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周周清(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九年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周周清(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0 22: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周周清(三)
一、基础清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掠过(lüè)油漆(xī)苟安(gǒu)
B.躲避(bì)拘泥(ní)怅然(chàng)
C.鉴赏(jiàn) 驱遣(qiǎn) 桥堍(tù)
D.一缕(lǚ)即使(jí)契合(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瞬息万变 心旷神怡 唯妙唯肖
B.珠两悉称 轻描淡写 马鸣风萧
C.包罗尽致 栩栩如生 信手拈来
D.闲情逸至 目不忍睹 丝毫不爽
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D )
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5.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B)
A.什么是成功?顺手拿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D.不知道泰兴有没有一个字的简称;只知道泰兴素有“教育之乡”“银杏之乡”之美誉。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A.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7.美丑对照原则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请你从阅读过的中外名著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巴黎圣母院》,既塑造了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纯洁善良的钟楼人卡西莫多,与其对照也塑造了面孔阴森、灵魂邪恶透顶的副主教弗罗洛;《__________》,既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对照也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药 大义凛然、英勇献身的革命者夏瑜 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康大叔
示例二:大卫·科波菲尔 貌似严肃却善良正直的婆姨贝西凶狠贪婪、极端冷酷和残忍的继父摩德斯通
二、素养清
8.古诗默写。
(1).《定风波》中,表达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旷达洒脱的超然情怀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出作者与朋友尽情游乐的句子是“ 杏花疏影里 , 吹笛到天明 ”。?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奇妙想象的句子是“ 一轮秋影转金波 , 飞镜又重磨 ”。?
(4).《浣溪沙》中,作者以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的句子是“ 一抹晚烟荒戍垒 , 半竿斜日旧关城 ”。?
9.名著导读
下列名著人物与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武 松——中州劫法场(《水浒传》)
B.薛宝钗——讽和螃蟹咏(《红楼梦》)
C.曹 操——跌足迎许攸(《三国演义》)
D.格列佛——小人国被俘(《格列佛游记》)
3、阅读请
(1)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表现的画面。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感情。
11.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升华后而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2)记叙文阅读
回 家
徐 风
(1)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2)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3)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4)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5)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6)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7)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8)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9)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10)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11)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12)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13)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14)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15)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16)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17)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18)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19)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20)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21)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22)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23)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24)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25)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26)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27)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2.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13.小说第(10)段和第(27)都写了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14.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1)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2)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15.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答案】
12.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13.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
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14.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15.示例: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儿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③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
(3)文言文阅读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之蔽甚矣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7.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皆以美于徐公
B.涓人言于君曰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君遣之 王之蔽甚矣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8.翻译句子。
①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 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19.甲、乙两文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甲文:
乙文:
【答案】16.①受蒙蔽、被蒙蔽 ②指责 ③同“返”,返回 ④满一年
17.B
18.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人,受上等奖赏。
② 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19.甲文: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四、作文清
20.请你以“感谢您(你)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和人名;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