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填空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 生产,推行 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概况
(1)耕地面积增加;对 、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 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 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 、 、 、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5.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 、 、 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 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6.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7.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 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选择题
1、.清朝前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有( )
①推广种植高产作物 ②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该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那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有
①玉米②甘薯③ 甘蔗④棉花⑤茶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⑤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帮的活动 D.商品贸易的兴盛
4、清朝前期,农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开垦荒地 ②兴修水利 ③改进种植技术 ④引进优良品种 ⑤风调雨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
6.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8. 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9.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
10. 清朝前期著名的商业城市不包括( )
A.北京 B.上海
C.江宁 D.广州
11. 清朝时期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经营活动的商帮是( )
A.晋商 B.徽商
C.粤商 D.闽商
12. 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胡雪岩》 《乔家大院》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
A.浙江 广东 B.安徽 山西
C.山西 江苏 D.广东 福建
13.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
14. 清朝时期人口过快增长的后果是( )
A.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B.社会发展稳定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5. 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从康熙时的1.5亿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
A.1/2 B.1/3
C.1/4 D.1/5
16. 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17、以下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下表中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代 年份 人均耕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8. 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9.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20、右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乾隆皇帝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美洲作物,玉米、番薯是主要的品种。乾隆五十年,皇帝意识到“番薯既可充食,兼能耐旱,必使民间共知其利,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的执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二所描绘的是今天的哪座城市?体现了这座城市哪一行业的繁荣景象?
(2)材料二中的农作物最有可能通过哪个路线传到中国?引进这些作物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来,人口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到了乾隆六十年中国人口在世界上占有怎样的地位?康乾时期的人口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压力?
22、据历史学家研究,清初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农业、工商业繁荣。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多少人口?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晋商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首先在于其从商历史最长,作为商帮活动的时间也最长。此外,晋商在经商中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列举与晋商同一时期的另一商帮。
12.清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口大增,呈现了一派兴盛的景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谣话农业】
材料一 耕地面积得增加,水利兴修建堤坝。粮食产量得提高,经济作物发展大。
(1)清朝前期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的原因有哪些?试举两例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经济作物。
【绘画话城镇】
材料二
(2)清朝时期的汉口和苏州有了怎样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表明了什么?
【遗址话商帮】
材料三
(3)试分析这些商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图表话人口】
材料四
(4)观察上面的图表,指出我国古代人口剧增是在哪个时期。试分析人口剧增的原因。
【材料话经济】
材料五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5)根据材料五,说说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四,简要分析其原因。
(6)从材料四、材料五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农业 垦荒
2.黄河 玉米、甘薯
3. 产品品种 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
4. 丝织、棉织、印染、
5.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 工商业市镇
6. 水土流失
选择题
1-5:DAAAB 6-10:DADDB 11-15:BBCDB 15-20:CACBD
非选择题
21、 (1) 清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苏州。商业的繁荣。
(2) 海上丝绸之路。目的:增加粮食产量。
(3) 快速增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2、(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统治者等重视农业;清朝一统全国,社会安定,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扩大耕地。
(2)北京、广州。晋商。徽商。
(3)1亿多。3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23、(1)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增加;重视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任选两个即可)
(2)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表明了清朝前期城镇的繁荣。
(3)原因:社会安定;商业发达。影响: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清朝前期。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5)农民盲目垦田;水灾严重;水域面积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口快速增长,耕地有限。
(6)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需要保持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