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周周清(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周周清(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0 09: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周周清 (三)
1、基础清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喧哗(huá)眩晕(yūn) 玉雏儿(chú)
B.瞅瞅(chǒu) 嬉笑(xī)贝勒府(lè)
C.哄笑(hōng) 煞白(shā) 侍候(shì)
D.忌讳(huì)落子(lào) 呷了一口(yā)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老匾 凄惨 歇歇脚 金璧辉煌
B.簇拥 账薄 耍威风 赫赫扬扬
C.窝囊 嫖赌 鸭架桩 名噪京师
D.冤枉 地锲 侦缉队 咬牙跺脚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在运动会上,体育健儿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B.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那烟雨中的瘦西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采。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C )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 , ,????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B.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他尽力把身子挺得高些,直些。
D.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故乡》中一声老爷,喊出隔膜的悲凉; , ; , 。
【答案】示例:《孔乙己》中一件长衬,尽显迂腐落魄;《风筝》中一只风筝,彰显内疚自省。《杨修之死》中一盒酥,再现恃才放旷。
2、素养请
8.古诗默写
(1)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好局面。
9.名著导读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介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①《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羊脂球》,作者莫伯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和菲利普夫妇.②《故乡》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不一定是作者自己
B.孙悟空,由一块仙石变化而成,他手持金箍棒,神通广大,能七十二变,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勇敢机智,百折不挠,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深受读者喜爱
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吴用智取生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D.《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以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阅读请
(1)古诗鉴赏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0.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11.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10.“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11.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2)现代文阅读
大海
①海上的黄昏让人感到充实平静,太阳在另一边的海平面落下去的时候,海面上灿烂得仿佛熔金灌注。猩红色的薄暮在头顶一层层推进,在天边逆转成蓝色的夜。一艘船静静地靠过来,在黄昏里泊进港口,仿佛离人回到故乡。
②我在海边的这座房子里已经待了一天,我一直在看着窗外的大海。
③我回到了这里,回来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④海岸线在不断靠近、延伸。澄澈的阳光下,似乎看得见海面上温暖的波光。车子还在行进,空调干涩的风在无声地向外溢出,我降下车窗,让海风吹入。
⑤海滩上弥漫着腥咸的海风,那边有一个小小的城堡,一个孩子正吃力地挖着沙子,另一个正提着小水桶,踉踉跄跄地走来。日光将人影揉捏成细长的阴影,纯粹而厚重。
⑥螃蟹像个傻瓜,不停地移动着小小的石块,努力着,扑腾着,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海潮涨了又退,贝壳和小虾被抛出这不断的循环之外。贝壳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小虾还在挣扎,可怜兮兮。
⑦这些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时光。
⑧清晨,看日出,海面上一片晨光熹微的景象,海鸥晨起,在海面上扑腾着准备享用早餐。
⑨下午,我会戴着草帽,在阳光的暴晒下去捡拾贝壳,再将它们一个个抛入海水里。有时我也会无聊到去欺负正在“哼哧哼哧”搬石头的螃蟹。我听着“呜呜——”的汽笛声,它们和蔼而悠远,仿佛带着乡愁。而我站在沙滩上,凝望孤帆远影。
⑩傍晚,我站在这里,早已不是原来的我了。房屋变迁,人事更迭,但是还依然在这里,早晨,午后,夜晚,一丝一毫都没有改变。
?晚上我走出房间,来到海边。夜晚的海是密不透风的黑色,和夜幕融在一起,变成最原始的黑。远处的灯塔送来遥不可及的光,却不过是令人更绝望。
?我走在岸边,身旁就是黑色的海,无形的黑色在脚边汹涌着,深不见底,我看不见安全的边界,只觉得潮水一次次涌来,打湿了我的鞋尖。
?我突然觉得,夜里的海,就像是我的未来,一望无际,深不见底。
?我现在的家在河边,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宽阔的河流缓缓流淌的声音。平稳从容的水声,像是大海,却又与大海不同。有时河上会传来汽笛的声音。恍惚间我以为自己身处海边,海风的咸味似乎都已钻入鼻腔。而在下一秒,我往往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内陆的都市,在灰暗的斗室里,距海万水千山。白炽灯闪了又闪,像是在揶揄我。
?我想,也许是当年在海边的时候我太贪婪了,在那里透支了所有的快乐,所以现在才会受此煎熬。有一首歌的歌词里,是这样说的:“曾经我放纵享受,到最后无处解脱。越心痛就越快乐,越想快乐越寂寞。”
?但是人不能让自己总是生活在回忆中。我们陷入回忆时,会看不见未来。谁都想回到过去,但你终究不会变回曾经的你,与其痴心妄想回到过去,不如珍惜此时此刻。即使再不舍,终究必须往前看吧,就像在小学校门口死死拽着家长衣角的小孩一样,都要长大。
?我在沙滩上转过身,看向来时的路,准备回去。
?再让我看你一眼吧,就一眼。就当是你送别我。最后,以及最后的最后,离开的也只会是我。
?大海还在那里啊,时光改变我,带走我,将我扭曲变形,最后化成坚硬的墓碑。
?任明亮的晨雾在时光里变幻成猩红的薄暮,昼夜平分,潮汐涨退,它就在那里,浸入海风,眠于潮汐。
(21)螃蟹还会日复一日地忙碌,海凝望着它,仿佛露出恬然的笑意。
(22)就当是在守护我吧,把我卑微的灵魂放在海里,不要浅浅地浮在水面,让它沉入深海。在蚌含着珍珠的身体里,在鲨鱼的胃里,在螃蟹的巢穴里,在乌贼漆黑的肚子里,有我的灵魂。
(23)像诗里说的一样,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钟鼓和太阳。
(作者:张启聪,有删节)
12.文章第①段中的哪些景物让作者感到“充实平静”?

