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0 20: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背景经济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
2)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3.时间1953——1957年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4.基本任务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绩(1953—1957)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3、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1、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3、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玉门油矿克拉玛依油田鞍山大型轧钢厂长春汽车制造厂工地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提前一年零六个月完成第一个
五年计划生产任务的沈阳第一机床厂返回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这是火车正通过大巴口桥青藏公路通车
汽车到达拉萨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新藏公路川藏公路②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结果:6、意义: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圆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勤劳奋斗的结果,也和当时苏联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9月;北京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地位: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9)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性质(意义):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 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A.内容(见右图)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研读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易错警示
1.“一五”计划的完成不是实现了工业化,而是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释疑解难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会议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