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下第七章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七下第七章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1 16: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湾中学 七 年级 地理 学科课时备课设计
授课人:

课题 第七章:亚洲第一节:亚洲概述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成员
课标分析 课时目标:分析课标得知,了解亚洲关键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地图和数据来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提供相关的大量的地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 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去设计。知识梳理: 资源挖掘: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又孕育了很多大江河,所以亚洲水能资源丰富。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七年级上册对七大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亚洲的海陆位置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有生活经验:我们生活在亚洲,对亚洲局部的气候、地形地势、大江大河有了初步的了解。策略经验: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本节课应该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来分析亚洲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学习困难障碍: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课本重点知识的理解不够,平时只靠死记硬背,不会运用图去理解知识点来记忆。学生个性差异: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上的差异以及看图读图的能力,综合归纳概括能力上的差异。
教学目标 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势特征结合地形、海陆等因素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主要国家及其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突破措施:视频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黑板、图片材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预设与补救
导入新课 一、教师导学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学生谈谈自己对亚洲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 预设:中学生少出门旅游,对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了解不多补救: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多了解
讲授新课 一、面积最大的大洲活动1:读第2页图7.1完成第3页1、2、3题活动题。小结: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①最北:81°N; 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3.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活动2:通过读第4页图7.3完成第5页活动题小结:1.主要山脉及山峰:乌拉尔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2.主要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等??3.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4.亚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5.亚洲的河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珠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6.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并呈放射状分布流向周围的海洋的特点。??三、复杂多样的气候活动3:读课本第6页图7.7完成第6页和第7页活动题小结:1.亚洲气候特点:(1)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分布最广;(3)季风气候显著。2.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东部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3.亚洲没有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4.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使农作物生长旺盛,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四、人口众多的大洲活动4:读第9页图7.15和图7.16完成第10页活动题小结: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7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小组合作:读课本第2页图7.1完成第3页1、2、3题活动题。 小组合作:通过读第4页图7.3完成第5页活动题 小组合作:读课本第6页图7.7完成第6页和第7页活动题 小组合作:读第9页图7.15和图7.16完成第10页活动题 以小组讨论形式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先自主读图完成第6页的活动题,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后请代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后请代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预设:南北跨多少纬度和东西跨多少经度90%学生找不到补救: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亚洲最南、最北的纬度、最东、最西的经度,然后再简单计算即可 预设:因为死海的高度是负海拔,所以有部分学生在计算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相高度时容易混乱补救:指导学生如何计算 预设:在书本第6页图学生容易把温带海洋性气候看成是亚洲的气候补救:先找出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然后再找出亚洲包括的气候类型 预设:会有学生觉得菲律宾人口不超1亿补救:菲律宾人口刚好够1亿,属于新增的人口超1亿的国家
课堂小结 一、面积最大的大洲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三、复杂多样的气候四、人口众多的大洲
课堂练习 导学测评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面积最大的大洲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三、复杂多样的气候四、人口众多的大洲
复盘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突出表现在课堂的高效,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小组合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