13.分析文章第⑦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14.分析第?段作者叙写现在家在河边的生活的叙述方式及用意?


15.分析第?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6.结合具体景物的理解,分析结尾句子“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钟鼓和太阳”的含义。

【答案】
12.(1)“太阳在另一边的海平面落下去的时候,海面上灿烂得仿佛熔金灌注。”这种景象让作者心中感觉到“充实”。(2)“猩红色的薄暮在头顶一层层推进,在天边逆转成蓝色的夜。”“一艘船静静地靠过来,在黄昏里泊进港口,仿佛离人回到故乡。”这些景象让作者心里感受到“平静”。
1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作者回来时在海边所见到的景象,领起下文对曾经的时光的回忆。
14.插叙;与以前家在大海的生活场景进行比较,突出以前家在海边生活的快乐,以及对现在家在河边寂寞生活的不满。
15.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小学校门口死死拽着家长衣角的小孩最后都要长大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不管一个人对过去有多么的不舍,终究必须往前看的道理。
16.“黑夜”比喻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与不幸,“钟鼓和太阳”比喻生活要积极进取,向往光明,追求希望。所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摆脱对生活的不满,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生活必须向前看,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追求光明和希望。
(3)文言文阅读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雄初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后及吴奋代毅为太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①,仁泽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②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③,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注释】①胔:受刑人的尸体。②君臣:这里指上级和下级。③戎首:敌人。
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 岂:难道
B.向被诏命 ? ? ? ? ? ?向:假如
C.雄感义收葬 ? ? ? ? ? 感:被感化
D.安复为君臣之好 ? ? ? 好:友好
18.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A.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B.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C.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D.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
1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向雄刚做官时就是给太守王经做事,所以王经死时,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
B.向雄认为先王埋葬受刑人的尸体是仁德之举。
C.文帝司马昭在向雄为钟会收殓安葬后责备他,向雄以道义为依据说服了文帝。
D.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上下级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表明希望 能够重归于好,恢复上下级友好关系。
2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
17.B
18.C
19.D
20.现在钟会自己成为叛党逆贼,你又收敛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
作文清
21.请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提示与要求:
(1)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文章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