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一下第11课《感知音的高低》课件(2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一下第11课《感知音的高低》课件(2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20 16:49:26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感知音的高低花城版 一年级下新知导入看手号,猜音符这是我们学习过的手号,谁能猜猜并唱出来?新知讲解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打一打新的音的手号吧!新知讲解1 2 1 2 3 21 3 2 3 2 1 1=C 2/4
慢 速打手号视唱看谁能自己准确的边打手号边唱出这段旋律!新知讲解欣赏歌曲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你知道这节拍的强弱规律吗?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为4拍。强 弱 次强 弱① x x x x② xx xx x -③ xx xx xx xx 新知讲解节奏练习新知讲解5 5 5 5 6 - 5 5 5 5 3 -旋律练习3 5 6 5 3 6 3 5 3 3 3 3 2新知讲解旋律练习教师范唱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速度:中速
情绪:优美抒情
表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悠然自得的情形。新知讲解找一找歌曲中用了哪几个音,并且打出这几个音的手号。新知讲解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来唱歌词吧!
歌词中你发现了什么?对唱除了这句有歌词,其余都是“衬词”对唱: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国的民歌中广为流传,这首歌是流传在湖北的一首童谣,也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形式。新知讲解衬词:“那斯那斯嗨”表现牧童放牧歌唱自由快乐的情感,要唱得连贯悠扬。新知讲解歌曲的歌词让自己想到或者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怎样演唱最优美?
牧童在对唱,演唱时气息要连贯,声音要明亮高远;衬词“那斯那斯嗨”表现牧童放牧歌唱自由快乐的情感,要唱得连贯悠扬。新知讲解歌曲分析新知讲解我是小小演唱家请同学用自由快乐的情感,连贯悠扬的演唱,把牧童放牧时的心情用歌曲表达出来吧!新知讲解我是小小演唱家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什么动物 汪汪 叫?
一只小狗 汪汪 叫。
什么动物 水中 游?
一只小鱼 水中 游。
拓展学习创编歌词,衬词不换,把有歌词的一句创编成你喜欢的歌词,和同学一起唱一唱吧!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今天我们巩固练习了“dol、mi、sol、la”的音高及手号,学习re及其手号,也会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歌唱《牧童谣》,还体会了湖北民歌中“对唱”的工整与美感,感受了我国传统民歌的魅力,让我们热爱我国的民歌,让我国民歌更加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把创编歌词加上简单的动作,编成表演唱,下节课唱给同学们听。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1节《感知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运用柯达尔文手势教学、首调唱名、节奏教学融入教学中并进行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在音准、节奏以及歌唱能力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定的认知和情绪体验。; 创设情境,用图片、伴奏音乐、教师吹奏竖笛、语言描述带入等为学生营造学习《牧童谣》的意境,帮助学生建立情感体验,为“以情带声”打好基础; 通过联觉,将手势与发声方法结合,帮助学生用优美、自然的歌声演唱。
教材分析:《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易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孩子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衬词“那斯那斯嗨”为这首民歌增加了趣味性,充分的体现了牧童们放牧对歌是欢快活泼的情趣。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3、5、6”三音已基本掌握,在三音的基础上加上“2”音的学习难度不大,在上学期一些儿歌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喜爱于结合肢体动作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但个别学生不能做到自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常规教学,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感知音的高低》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识谱唱出歌曲《牧童谣》的旋律 ;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歌唱《牧童谣》。
过程与方法:伴随柯尔文手势、首调唱名,通过视、听、唱的结合,加强识谱能力,巩固“dol、mi、sol、la”的音高及手号,学习re及其手号,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音乐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够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湖北民歌中“对唱”的工整与美感。
重点
打手号唱出歌曲《牧童谣》第1、2、4小节的旋律,尤其是最后一个音“re”的手号和音准。
难点
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手号,猜音符。教师出示手号的图,并且自己也打手这个手号。
这是我们学习过的手号,谁能猜猜并唱出来?
