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萧红
著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萧
红
(1911—1942)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体恤他人、
博学广识、
幽默风趣
······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员合影。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和青年在一起。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关于鲁迅故居
鲁迅先生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先后住在虬江路景云里和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在这里,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
鲁迅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中间1张西餐桌、5把椅子。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南窗下是夫人许广平的缝纫机,靠东墙是儿子海婴的玩具橱和小桌椅。后间是餐室,正中1张方桌,围着4把椅子,西北墙角1只双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式衣帽架。
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1只镜台,镜台上陈设着外国版画。
1幅海婴出生后16日油
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逝世后,许广平迁居淮海中路淮海坊时曾带走。1950年恢复鲁迅故居时由许广平捐赠。
鲁迅上海故居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侨占住。抗战胜利后,一度为茶叶专家吴觉农寓所的一部分,1949年让与民生实业公司,作为该公司投资的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职工宿舍。1950年春,国家筹建上海鲁迅纪念馆时,决定恢复鲁迅故居。同年9月征用了大陆新村9号,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鲁迅夫人许广平(时为政务院副秘书长)来沪指导筹建。1951年1月7日作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1952年5月改为内部开放,1989年3月起对外开放。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在酒楼上》
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肥皂》
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社戏》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论“他妈的”》
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论照相之类》
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
画忆萧红
萧红故居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思考: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筵会
虔诚
紊乱
肋膜
掠夺
抽屉
解剖
遭殃
噢的一声
阖一阖眼睛
塞
.
.
.
.
.
.
.
.
y
n
á
qián
wěn
lèi
lüè
ti
pōu
yāng
.
.
ō
hé
堵塞
边塞
活塞
(sè)
(sài)
(sāi)
差
差不多
差别
出差
参差
大病差后
(chāi)
(chā)
(chài)
(chà)
(cī)
.
.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本文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只写鲁迅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我”,海婴,许广平。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