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15: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概述肺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过程。
2.通过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分析观察,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通过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学习,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体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体育课上百米测试,平时不爱运动的小明跑得气喘吁吁,还落在后面,看着在前面轻松跑步的同学,小明就奇怪了,为什么他们跑得快,呼吸还轻松?
其实这里涉及到气体的呼吸在肺内的过程,不同的人的呼吸有什么心态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为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呢?在肺部进行了怎样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的位置结构图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
讨论:
小气球代表什么?
橡皮膜代表什么?
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
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肋骨间的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讨论:
①呼吸运动时,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肺部透视图

肋间肌 膈肌 肋骨 膈顶 胸廓 肺 肺内
气压 气体
运动 结果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


总结: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进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仔细阅读表中的数据,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总结:
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课堂总结: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