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正手发球

文档属性

名称 羽毛球正手发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10-08-07 22: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育与健康》学科
教材内容:
羽毛球(第2次课)-------1、复习基本步法。2、新授正手发球。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通过高一必修内容的学习,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心理上,由半熟型向成熟过渡。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爱美怕羞,他们渴望参与运动。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羽毛球的知识一知半解,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较差。女生的上肢力量弱。本课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采用直观教学、启发诱导和设疑解惑,通过相互学习、探究学习和竞争比赛,来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理解正手发球的基本概念,了解正手发球在比赛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70%的学生基本掌握正手发球技术。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握拍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场地器材:
羽毛球场地2个(或空地一块),多媒体一夽,教学挂图2张,羽毛球拍、羽毛球若干。
教学策略:
本课开始由队列、比赛导入,准备活动持拍做操,有集中注意力,热身运动,符合人体活动规律。主要教材先直观后思考,先模仿后练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全课充分体现“学、思、练,汗、笑、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
转体抡臂,挥拍甩腕。
难点:甩腕击球。
教学教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和程序教学法。学法上采用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和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见下表
结 构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 学生学习 时间
开始部分 教学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教师检查出勤。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二、队列练习:左(右)转弯----齐步走 上课队形:××××××××××××××××○○○○○○○○○○○○○○○○△要求:快、齐、静组织:四组,队形变换如图。教法:各小组长指挥要求:整齐划一 队伍调动××××××××××××××××○○○○○○○○○○○○○○○○××××××××××××××○○○○○○○○○○○○○○ 32
准备部分 一、游戏:快快领球拍。 方法:课前将拍子放发球线旁,听到口令后,排头迅速跑去拿一个拍子,沿边线绕半场跑回,先完成的为胜。二、球拍操八节4X8拍 组织:四组教法:教师讲解,组长示范要求:动作快速组织:同上教法:各组自编操要求:动作规范 ××××××××××××××○○○○○○○○○○○○○○各组自编组长领操教师指导 25
结 构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 学生学习 时间
基本部分基本部分 复习各种步法跨步、垫步、并步、交叉步、蹬跳步。二、正手发球1、握拍方法:虎口对着拍柄窄面内侧的小棱边,拇指和食指贴在拍柄的两个宽面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握住拍柄,拍面与地面垂直。2、动作要领:身体左肩侧对球网,两脚前后分立成“丁”字形,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落在右脚上。发球时,右手握拍向右后侧举起,肘部微屈。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球举在腹部右前方,松指放球,挥拍击球,重心由右脚移向左脚。三、6M/4换球往返跑方法:羽毛球场地边线外各放一羽毛球,学生持一球立于线外,听到口令后跑向对面,将手中球与边线球相互换。如此反复,先完成者为胜。 组织:四组,教法: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步法?2、集体听口令练习。3、分组自主练习。要求:积极参与组织:先集中后分组教法:一、建立概念教师讲解示范启发、诱导分组练习挥拍纠错、鼓励二、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三、探究学习(设疑:怎样把球发得又高又远?)四、拓展学习,教学比赛组织:四组教法:讲解示范组织比赛要求:动作灵活,注意安全 学法:队伍同上思考回答自主练习相互交流自我评介学法:观看录像、挂图学习思考握拍练习分散集体模仿挥拍练习学法:学生成四组分别立于两个场地的端线外,向对面做发球练习。讨论、交流、偿试偿试发高远球两人一组自愿组合对打比赛学法:认真听讲,思考积极参与○○○○○○○○○○○○○○ 2310285
结束部分 集体兔子舞二、本课小结三、收拾器材四、师生道别 组织:二组成圆教法:音乐中师生共同练习要求:轻松愉快 畅谈感受,相互评介 5
本课练习密度:32----35% 心率:120----140左右
本课特点:根据目前各校普遍存在的实际情况,羽毛球是很多学生较喜爱的项目之一。基本技术简单易学,适合全体人群,场地设备简单、携带方便,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因为师资原因,开设该课的较少。本课选项切合实际。全课采用直观教学,程序教学法,让学生由易到难,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也为今后体育高考生培养专长。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虽有两年,但仍在探索偿试阶段。本课在设计、教学实践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赐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