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A卷)-第二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A卷)-第二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1 00:1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A卷)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部编版)
语文(A卷)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部编版)
学校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42分)
1.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镌刻(juān juàn) 迸裂(bìnɡ bènɡ) 姊妹(zhǐ zǐ)
踉跄(cānɡ qiànɡ) 幔子(màn wàn) 顽劣(liè lüè)
2.读拼音,写词语。

3.选词填空。
只有……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周瑜( )知道了,我的计划( )完了。
2)( )诸葛亮( )能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3)( )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 )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居然 果然 依然
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到有趣呢。”说着,那
喜字( )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
5)我的风筝也毫不例外,( )是最高最稳的。
4.查字典填空。
“截”是__________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切断,割断;B.阻拦;C.量词,段;D.截止。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截”应选哪种解释?①斩钉截铁(  );②截住他(  );③断了一截(  )。用剩下的一个意思组一个词:(  )。
5.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一文节选自《 》,作者是 。课文是接照 的顺序写的,先写了 ,接着写了 ,
着重写了 ,最后写了 。
2)《景阳冈》一文节选自《 》,作者是 。课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依次写了: —— ——
—— 。其中详写了 。
3)《猴王出世》主要写了 山上一块 孕育了一只
,这 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 ,
被群猴拜为 的事件。
6.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算好天气:
2)算好受箭方法:
3)算好人:
①鲁肃: ②周瑜:
③曹操:
4)这个故事的结果表面是( ),实际是( )。(填序号)
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B.诸葛亮如期交箭
二、阅读实践。(28分)
1、课内阅读
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兵力薄(bó báo)弱,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将司马懿率(shuài lǜ)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以两千五百名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诸葛亮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城门前洒扫。正当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张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有改动)
A.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字。(2分)
B.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1)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
(2)指危险就在眼前。 ( )
(3)深沉地思索。 ( )
C.下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1).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2).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D.用“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1分)
诸葛亮: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
F.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1分)
1)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2)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3)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课外阅读练习
螳 螂 捕 蝉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 结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 坚持)地说:“谁敢来(阻止 劝阻)我,我就处(chǔ chù)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讨论 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dàn tán)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在文中“□”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的吴王虽然有时“专横、固执”,但也是一个能“知错就改” 的人。用“  ”画出一句表现吴王“专横、固执”的句子,用“  ”画出表现吴王“知错就改”的句子。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习作展示。(30分)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古典名著,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性格
豪放的武松,勇敢的美猴王……你最喜欢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请把你喜欢的原因写下来。题目自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