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色心情

文档属性

名称 光色心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08-01 2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 色 心 情
课题:光色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色彩相关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色彩和知识,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大胆表述自己不同感受。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实践、示范,让学生感受色彩给人带来的心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分析能力,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色彩,学会美化生活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色彩表现的不同技法,并提高色彩的表现技能。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从两杯分别装满橙汁和咖啡的玻璃杯开始。
活动一: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教学从通感切入在学生看得见的冷热酸甜中阐述色彩的心理属性。
(提问)这两幅图分别带给大家的什么样的感受呢?(分组讨论)导出新课。
教师总结:我们很容易就能分别橙汁和咖啡的味道,同样,我们也很容易感受色彩的各种滋味,橙色有甜味感,褐色有苦味感……
讲授新课:色彩是可以表达艺术家在创作阶段的个性心理。
活动二:出示两张著名油画作品
比较这两个画面,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成为暖色调;而青、蓝、紫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海水,感觉到寒冷,所以成为冷色调。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利用色彩的这种冷暖感营造出能一定气氛,创造出能表达一定情感的色彩作品。
思考与交流:比较下列两幅作品尝试谈谈每幅作品色调形成的因素,不同画面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刘欣的油画《云卷云舒》 胡冰的《云飘来云飘去》
同样是画云朵,不同的画面色彩,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色调是画面传达作品主题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色调的概念:每一个画面的色彩,都有其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称为色调,也常被称为“主调”或“基调”。画面中如果没有统一的色调,或以某一倾向色为主的色彩,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这种色彩的倾向性概念,就是一件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组合后呈现的色彩整体效果,如教材第32页中三幅《鱼》作品。(师生一起分析讨论)
活动三:油画作品欣赏。(感受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心情的)
学生欣赏、教师总结:画面的色彩往往也直接传送着画者的人格精神和情感取向,使观众从心理上产生出共鸣。
活动四:色彩体验活动。
分小组讨论教材第34页的色彩联想图。
教师总结:人们对色彩体验感受的多样性,也使色彩的应用有了许多选择。
由于个体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差异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色彩的心理属性还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共存的特征。在绘画中对色调的运用与表现正基于色彩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语言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强烈。
思考与交流:
将毕加索《少女像》改变颜色以后,你能结合人物形象谈谈每一幅作品的色彩所表达出的不同情绪吗?
(通过比较、分辨恬静、颓废、烦躁、满足四种不同的情绪,锻炼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与解读色彩语言能力。)
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运用色彩的知识画一幅比较鲜明的爱憎态度的漫画宣传画或者插图。
2. 借助色彩和形状(包括机理和笔触等)画一组小画表达自己近一阶段的心情。
3. 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达某种情绪的作品。
学生作业,教师分组指导。
指导学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作业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作业的过程。鼓励学生有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关注、关照、倾听、共享资源,小组合作责任分工和学习目标明确,成果共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