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模块 第二单元 绘画中的色彩
第三课《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的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实践体验中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构建色彩观;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问、分析、启发与示范,学生讨论与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比较、敏锐观察、逐层分析的学习习惯和审美能力,享受色彩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体验,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四、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提问、分析、启发与示范相结合
五、学习学法:讨论与体验活动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引入:展示两张不同色彩风格的客厅效果图
提问: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把你家的客厅装饰成上面的那种色彩风格?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导入课题《光色心情》。
色彩与人的心理感受是息息相关的。
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常让人联想到炽热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而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河流、海水等,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所以我们要营造家的感觉,在颜色的选择上面一般要偏向暖色系列,才能给人温暖、温馨的感觉。
(二)、讲授新课:
1、展示是三幅不同色调的美术作品。
提问:画面色彩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各自给你怎样的心理感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有不同温度的感觉
(简要解读:色调—-画面色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
结论:色彩有冷暖感
2、展示青苹果、红苹果、一杯咖啡和辣椒的图片。
提问:大家看了这四幅图片之后有怎样的味觉感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有酸甜苦辣的感觉。
结论:色彩有味觉感
3、展示两张同一题材,明度不同的油画作品。
提问:哪幅作品表现的墙体感觉厚重些?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有轻重的感觉。
结论:色彩有重量感
(三)、小结与体验
1、三个结论:色彩有冷暖感;色彩有味觉感;色彩有重量感。
2、体验活动:选择其中两项活动
①以黄色为例,体验由色彩→联想→感觉→情感经验的思维过程(参考并完成教材34页的图表)。
②尝试用大色块表现春、夏、秋、冬的色彩。
③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感受。
(四)、活动成果展评
展示部分学生活动成果
1、学生点评:各抒己见,谈心理感受。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指出哪些很好地体现了通感,哪些体现了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感受的个体差异。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增强了通感体验,了解了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学会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到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今后,希望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色彩给我们的心理感受,并运用色彩表达各自的思想与情感,享受色彩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