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对蒙古族、苗族的风俗,音乐风格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是表现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美;能理解音乐的地域性。
教学重点、难点
对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对苗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对音乐地域性的理解。
教具准备
自制PPT课件、电脑、音响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视频——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对今天所讲的课题有所了解。
2、引出课题: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教学阶段
1、蒙古族
①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的介绍
②欣赏歌曲《辽阔的草原》(长调)
a,第一遍,听音乐,看曲谱,讲解“诺古拉”唱法
b,第二遍,带学生唱,进一步感受长调的魅力
c,第三遍,简要分析这首歌曲。
③对比欣赏歌曲《嘎达梅林》(短调)
④小结蒙古族民歌(特点、形成)
⑤介绍乐器——马头琴
a,乐器简介
b,欣赏乐曲《走马赞》
c,小结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⑥蒙古族舞蹈(简介)
⑦分析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苗族
①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的介绍
②欣赏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a,第一遍,听音乐,看曲谱,简介苗岭飞歌的特点
b,第二遍,带学生常,进一步感受飞歌的魅力
c,第三遍,简要分析这首歌曲
③分析苗族音乐的特点
3、分析蒙古族音乐与苗族音乐的异同(音乐的地域性)
总结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和舞蹈音乐。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即丰富多彩,又具有多样性。(共20张PPT)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蒙古族
演唱有什么特点?
音调高亢嘹亮
颤音
“诺古拉”
简要分析 《辽阔的草原》
自由开阔 散板 慢速
高亢嘹亮
绵长宽广
“诺古拉”
宽广
6 (7) 1 2 3 5 6 羽调式
。
。
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深沉隽永,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全曲表现一个年轻牧民虽然有了爱人,但爱人的心思却像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的泥滩的草原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节奏、节拍、速度
旋律
气息
演唱技巧
音域
调式
短调
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
按照民歌的体裁分类,蒙古族民歌主要有长调和短调两种。
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通常指那些旋律舒展悠长,气息宽广,感情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的民歌。一般来说,牧歌、赞歌、思乡歌等多属此类。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短调是指结构较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的民歌。短调歌曲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
公元7世纪前
公元7世纪至公元17世纪
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
短调民歌向长调民歌风格上的演变
自公元18世纪起
亦农亦牧音乐文化时期
短调民歌重获新生快速发展,长调民歌保持特色更加成熟
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
音乐风格以短调为代表
蒙古族传统乐器 马头琴
琴头
琴轴
琴杆
琴弦
共鸣箱
琴弓
马头琴:《走马赞》
舞蹈
筷子舞
马刀舞
盅碗舞
安代舞
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1、属 国音乐体系,多为 音阶。 、 调式是蒙古族音乐最常用的调式。
2、旋律线以 型为主,一首乐曲、一个乐句和乐汇的高点,往往在 部分。
3、曲调起伏较 ,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较 ,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给人以 、 的感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 的性格特征。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是加上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诺古拉”,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在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上结束,曲调柔和圆润。
中
五声
羽
徵
抛物线
中间
大
辽阔
奔放
豪放
宽
二、苗族
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是黔东南州苗歌中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山呜谷应,几里外都能听到。“飞歌”歌词以颂扬祖国大好河山和歌颂坚贞爱情及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慕之情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歌颂党和人民领袖,歌唱美好生活也成了飞歌的重要内容。
“飞歌”曲调有20余种,调式不一,各有特点,但共性也很突出。格调上,基本都是高亢激昂的,其曲调结构多为上下二段体。上段即歌头,往往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自由,舒缓而宽广;下段收尾,节奏鲜明、活泼有跳跃感,作为陈述歌词的主要部分。歌尾在结束前,常以渐慢速度作拖腔,与上段的自由节奏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曲调。
苗族音乐的特点
苗族是一个人口较多、居住分散、方言复杂的民族,苗族各地区的民间音乐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还是有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调式及框架、旋律线条、节拍节奏及和声观念等四个方面。
1、调式及框架:主要采用四音音列及五声音阶,在苗族大多数地区的民间音乐作品中不出现五声以外的音。
2、旋律线条:由于采用三度框架,音乐的旋律常在五度、八度或更宽的音域内做和弦式的运动,形成跳进较多的风格特点。
3、节拍节奏:采用散板及有板两种节拍形式,但以后者为主。采用散板的作品不常用延长音,其性质接近有板无眼。
总 结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大多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和舞蹈音乐。
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即丰富多彩,有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