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在
线
堂
课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赣
1、命题:
2、“若p,则q ”命题的四种形式:
3、命题的真假性: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 为 逆 否
互 为 逆 否
温故而知新
可以判断真假、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语句.
引例:若我是江西人,则我是中国人.
真命题
概念生成
例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解:命题(1) (2)是真命题,
命题(3) 是假命题,
(1)若 ,则 .
(2)若 ,则 在 R 上为增函数
(3)若 为无理数,则 为无理数.
∴(1) (2)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3) 中的p不是q的充分条件.
引例:若我是江西人,则我是中国人.
真命题
概念生成
例 2 根据下列各题中给的 p, q中, 说明哪些q是p的必要条件?
(2)p: 两个三角形全等, q: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1) , .
(3) , .
解:(1)该命题为真命题,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2)该命题为真命题,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3)该命题为假命题,
∴q 不是 p 的必要条件.
结论
概念生成
例 3 设{}是公比 r 的等比数列, 使{}为递增数列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B
必要条件
D
分析:
中国人
江西人
形
数
引例:若我是江西人,则我是中国人.
真命题
充分条件
A
B
A、B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若, 则
,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记作:
一般性推广
课堂小结
文字表达:
符号表述:
逻辑关系:
集合关系:
课后作业:1.判断下面说法的真假.
2.请填写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
课后作业答案:
1.(1)真(2)真(3)真(4)真
2.(1)x>3(2)x>0 (注:答案不唯一)
3.(1)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
(3)充分条件
(4)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