能过猜手号来巩固学生对手号的掌握,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模唱2与1、3、5、6
学习新的手号“2”:教师出示新的手号“2”,出示它在音阶中的位置,并指导学生练习打手号和练唱。
模唱2与1、3、5、6:教师弹琴伴奏,指导学生唱好这5个音。
打手号视唱:教师出示旋律,带领学生唱一唱
打手号视唱《念故乡》旋律:教师跟着伴奏边唱边打手号范唱。
1、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打手号和练唱。
2、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准2、1、3、5、6这几个音。
3、让学生边唱边打手号练习本条旋律。
4、学生跟着伴奏音乐边打手号边视唱旋律。
多练习巩固对新手号的印象,同时加强音准练习。
音准练习。
加深对新手号的印象,练习小音阶的音准。
巩固4个音的手号,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
讲授新课(二)学唱歌曲《牧童谣》
欣赏歌曲:教师播放范唱音乐
4/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为4拍。
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4/4拍子的节奏型,指导学生拍节奏。
旋律练习:教师用“啊”哼唱旋律 并且打手号。
旋律练习:教师出示一段旋律,指导学生画出第一小节的旋律线,打出第二小节的手号。
教师跟着伴奏完整范唱歌曲
速度:中速
情绪:优美抒情
表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悠然自得的情形。
6、歌谱练唱: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完整的视唱歌谱。
歌曲中共用了2、3、5、6四个音。
7、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练唱歌词。
歌曲是以问答形式的对唱
除了二第乐句第一小节有歌词外,其它都是“衬词”
教师介绍对唱: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国的民歌中广为流传,这首歌是流传在湖北的一首童谣,也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形式。
教师介绍衬词:“那斯那斯嗨”表现牧童放牧歌唱自由快乐的情感,要唱得连贯悠扬。
歌曲分析:牧童在对唱,演唱时气息要连贯,声音要明亮高远;衬词“那斯那斯嗨”表现牧童放牧歌唱自由快乐的情感,要唱得连贯悠扬。
我是小小演唱家: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
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导学生表演。
学生欣赏并回答: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你知道这节拍的强弱规律吗?
学生按照4/4拍子的强弱规律练习打拍子。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号写出旋律的音高。
学生画出第一小节的旋律线,打出第二小节的手号,并完整练习这个乐句。
学生欣赏老师的范唱并
回答: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找一找歌曲中用了哪几个音,并且打出这几个音的手号。
学生跟老师的琴唱歌词,不准的地方多加练。然后回答:歌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听老师介绍,复自己对“对唱”的理解。
学生说一说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然后听老师的解释。
学生分析歌曲:歌曲的歌词让自己想到或者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怎样演唱最优美?
请同学用自由快乐的情感,连贯悠扬的演唱,把牧童放牧时的心情用歌曲表达出来吧!
学生设计演唱形式并表演。男女同学各一名领唱,演唱歌词部分,衬词由其他同学演唱。
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歌曲的节拍。
巩固4/4拍的强弱规律,练习本歌曲中涉及到的节奏型 。
考查学生手号的掌握情况,并且熟悉本歌曲第一乐句的旋律
画旋律线并练唱,可以让学生找到歌曲中旋律起伏的小节,也是歌曲中的难点。
巩固音符知识,熟记音高。
熟悉歌曲旋律,巩固音高和手号。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积累对民歌有关知识的积累。
掌握“衬词”在这首歌曲里的作用。
对学生准确的理解歌曲的内涵,更好的表现歌曲有着积极的作用。
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涵。
12、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配合能力。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自己创编的歌词,引导学生创编更有创意的歌词并演唱。
创编歌词,衬词不换,把有歌词的一句创编成你喜欢的歌词,和同学一起唱一唱吧!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巩固练习了“dol、mi、sol、la”的音高及手号,学习re及其手号,也会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歌唱《牧童谣》,还体会了湖北民歌中“对唱”的工整与美感,感受了我国传统民歌的魅力,让我们热爱我国的民歌,让我国民歌更加发扬光大。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板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