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之光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夏音乐之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01 19: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④、所属章节:《音乐与时代》
⑤、学时数:45分钟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能结合自己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从中感受、体验其音乐的美,并感受到华夏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热爱我国古典音乐艺术的情感。
2、学生能够自己(课前)收集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相关音响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介绍,与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3、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能随伴奏哼唱古典音乐作品主题旋律;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
初步分析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深厚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轨迹与贡献。
教学方法:激情导入法、比较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古筝。
课 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数中国古代音乐作品(除课本之外)的音乐音频视频,
及其相关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片段《奇迹》。 (课件播放视频)
设问:A、你知道这音乐片段的名称吗?
B、它是中国古典音乐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2、学生聆听古曲《春江花月夜》音乐片段(教师演奏),回答以下问题?
A、刚才老师演奏的乐器名称是什么?
B、它是中国古典音乐吗?
[教学意图]:
A、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B、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华夏音乐之光。
“华夏“,原为族名,它由黄炎联盟扩大繁衍而来。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后来,华夏又成了中国的别称。‘华夏’二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些人认为是美好盛大的意思;一些人认为是华山和夏水的合称。中国,长期作为地域概念使用,与中原、中土同义。在古代,华夏族、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并在这里建立国家,而少数民族多分布在周边,并在那里建立政权,因此,一些华夏族、汉族也称本族建立的国家为“中国”。16世纪、17世纪,西方人开始称明、清王朝为‘中国’。此时,‘中国’不仅包括汉族,还包括两个王朝境内的其他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出现在外交文书上。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内外通常将其简称为“中国”,“中国”正式作为国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这一概念的含义更加丰富完整,56个民族生活在辽阔的疆域里。
二、回顾:学生自主学习
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中国古典音乐资料的情况,分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课前搜集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及相关文化资料。
1、第一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①、展示《高山流水》视频。
②、讲一讲《高山流水》的故事。
③、唱一唱《高山流水》的主题音乐。
学生随钢琴哼唱主题音乐旋律。
④、学生分组讨论《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并选派代表回答。
2、第二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①、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概念。
②、师生学唱《阳春白雪》音乐片断,感受其音乐美。
③、学生听赏后发挥想象谈感受,进行简单的比较。
3、第三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①、讲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历程。
②、展示相关民族器乐图片。
③、着重介绍古筝、古琴、琵琶等乐器的结构。
4、全体学生对以上三组代表的演讲进行评价,并选出表现最佳小组。
三、作品赏析
师:刚才有两组同学将他们课前搜集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进行了展示,今天老师也有两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和分享。
作品1:
1、杜甫的律诗欣赏。(课件演示律诗)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设问:这首诗所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位女性
学生回答。
2、欣赏音乐作品《湘妃泪》。(课件播放)
问:乐曲是通过什么乐器来表现的
3、了解琵琶的曲目分为文套和舞套。(课件播放)
学生自学浏览屏幕内容。
4、再次欣赏《湘妃泪》主题音乐。(课件播放)
师生用手跟随音乐划线条律动感受音乐。
5、唱一唱《湘妃泪》主题音乐
学生随琴哼唱,教师纠错。
学生活动:
A、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了解的王昭君。
B、再次听赏作品音乐片段,了解乐器并印证自己的想象。
C、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师:用通俗形象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作品2:
1、欣赏音乐作品《阳关三叠》。(课件播放)
师:A、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B、简述乐曲《阳关三叠》由来.及“三叠”所指含义。
2、诗歌与音乐
①、学生通过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进一步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了解作品及作者。
②、再次欣赏音乐作品《阳关三叠》主题音乐。感受诗与音乐的珠联璧合,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3、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音乐形式所表现的《阳关三叠》分组讨论得出:音乐是情感的载体。
4、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阳关三叠》的音乐风格特点。
5、设问:
①、古典音乐作品《香妃泪》与《阳关三叠》在音乐风格和特点上有何异同?
②、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它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学意图]:
发挥集体智慧,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大胆说明自己的观点。
四、做一做:(阅读教材后完成)
1填空题:
A、我国古代乐器按制作材料可以分为 、 、 、 、
、 、 等八类。
B、钟磬乐从( )即在宫廷演奏。磬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由坚硬的( )
打磨而成;钟有三千多年历史,由(   )浇铸而成。
C、古曲《酒狂》中“借酒佯狂”的人相传是魏晋名士(   )。
2、选择题:
A、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千年绝句改编而成的寓意送友的古曲为( )。
a、《黄莺吟》    b、《阳关三叠》   c、《湘妃泪》
五、音乐论坛:(学生主持)
话题1:
你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你听贝多芬,你听肖邦,你听莫扎特,你惟独不听中国古典音乐。你和很多人一样迷惑,你的耳朵为什么对古琴、古筝没有耐性?
话题2:
是的,这是一个公众化的迷惑。中国古典音乐到底是怎样的音乐?中国古典音乐需要怎样的耳朵?
学生主持人:这也许不是我一个人的疑问,而是盘旋在许多人心头的一个疑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似乎更容易与西方古典音乐接近,而与中国古典音乐有一种疏离感。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甲:我原来难以接受中国古典音乐,唯一的理由是它让我不舒服。我喜欢西方古典音乐,西方音乐的本身具有魅力,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但是,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改变了初衷,我开始喜欢上中国古典音乐了。
学生乙:西方古典音乐会打动很多人,而中国古典音乐是士大夫音乐,只会打动少数人。西方音乐好在把音乐内涵中人性的东西释放得更开,它显得更自由,更富有想象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还是觉得喜欢上西方古典音乐好。
学生丙:中国古典音乐给我的感觉恰恰与你们相反。听这些音乐,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它的那种美,它所赋予人的那种宁静、怡然。我喜欢它,也试着去学习它,我现在在学习弹奏古琴。
学生讨论┅┅
六、表现与创作:
1、学生(音乐特长生)上台演奏《梅花三弄》。
2、全体学生观看“中国筝情筝意”在鸟巢深情点燃片段(视频)
【内容】为了精心准备7月18日晚由中国文联和环保部联合在鸟巢举办声势浩大的大型歌舞晚会,应举办方的大力邀请,中国著名古筝表演艺术家袁莎、袁莉率领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筝艺术团演员倾情加盟,将千年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呈现在首都人民面前。
3、“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片段《奇迹》音乐模仿其演奏动作边唱边舞。(课件播放视频)
课堂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它是我国近现代和当代中国音乐创作与表演的重要源泉,让我们沿着中国古曲音乐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古典音乐,让美妙的音乐在我们的心中流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