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测试:第一章 第1节物质的变化(课件 17张ppt 1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测试:第一章 第1节物质的变化(课件 17张ppt 1份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13:41:5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
习题练习
基础保分
1.[2018·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D
基础保分
2.[2018·哈尔滨改编]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C )




图1?1?1
A.电解水 B.铁钉生锈
C.蔗糖在水中扩散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C
基础保分
3.科学上把“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的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D )
A.“新的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D
基础保分
4.下列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B.一定改变物质的性质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火星四溅     B.发光
C.放出大量热 D.生成黑色固体
C
D
基础保分
6.[2017·苏州姑苏区校级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二氧化碳用作光合作用原料
A
基础保分
7.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如图所示。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图1?1?2
A.自然沉淀 B.沙层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D
基础保分
8.近年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高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①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②使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B )
A.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B
基础保分
9.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壁上______________,其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往固体中加水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出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有水珠产生
CuSO4·5H2O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蓝
可以和水反应
可以和水反应
基础保分
10.某同学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请你各给出一个反例,帮他走出这些误区。
(1)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反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反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的发生,必须以点燃为条件。
反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气球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铁常温下在空气中锈蚀
技能提升
11.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易燃、有毒是它的物理性质
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
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
C
技能提升
12.[2018·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D )



图1?1?3
A.取暖器发热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解析】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
D
【解析】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
技能提升
13.下列对各种现象的描述中,先表现物理性质,后表现化学性质的是( B )
①点燃蜡烛,先看到蜡烛熔化成蜡油,后燃烧,直到燃尽
②开春时,冰熔化成水,水再蒸发成水蒸气,地面变干
③将固体牛油放在锅中加热,牛油熔化成液体,不慎加热温度过高,燃烧起来
④铁块熔化成铁水,铁水铸造成机器零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技能提升
1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如图是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的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请回答:




图1?1?4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图(填字母)。
(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C
2HI===H2+I2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_____个HI分子相互碰撞。
2
技能提升
15.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
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难溶于水、气体(任选两条)
3NO2+H2O===2HNO3+NO
拓展冲刺
16.化学和人类衣食住行关系密切。从“衣”的角度说,我们穿的服装颜色各不相同,有些衣料的颜色是用特殊染料染出来的,请你想一想作为服装染料的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答出三点)
【答案】 无味、无毒、无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和见光不易分解、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任选3点,合理即可)
谢谢观看!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1.[2018·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2.[2018·哈尔滨改编]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图1?1?1
A.电解水
B.铁钉生锈
C.蔗糖在水中扩散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3.科学上把“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的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的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4.下列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B.一定改变物质的性质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星四溅     B.发光
C.放出大量热 D.生成黑色固体
6.[2017·苏州姑苏区校级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二氧化碳用作光合作用原料
7.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如图所示。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图1?1?2
A.自然沉淀 B.沙层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8.近年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高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①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②使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9.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____,同时试管壁上____,其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冷却后往固体中加水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观察到____,由此推测出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
10.某同学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请你各给出一个反例,帮他走出这些误区。
(1)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反例:____。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反例:____。
(3)化学变化的发生,必须以点燃为条件。
反例:____。

11.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易燃、有毒是它的物理性质
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
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
12.[2018·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图1?1?3
A.取暖器发热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13.下列对各种现象的描述中,先表现物理性质,后表现化学性质的是(  )
①点燃蜡烛,先看到蜡烛熔化成蜡油,后燃烧,直到燃尽
②开春时,冰熔化成水,水再蒸发成水蒸气,地面变干
③将固体牛油放在锅中加热,牛油熔化成液体,不慎加热温度过高,燃烧起来
④铁块熔化成铁水,铁水铸造成机器零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如图是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的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请回答:

图1?1?4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图(填字母)。
(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____个HI分子相互碰撞。
15.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
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____。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6.化学和人类衣食住行关系密切。从“衣”的角度说,我们穿的服装颜色各不相同,有些衣料的颜色是用特殊染料染出来的,请你想一想作为服装染料的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答出三点)







答案
D
C
D
C
D
A
D
B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有水珠产生;CuSO4·5H2OCuSO4+5H2O;白色粉末变蓝;可以和水反应
(1)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2)气球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3)铁常温下在空气中锈蚀
C
D 【解析】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
B
(1)C
(2)2HI===H2+I2
(3)2
(1)无色、难溶于水、气体(任选两条)
(2)3NO2+H2O===2HNO3+NO
【答案】 无味、无毒、无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和见光不易分解、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任选3点,合理即可)

第1节 物质的变化[学生用书A2]

1.[2018·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2.[2018·哈尔滨改编]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C )

图1?1?1
A.电解水
B.铁钉生锈
C.蔗糖在水中扩散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3.科学上把“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的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D )
A.“新的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的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4.下列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一定伴有能量变化
B.一定改变物质的性质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一定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火星四溅     B.发光
C.放出大量热 D.生成黑色固体
6.[2017·苏州姑苏区校级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二氧化碳用作光合作用原料
7.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如图所示。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图1?1?2
A.自然沉淀 B.沙层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8.近年来我国某些城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高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①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②使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B )
A.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均为物理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9.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__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__,同时试管壁上__有水珠产生__,其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SO4·5H2OCuSO4+5H2O__;冷却后往固体中加水发生变化的证据是观察到__白色粉末变蓝__,由此推测出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可以和水反应__。
10.某同学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请你各给出一个反例,帮他走出这些误区。
(1)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反例:__灯泡通电发光、放热__。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反例:__气球体积膨胀发生爆炸__。
(3)化学变化的发生,必须以点燃为条件。
反例:__铁常温下在空气中锈蚀__。

11.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易燃、有毒是它的物理性质
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
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
12.[2018·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D )

图1?1?3
A.取暖器发热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解析】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
13.下列对各种现象的描述中,先表现物理性质,后表现化学性质的是( B )
①点燃蜡烛,先看到蜡烛熔化成蜡油,后燃烧,直到燃尽
②开春时,冰熔化成水,水再蒸发成水蒸气,地面变干
③将固体牛油放在锅中加热,牛油熔化成液体,不慎加热温度过高,燃烧起来
④铁块熔化成铁水,铁水铸造成机器零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如图是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的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请回答:

图1?1?4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C__图(填字母)。
(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I===H2+I2__。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__2__个HI分子相互碰撞。
15.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下:
①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难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根据以上叙述填空: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__无色、难溶于水、气体(任选两条)__。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3NO2+H2O===2HNO3+NO__。

16.化学和人类衣食住行关系密切。从“衣”的角度说,我们穿的服装颜色各不相同,有些衣料的颜色是用特殊染料染出来的,请你想一想作为服装染料的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答出三点)
【答案】 无味、无毒、无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和见光不易分解、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任选3点,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