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0 10: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概况
(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土地公有制责 任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权 利享有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利 益剩余收成归属于农民 小岗大包干(gān)后,1979年一年生产的粮食等于大包干前五年的总和,生产的油料等于前20年的总和,23年未向国家交售一粒粮,还吃救济粮,而那年一下交了2.5万斤粮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1978年以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是有名的贫困村。改革后的小岗村村舍俨然,道路平整。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绿色蔬菜基地乡镇企业著名品牌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2、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 1956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1、案例一2、案例二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生产效率低吃大锅饭——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
材料: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我们知道目前体制要大改还不可能,但给我们松松绑,给点必要的权力是可以做到的。”
---1984福建55名国有企业厂长和经理的“请给我们“松绑”呼呼书 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2.起步:时间:
会议:
文件:
重点: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单一公有制经济政企结合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平均分配企业活力增强职工积极性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城市改革3.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海尔——城市改革的典型各种票证计划经济时期的1.提出:3.意义: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内涵: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市场机制的优势和缺陷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优势: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解决: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评课堂小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随堂训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
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
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
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B第一阶段 土地梦想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1、材料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为了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村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材料 一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材料二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一和二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