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3/2。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了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却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
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进行调整。
2、国内——国家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1)措施
A.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B.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影响:
60年代的美国街头小店
A.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0年代—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消极:
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解决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美国总统里根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徽标
概况
宗旨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用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股票权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固定的汇率;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部都设在美国的华盛顿,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而这两个经济组织任何重大决策的通过都必须获得85%的投票率。换言之,美国在这两个经济组织中拥有最大表决权和一票否决权。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20世纪30-40年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1947年10月30日各国在日内瓦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这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利己主义
混乱无序
国际合作
体系化、制度化
(IMF+WB)
有关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下列评说,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建经济秩序。正如法国哲学家伯克所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观点二:在这个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写的USA。
(3)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有利于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但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2、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
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
——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的新表述
——薛定谔的猫
4、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4)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
3、内容
2.表现: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1)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一)“福利国家”
2、评价
在欧洲社会保险投入度中,法国排在第一位,占了GDP的32%。福利包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可以享受400多个名目的福利保险。3岁之前的孩子上政府补贴的托儿所;失业者在失业两年间,可以领取每月最高5000欧元的失业金;失业的单亲妈妈政府每个月固定发“工资”、租房补贴,另外还有“家庭开支补贴”;产妇可以自己决定要休一年产假还是两年;员工生病请病假,按照《劳工法》工资全发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年到 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1)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当 70 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原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仍广泛存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影响
目的:争取自己(黑人)的平等权利
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 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2.妇女运动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3、学生运动,反对越南战争
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实现了全国统一。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取得胜利。
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其目的是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看透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并没有克服其基本矛盾,2008年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本课我们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但是,这些变化未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