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3.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意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1976年,在安徽省最穷的凤阳县,在凤阳县最穷的小岗村,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但是却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这样的劳动状态。右图是1978年后,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的场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变化呢?小岗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岗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将给小岗村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状况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吗?假如你是小岗村村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__。
2.目的:以调动农民的__生产积极性__,促进__农村经济__发展。
3.典型代表:__安徽__凤阳小岗村。
4.方式:__包产到户__,自负盈亏。
5.推广:到__1983年__,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__农民的劳动热情__,带来农村__生产力的大解放__,__农业生产__和__农民收入__均有很大提高。
7.农村乡镇企业:随着农业生产向__专业化__、__商品化__、__社会化__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__实现现代化__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__1984年__10月,__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__通过了__《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__,要求加快以__城市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公有制经济__为主体的__多种所有制__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政企分开__,逐步扩大企业的__生产经营自主权__,实行__经营责任制__。
(3)实行以__按劳分配__为主、__多种分配方式__并存的制度。
3.意义:大大调动了__企业__、__职工__的积极性,增强了__企业的活力__。我国城乡出现了__经济大发展__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__中共十四大__明确提出要建立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
2.强调:1993年,__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__通过__《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__。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协调发展__和__稳定高速增长__,对__现代化建设__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__明显增强__。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改革开放后,为什么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最主要的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原有的人民公社制度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这一制度下,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农村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改革的成功,以及其经验的推广,各地纷纷效仿,在这种形势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改革的序幕被拉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为以后的城市改革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探究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大致过程及意义。
首先,1978年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体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萌芽。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又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确定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B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D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D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B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是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C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6.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D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7.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答:土地改革。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农业生产合作社。
(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答: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
答:安徽凤阳小岗村。
教学资源补充
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的创举
农村土地改革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倡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副队长严宏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上面,下面依次是其他19户户主的名字。他和严立学、韩国云在自己的名字上盖了章,到场的另15人在自己的姓名上按了手印。外出讨饭的关友德的手印,由叔叔关庭珠代按,严国昌的手印由其儿子严立坤代按。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
当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主要是花生)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