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 歌

文档属性

名称 汉族 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01 19:29:0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其中有哪些演唱形式?
与我们课前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差别?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成为人民群众思想情感表达的结晶。
  
  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概 念
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有呼号性的歌曲。在北方叫“吆号子”,在南方叫“喊号子”。
分 类 (据劳动方式划分)
船工号子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劳动号子 山 歌 小 调
演 唱 形 式
旋 律
节 奏
功 用
這首“打硪歌”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地区的工程号子。是建筑工地打硪时所唱﹐近似于打夯号子。  
這首歌共有八段歌詞。
(2) 打硪不打啞吧硪﹐板起面孔不快活。
(3) 那位同志声不亮﹐唱起硪歌蜜蜂嗡。      (4) 這位同志不对腔﹐好比敲起爛砂鍋。
(5) 挑土的同志不唱歌﹐他張開嘴打硪歌。
(6) 打起硪歌走得急﹐腿上好像安上機器。
(7)走得急來打得快﹐我們大家來比賽。
劳动号子 山 歌 小 调
演 唱 形 式
旋 律
节 奏
功 用
一领众和
简单重复
单 一
实用性强
《澧水船夫号子》(湖南)
山歌又叫“山野之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上山砍柴、赶脚驮货、放牧、农事耕耘等)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传递情意时唱的民歌。音乐性格真挚质朴、热情奔放,即兴性强 。
《小河淌水》(云南)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音乐欣赏《赶牲灵》
劳动号子 山 歌 小 调
演 唱 形 式 一领众和
旋 律 简单 重复
节 奏 单 一
功 用 实用性强
多种形式
独唱、对唱居多
悠长 高亢
自 由
实用性较强
小调又称“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小调流传面广,遍及城市、乡镇(又称“里巷之歌”),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茉莉花视频
《无锡景》(江苏无锡)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么唱一只无锡景呀,
细细那到到么唱拨拉诸公听呀……
无锡景
劳动号子 山 歌 小 调
演 唱 形 式 一领众和 多种形式
独唱、对唱居多
旋 律 简单 重复 悠长 高亢
节 奏 单 一 自 由
功 用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多种形式
独唱居多
流畅 丰富
规 整
实用性少
辨析
第一首《川江船夫号子》
第二首《下四川》(花儿)
第三首《铜钱歌》
再 见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汉 族 民 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 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2.两地《茉莉花》的异曲同唱,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
学生活动
1、与教师合作表演号子,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学唱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教师播放课前音乐宋祖英的《望月》。 2.对比欣赏《神农溪纤夫号子》 提问:这首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其中有哪些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与我们课前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差别? 回答:劳作场面,源于生活;领唱、齐唱,表现劳动者齐心协力的劳动场面;前者有音乐伴奏而后者是清唱,原汁原味。 3..小结:教师总结刚才的问题导入课题汉族民歌。 A,民歌的定义 B,同学们喜欢吗?美在哪?(教师简单介绍民歌的艺术特征) 学生听赏两首音乐作品,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播放一首抒情委婉的歌曲,意在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通过一首号子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出表现了本课内容。
新课——民歌体裁 (一)、号子 1.导入:直接介绍我国汉族民歌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早期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如何协调步伐,提高劳动效率的呢?” 通过描述提示学生思考由来——劳动。 引出劳动号子 展示号子的定义 2.介绍常德号子《打硪歌》 欣赏并思考 提问: ⑴ 通过音乐,号子都用在哪一类劳动场面上?(重体力活) ⑵ 这样的音乐作品有怎样的特点?(歌词、曲调、节奏等)回答: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粗犷有力、节奏规整等。 ⑶ 有那些演唱形式?回答:领唱、齐唱等,教师板书总结:一领众合 3.教师小结号子的特点 4.体验互动: ⑴提问:在练习之前,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喊号子? 回答:有力的、大声的、整齐的等。 ⑵教师带学生们练习一下,然后带学生一起体验号子“一领众合”的特点。 5.赏析《澧水船夫号子》 (二)、山歌 1.进入第二种民歌体裁的介绍:山歌 ⑴提问: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顾名思义从名称上体现在哪些地方演唱的歌曲? 回答:山上、田野等地区 ⑵提问:请你们想想如果在山上劳动时看见对面山上有一个朋友,你想喊他,应该怎样喊呀? 回答:大声的、气沉丹田地用力 ⑶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答案并示范给学生听,怎样吆喝。 2.展示图片, 边讲解南北民歌风格差异,介绍不同的地方风情。 同一主题,不同风格 A.欣赏云南山歌《小河淌水》 B.听赏陕北山歌《赶牲灵》 ⑴提问:歌曲曲调有什么样的特点?(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等)演唱者的音色是怎样的?歌曲中有哪些演唱形式? 回答:爽朗、悠扬、节奏自由;音色高亢嘹亮;对唱、领唱、合唱等。 3.教师小结山歌特点 有兴趣的聆听音乐,交流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参与体验号子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主动理解、思考问题。 学生模仿教师去吆喝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并思考、交流,自主的挖掘答案。 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号子的具体特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有节奏的喊口号,再加上教师的带领,号子节奏规整、铿锵有力的特点显而易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创设一种环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山歌需要怎样的曲调 教师的示范更加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亲身体会。
小调 (三)、小调 1.进入第三种民歌体裁的介绍:小调 2.同学们现在最喜爱的是流行音乐,那么在过去的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事情,老百姓中也有他们喜爱的当时的流行音乐,这就是——小调。 3.提问:那么大家猜猜看小调应该在哪些地方流行的呢?它应该是人们什么样的劳动过程中所演唱的呢? 回答:城乡、小镇,做一些轻体力活的劳动等。 4.欣赏一段宋祖英鸟巢音乐会中的《茉莉花》 ⑴提问:这部作品的音乐来源取自于一首民歌,另外能猜出这部作品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回答:《茉莉花》,苏州民歌 ⑵下面欣赏一段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小调的特点是怎样的?从歌词中你能听出歌曲的内容吗? 回答:细腻、委婉、关于爱情的故事 5.欣赏各地《茉莉花》联唱 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江苏的和中国民歌《茉莉花》教师范唱两首不同民歌片段。 教师介绍民歌由于口头传唱,所以流传到了各地,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下面我们去欣赏一下。请同学们思考各地茉莉花有什么不同特点? 6.师生共同小结小调特点 7.赏析《无锡景》 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跟着老师一起哼唱。 学生先分组学唱不同地域的《茉莉花》,然后再一起合起来唱。 小调的概念和特点大部分学生比较陌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小调的特点。 同学们很踊跃地七嘴八舌的讲出很多特点,有的学生能根据曲调小声哼唱,学生能自主的了解体会作品特点 学生比较熟悉江苏和中国民歌的《茉莉花》,对其他的《茉莉花》比较陌生,因此非常喜欢。通过欣赏联唱体会各地不同的小调特点。 学生自主探究总结问题。
总结反馈 1. 教学反馈:请同学们做一个小练习,听辨几首民歌,请你判断它属于民歌哪一种体裁? 2. 教师通过一个表格进行最后的总结。 学生听辨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练习。 通过最后的听辨练习和表格练习,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回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避免死记硬背的记忆,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理解记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