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
课前准备
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充分地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尽量能在10分钟内读完课文。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更多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吗?(学生回答自己了解的有关南极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跟随画面走进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酷冷、奇寒凛然回绝了人类好奇的拜访。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资料。
阿蒙森胜利了,但是作家茨威格没有为成功者作传,而是为失败者斯科特一行作传,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拽(zhuài)住 癫(diān)狂 吞噬(shì)
忧心忡(chōng)忡 毋(wú)宁 羸(léi)弱
凛( lǐn)冽 怏(yàng)怏不乐 告罄(qìng)
遗孀(shuāng) 毛骨悚(sǒng)然
2.根据预习,请回忆一下课文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这篇文章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可以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在此基础上,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示例)以斯科特为首的五人探险队在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发现竞争对手已捷足先登,他们艰苦的跋涉、一切的付出瞬间变得毫无意义,只好灰心丧气地返回。而南极圈提前到来的寒冷,让他们没有力量逃生,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4.请用四字短语补全文章的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做证→旧途遇险→悲壮覆灭
三、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同学饱含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内涵。
1.课件出示: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思考:(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答案:南极点的风光。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极度疲劳,本不想起,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3)“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指的是什么?
答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2.课件出示: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思考:(1)“盯”能不能换成“看”?
答案:不能。“盯”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看”表现不出来。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
答案:不能。“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3.课件出示: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思考:(1)“风餐露宿”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在风里吃饭。露宿:在露天睡觉。
(2)“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出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四、品味主旨,领悟情感
1.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指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
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答案: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做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答案: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做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
3.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①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②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③人格伟大:为对手做证,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④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⑤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你是否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呢?
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人物精神给世人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作者给他们作传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因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升华。
5.作者茨威格没有亲历现场,但这篇人物传记为什么能够打动你?
答案:作者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力求真实细致地再现当时的情况,文中多次引用斯科特日记中的话,在叙述和描与时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既符合人物特点,又符合读者的阅读体验。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A.厄运(è) 告罄(qìng) 坚持不懈(xiè)
B.毋宁(wú) 贮藏(zhù) 忧心忡忡(chóng)
C.胆怯(qiè) 凛冽(lǐn) 风餐露宿(lù)
D.吞噬( shì) 羸弱(léi) 毛骨悚然(sǒ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消蚀 拖拽 耀武扬威 畏缩不前
B.呼啸 癫狂 跚跚来迟 鲁莽大胆
C.烦恼 步履 怏怏不乐 念念有词
D.帐蓬 遗孀 精疲力竭 千辛万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如果一年有300个工作日,那么他们就有240天风餐露宿在野外。
B.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非易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C.他这人太抠门儿了,办什么事都精打细算,一点儿都不大方。
D.2015年6月3日5时,武警湖北总队官兵在“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现场连续奋战近30个小时,疲惫不堪的官兵在换岗间隙就地进行简短休息。
4.下面是对课文写作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课文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其中任务的行踪是:“渐近极点—到达极点—返回”。
B.本文是一篇文学味浓、抒情性强、描写生劫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C.传记向来是为成功者书写功绩的,而茨威格却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偏偏充满激情地为“英国的迟到者”斯科特等人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是作者的疏忽之处。
D.作者在文中向我们讲述了一连串令人难忘、撼人心魄的细节,使我们不得不对探险家们的精神肃然起敬。
5.课内阅读。
阅读“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至“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完成(1)~(3)题。
(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拟人、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暴风雪之凶猛,暗示了斯科特一行悲剧性的结局。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句中“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什么?为什么说是“海市蜃楼”?
答案:“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时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称“海市蜃楼”,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他的祖国、亲人和朋友了。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斯科特及其队员身上具备哪些人类的优秀精神?
答案:舍己为人、无私博爱、勇敢坚定、为科学献身、诚实守信、坚毅执着、同队精神等。
六、课堂小结
科学探险,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第一步。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的胜利与否,而是关注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的力量,关注人物的心灵,这正是伟大的价值取向。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
八、板书设计
事业、精神伟大
伟大 人格、态度伟大 献身科学
伟大的悲剧 情感、意志伟大 诚实守信
失败之悲 坚毅执着
悲剧 作证之悲
死亡之悲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