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了解古代乐器,辨别古琴、编钟、琵琶等乐器的音色。
2、了解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结合史学资料,了解古琴艺术及其人文内涵。
3、认真聆听《酒狂》、《塞上曲》等乐曲,能随乐哼唱《阳关三叠》歌曲的主题旋律,感受古乐,体会古人的情感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文学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视频,它表现了中国哪个朝代的情景?这中间使用了哪些乐器?
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这个乐曲曲名叫《华清宫》,音乐气势恢宏,展现了我国唐代的盛况。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祖先们创造了很多神奇的乐器和璀璨的音乐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华夏音乐的光辉。
出示课题。
①、介绍八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种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②、请将这些乐曲按材质分类。
现在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乐器的风采。
二、新课教学
1、编钟
①、看图片这是什么乐器?请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②、编钟介绍(视频播放)。
③、编钟、编磬演奏的《编钟乐舞楚商》。
这是一首最能体现楚国音乐韵味的代表曲目。请同学们从它的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受这首乐曲的魅力。
稍慢的速度、松弛的节奏使乐曲的旋律在优美而流畅之中又显得古朴典雅,表现了楚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古老的编钟带给我们的是金石之音的魅力。现在再来看另外一种乐器。
2、古琴
①、听乐曲,请说出所使用的乐器是什么?音色怎么样?
古琴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音色深沉,古朴,表现力异常丰富。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弹奏古琴是古代文人的时尚,现在,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乐曲表现的是幅什么样的画面?这首乐曲你熟悉吗?
乐曲描绘了由涓涓细流汇成的滔滔江河的景象。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两艘太空船,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能有兴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因此在太空船上放了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唱片上共录有世界名曲二十七段,其中代表中国的乐曲就是这首《流水》。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古琴的容貌。
③、简介古琴的结构与喻意 。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琴面呈弧形,琴背平整,常刻有书法或印章等,琴底部有两个出音孔,现以七弦琴居多。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365天,琴面象征天,琴背象征地,两个出音孔,一个称龙池,另一个称凤沼。
最初的古琴是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七根弦一根是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加的,另一根是周武王为鼓舞士气加的,也叫文武七弦琴。
古琴属无码乐器,一弦多音,音域较宽,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
(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属于“有码乐器”。琴弦起码有十八根弦以上,常用的演奏型古筝则多为二十一弦,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④、看这幅画,你知道它表现的内容吗?
魏国东晋时期有七位才华横溢的名士常聚竹林,终日纵酒弹琴,号称“竹林七贤”。他们以醉态示人,奏乐明志,回避政治斗争。于是,便有了《酒狂》一曲。
⑤、作品听赏《酒狂》
a、问题:乐曲每小节为什么要使用连续的音程大跳?
这种表现手法使醉意朦胧、步履踉跄的醉者形象更加清晰。揭开它醉酒佯狂的面纱,我们听到的更是一颗扭曲、压抑和不满心灵的悲鸣。
b、听赏另一版本的《酒狂》,与前一版本有何不同?
⑥、琴歌《阳关三叠》
谈到古琴,我们不能不说到琴歌,也就是一种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唐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现在留存下来的唐诗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很多都是歌词。中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写了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大家还记得吗?
a、学生朗诵: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
在唐代不胜枚举的歌曲中,最为今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就是这首根据《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现今经常演奏的就是这首由清末张鹤所编的琴歌。诗中有“阳关”地名,又因在演唱时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
b、听赏琴歌《阳关三叠》
问题:音乐有何特点?
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曲调多吟诵性。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柔美抒情。
c、学生随乐视唱歌曲片断: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古琴艺术是十分重视“意境”,往往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追求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言传的情感、思绪或哲理。因此,对古琴的欣赏与认识不能只单纯地从音乐曲调去理解,而要综合当时文人的处境和精神去赏析。
3、琵琶
刚才我们介绍的是古琴,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种乐器—琵琶。
①、简介琵琶历史相关知识
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了琵琶,那时称为“秦琵琶”或“秦汉子”。到公元五、六世纪,从西域传入一种曲项琵琶,又称“胡琵琶”,横抱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个琵琶演奏的高峰时期,演奏技巧由横抱改为竖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拨子演奏。
②、琵琶音响铿锵美妙,富有金石之声,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琵琶的音色作了怎样生动的描写,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两段音乐,听完后回答问题。
根据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琵琶曲分为文曲和武曲两大类。刚才的两段音乐,哪一段是文曲哪一段是武曲?它们的音乐表现手法各有什么特点?请描述两段音乐说的故事。
a、《十面埋伏》 [武曲]
b、《塞上曲》 [文曲]
前者节奏较快,音量较强,善于表现战争场面,多用右手扫拂和左手绞弦等技巧,刚才的乐曲充满金戈铁马之声,展现了垓下之战的的激烈场面。后者节奏缓慢,音量较弱,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多以左手揉弦为主。用哀怨、凄楚的音调描写了王昭君出塞和番远嫁匈奴的思乡之情。
三、小结与思考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只是我国灿烂悠久的音乐文化中的几朵小花,那么,除了今天课堂上听到的古曲和琴歌外,你还知道哪些古曲或用古诗词谱曲的歌曲?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它?
四、下课。
(共17张PPT)
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根据乐器采用的材质不同,古代的乐器分成“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请将下列乐器按材质分类。
乐曲为什么要使用持续的低音和连续的音程大跳?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在唐代不胜枚举的歌曲中,
最为今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就是这首根据
《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现今经常演奏的就是这首由清末张鹤所编的琴歌。
琴歌<<阳关三叠>>有什么特点?
霜 夜 与 霜
晨
早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了琵琶,那时称为“秦琵琶”或“秦汉子”。到公元五、六世纪,从西域传入一种曲项琵琶,横抱用拨子演奏。隋唐时期出现一个高峰,演奏技巧也由横抱改为竖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拨子演奏。
2、两段音乐表现手法各有什么特点
1、根据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琵琶曲分为文曲和武曲两大类。刚才的两段音乐,哪一段是文曲?哪一段是武曲?
探索与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古曲或用古诗词谱曲的歌曲吗?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