入锥形瓶内,现象是(  )
A.甲、乙瓶内的都继续燃烧
B.甲、乙瓶内的都熄灭
C.甲燃烧,乙熄灭
D.甲熄灭,乙燃烧
3.(2018·四川南充中考)下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2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C.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D.绿色植物通过2过程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右图为检测植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a为红墨水滴,b烧杯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当a稳定后,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广口瓶。一段时间后,a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左移动
B.先向左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
D.先向右再向左移动
5.张新同学是个实验小能手,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他在同一棵树上,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6.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  。?
此装置必须放在        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  ,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         。?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
7.★下图表示两个加塞的广口瓶,甲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煮熟的种子。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瓶在温暖的地方已放置了24小时,将燃烧的小段蜡烛伸入甲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将是          ;将燃烧的小段蜡烛伸入乙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甲瓶中的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         ,将种子内的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3)设置乙瓶的目的是什么?本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4)一手捧甲瓶,另一手捧乙瓶,你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D
2.C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根据箭头方向可以判断,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3.A
4.C 由于萝卜在储存时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萝卜由于体内的有机物减少而出现空心的现象。
5.A 雨后,土壤表面易出现板结现象,雨后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透气性,利于根的呼吸。
6.A
7.解析 (1)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否则就会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使实验效果不明显。(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3)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遇碘变蓝。(4)该实验如果设计对照实验,将会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 (1)光合
(2)浑浊 呼吸 二氧化碳(或CO2)
(3)变蓝 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4)缺少对照实验(或缺少对照组或缺少对照)
8.解析 (1)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2)由题意及图2可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见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植物放出二氧化碳,可见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在氧的参与下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 (1)蒸腾 ⑤ 气孔
(2)叶绿体 光合 有机物 碳—氧
(3)呼吸 能量
培优促能
1.D 在夜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D 甲瓶内植物体是活的,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利用了锥形瓶内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燃烧的木棒伸入会熄灭。乙瓶内植物是烫死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燃烧的木棒伸入仍燃烧。
3.D  1过程的条件是光,产物有氧气,所以1是光合作用;2过程释放能量,所以2过程为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因此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1是光合作用,2是呼吸作用,因此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光合作用,不是呼吸作用。
4.C 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广口瓶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力变小,所以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5.B 从“光合作用需要光”这一关键条件进行推理分析。绿叶在白天制造有机物,也消耗有机物,但制造的有机物多于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不断地积累,而在晚上则只消耗有机物。叶片中所含的有机物越多,干重越大。所以傍晚时叶片b内的有机物是最多的,干重也最大,深夜的叶片c较轻,早晨的叶片a最轻。
6.解析 (1)甲装置可验证氧气是否是绿色植物释放的,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二氧化碳是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 (1)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有光
(2)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3)二氧化碳
7.答案 (1)立即熄灭 正常燃烧
(2)氧气 有机物
(3)设置乙瓶作对照。本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会吸收氧气。
(4)感觉到甲瓶的温度高于乙瓶的温度。因为甲瓶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这个过程会释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