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0 09: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在“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工程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2、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贡献和奉献精神。
3、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
5、分析归纳总结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生活的变化。
难点:科技成果领先世界;“双百”方针;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知识坐标】


【知识要点】

一、“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工程
1、含义:“两弹”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一星”即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1)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2)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工业化目标的提出,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成就:(1) 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科学家:(1)邓稼先 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轰炸模拟试验。
钱学森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5、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载人航天工程发展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继苏联、美国之后)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7、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杂交水稻、青蒿素
1、2000年,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
获得者。他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意义: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成就:“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食 饮食比较单一,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吃饱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 拥挤,设施简单 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行 自行车、水运、火车、汽车 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
网络 通信 不普遍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全球第一, 互联网普及
特点 计划经济,物资短缺,经济水平较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物资丰富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
做题技巧:设问中问到“变化”,答案一定要写清楚是“由……变为……”


【知识检测】
1.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B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汽车和飞机 B.“两弹一星” C.设立经济特区 D.籼型杂交水稻
2.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C )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3.“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C )
A.歼-5型歼击机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4.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快速发展,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D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灾慈善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响中国社会风尚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生活条件的改善 D.卫生知识的普及
6.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C.住房的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7.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作为大战略家,从原子弹一出现就给予了高度关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毛泽东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第二年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4分)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自己研制出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原因:党和国家的领导统筹,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2)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垄断空间技术,新中国在空间技术上落后,备受歧视。

材料四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在中医药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结合西医的药用提取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为之振奋!
(3)根据材料四,谈谈屠呦呦获奖对我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