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 对聚落的影响 实例
类型 分布 规模
平原 团聚型、棋盘式 集中、紧凑 大、人口多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区
山区 狭长形、团块状 分散、多沿山谷或河流分布,或在山前洪积扇、冲积扇的中下部 小、人口少 南方低山丘陵区、西南地区、塔里木盆地
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平原: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尽量少占良田。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2)山区:密度低,工程量大,造价高,公路呈“之”字形,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
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植被破坏。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许多地区增加了资源开发的难度
2).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生物多样性减少
3). 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还会带来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
4). 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5). 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农林牧渔)等部门影响更为显著
6).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②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自然资源利用的历史进程—以煤炭为例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初到60年代初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主体能源 木柴、水力为主 以煤为主 石油、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小。
5、自然灾害
(1)概念: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类型
①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③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生物入侵
④海洋灾害:海啸
(3)、中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1).自然因素(气候 、 地形、 水文)
气候因素: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和强度大,往往引发特大洪水,气候异常会加剧洪涝灾害。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水文因素:①河流流域面积大则汇水面积广;②河道弯曲,则其流水通畅程度低,排水速度慢;③与河流相通的湖泊少,则调节洪水功能低;④入海口窄(少),泄洪不畅
2.)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围湖造田)
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
3)、洪涝灾害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4)、自然灾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6、中国旱涝灾害与雨带的移动
(1)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2)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3)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4)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5)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1,(2019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2019年“五一”假期,长沙某校组织同学赴陕西进行特色民居的研学旅行。在考察渭河平原的“半边房”民居时,听到当地人都说“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右上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半边房”特色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当地的“半边房”建成“高墙窄院”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 )
A.春季除潮 B.夏季防洪
C.秋季防霾 D.冬季保暖
(2)“半边房”屋前裁种的树木,最可能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
2,(2018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堆市交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下图为梅关古道简图。读图完成(1)~(2)题。
(1)“庾岭寒梅”以“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观成为我国四大探梅胜地之一。影响梅花次第开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科技
C.土壤 D.热量
(2)梅关古道以“曲、险”著称,形成“之”字形驿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气候的影响
C.河流的影响 D.植被的影响
3,(2017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气候的冷暖变化可以影响海岸的变迁。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反之,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下图为全新世以来福建省局部地区海岸线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文信息可知,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的特征是( )
A.逐渐变暖 B.先变暖后变冷
C.逐渐变冷 D.先变冷后变暖
(2)图中四地中,在中全新世时期海拔最高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分析。
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5,下图为“某道路照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道路照明除了利用太阳能外,还利用了( )
A.水能 B.核能 C.生物能 D.风能
(2)不同地区,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不同。影响倾斜角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方时差 D.地形状况
6,美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区,关于美国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 )
A.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能开发
B.煤炭属于可再生资源,需大量开发
C.积极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
D.目前煤炭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7,读几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1)~(3)题。
(1)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煤 B.核能
C.天然气 D.可再生能源
(2)考虑二氧化碳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煤 B.核能
C.天然气 D.可再生能源
(3)“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应该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B.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疆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能
C.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核能
D.海南岛和台湾岛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
8,(2016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加德满都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给尼泊尔及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过后,又发生了大范围的降水,该次降水最可能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是_______(填“滑坡、泥石流”或“洪涝、干旱”)
9,(2018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图为2018年5月某天气系统过境湖南时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为此时衡阳至长沙相关气象要素分布状况示意图,正确的是( )
(2)此时节,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湖南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洪涝 B.地震
C.寒潮 D.滑坡
10,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广西梧州2016年7月31日发生5.4级地震,地震导致部分房屋损毁,部分地区出现山体塌方(滑坡)现象。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 )
A.气象灾害 B.海洋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地貌灾害
11,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某一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发生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
下图为“某年6月25日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 )
A.吉安 B.长沙 C.都昌 D.仙桃
(2)图示区域洪灾严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多——修建水库
B.地势低平——开挖入海河道
C.围湖造田——退耕还湖
D.上游来水量大——跨流域调水
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解析】(1)“半边房”民居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关中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干旱、风沙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关中人就地取材,利用深厚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盖厦子房,房子盖一半能节约大量的木材,也少用了砖瓦和人工。“半边盖”的房子可以和邻居的房子共用一面墙,不仅可以节约建材,也提高冬季了保温性,节省了能源,经济性能十分突出。夏季这样的四合院布局紧凑,可以遮阳,春秋还能防风沙。房子保暖性和透气性好,冬暖夏凉。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耕地与住宅用地的矛盾。故第(1)题选D。(2)半边房在渭河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选A。
【答案】(1)D (2)A
2
【解析】(1)影响鲜花开放的因素有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由于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大庾岭的南北两侧光照条件相差很小。但是,在冬季,由于山脉阻挡北部寒冷气流,南北两侧的温度相差很大,所以影响梅花次第开放的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
(2)山区道路修成“之”字形,可以减小坡度,提高安全系数。
【答案】(1)D (2)A
3
【解析】(1)据图文信息可知,早全新世到中全新世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了,中全新世到现代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所以气候先变暖后变冷。(2)据图可知,中全新世时期,甲、丙、丁都在海洋中,只有乙地在陆地上,所以海拔最高的地点是乙地。
【答案】(1)B (2)B
4
【解析】(1)读图,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①对。沿交通线分布,②对。图中没有断层线分布,③错。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不是分布位置特点,④错。所以A对。(2)交通线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联系居民点,C对。铁路没有沿河谷分布,A错。主要位于平原地区,没有受山脊、断层影响,B、D错。
【答案】(1)A (2)C
5
【解析】(1)图中的照明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2)各地纬度位置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为获得较好的光能,需要根据纬度来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
【答案】(1)D (2)A
6
【解析】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不是“不可再生资源”,积极发展煤的气化、液化,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美国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都不是煤炭,而是更为清洁的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答案】C
7
【解析】(1)本题考查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可知,煤炭的发电成本最低,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所以,本题选择A项。(2)考虑二氧化碳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天然气,成本低,排放二氧化碳较少。所以,本题选择C项。(3)四川盆地应该大力发展水能资源;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疆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核能;海南岛和台湾岛应该大力发展海洋能源。所以,本题选择C项。
【答案】(1)A (2)C(3)C
8
【答案】滑坡,泥石流
9
【解析】(1)据图可知,此时有一个暖锋移到衡阳和长沙之间。衡阳处于暖锋的锋后,为暖气团控制,所以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长沙在暖锋的锋前,被冷气团影响着,气温较衡阳低,气压较衡阳高些,天气可能为阴雨天气。所以B正确。(2)暖锋过境会带来一段阴雨连绵的天气,所以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A。
【答案】(1)B (2)A
10
【答案】(1)D
11
【解析】(1)警戒水位是可能发展成水灾的水位,实时水位即实际水位。因此,图中各地实时水位和警戒水位越接近或实时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则越有可能发展成为水灾,防汛任务越艰巨。(2)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因此A错误;地势低平易造成泥沙沉积,水流不畅,因此应疏浚河道,B错误;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是该区域形成洪灾的原因之一,退耕还湖是合理的防治措施,C正确;上游来水量大也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防治措施应是开挖入海河道,以起到泄洪的作用,D错误。
【答案】(1)B (2C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