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 认识并学唱三连音。
3. 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
4. 学吹口琴7、1两个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
三、新授
1. 师: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 初听全曲: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3. 复听全曲:
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4. 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 巩固全曲。
四、小结:
听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