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的世界》考点精练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19年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2019年北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3.(2019年南京)如下图,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B C D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4.(2019年铜仁)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 产生的,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的。
5.(2019年安徽)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6.(2019年株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7.(2019年青岛)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两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8.(2019年徐州)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9.(2019年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出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奧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2019年烟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11.(2019年咸宁)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迄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12.(2019年湘潭)关于双簧哨子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气孔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3.(2019年天水)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B C D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14.(2019年玉林)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
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2019年江西)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 发声的特征;其下方有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特征。
16.(2019年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考点三:声的利用
17.(2019年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18.(2019年成都)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
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9.(2019年日照)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20.(2019年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
到的室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21.(2019年阜新)下列声现象与声学知识相符的是
A.听铃声回教室——声可以传递能量
B.回答问题时声——如洪钟—声音的音调高
C.教师讲课声——带振动发声
D.教室外声音很大,学生关闭门窗——在声源处减咸弱噪声
22.(2019年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B.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23.(2019年沈阳)“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禁止喧哗”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五:实验探究
24.如图8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上电话”。
(1)他们用“士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士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的某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线停止了 。
25.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求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接/mm2
1
钢
20
0.3
2
钢
0.7
3
钢
40
0.5
4
尼龙丝
30
0.5
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考点六:专题就计算
26.在海里捕鱼,渔民常利用回声探测鱼群的位置。宁波号渔船发出的声音经2s收到回声信号,问鱼群离宁波号渔船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参考答案:
A 2.A 3.A 4.振动; 空气 5.1500 6. 振动;会 7.C 8.B 9.A
A 11.B 12.D 13.A 14.反射;音调 15.音调; 响度 16.音色
B 18.A 19.B 20.C 21.C 22.C 23.响度;声源 24.(1)固体可以传声
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振动 25. (1)3;5 (2)4;5 (3)20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