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一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一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0 16: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一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就业制度的变化???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人民生活的提高
2. 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 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 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3.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4.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5.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6.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7.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8. 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