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雷雨》课件 (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雷雨》课件 (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08: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雷 雨
yu
lei
戏剧的含义
戏剧是一种 舞台艺术,借助 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于不同的种类。
如《雷雨》: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
根据艺术形式——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
根据所反映的时代——
综合性
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悲剧
现代剧
多幕剧
话剧
戏剧三大要素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人物台词
戏剧文学的特点
要适合舞台表演

要有戏剧冲突

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戏剧的语言
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语言的特色:
动作性、个性表现力、抒情性、有潜台词、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走近作者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出生于天津,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等。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后来,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背景、情节都与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破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中的人物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蘩漪——周妻,35岁
周萍——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周朴园、蘩漪之子,17岁
鲁贵——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侍萍——鲁贵妻、周萍鲁大海四凤之母,47岁
鲁大海——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使女,18岁
问题研讨
猜猜看,他们是谁?
1、主仆兼“夫妻”关系?
2、主雇兼父子关系?
3、主雇兼兄弟关系?
4、同母异父关系?
5、“母子”兼情人关系?
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
1、周朴园——侍萍
2、周朴园——鲁大海
3、周萍——鲁大海
4、周萍、鲁大海——鲁四凤
5、周萍——蘩漪
6、周萍——鲁四凤
《雷雨》主要人物关系表
鲁侍萍(47)
周朴园(55)
蘩漪(35)
鲁贵(48)
周冲(17)
周萍(28)
鲁大海(27)
四凤(18)
(继)母子+情人
(继)父女/子
夫妻
旧情人
+
主仆
夫妻
主仆+情人
主仆




戏剧冲突
思考:本场戏有哪几对矛盾冲突?出场人物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矛盾?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戏剧冲突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分析人物的形象:周朴园
认出侍萍的经过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姓鲁
四凤的妈
她没有死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周朴园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
哦,侍萍!(低声)是你?——
周朴园: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鲁侍萍:怨恨,内心复杂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当年,为了迎娶富家小姐,他和他的母亲在年三十夜里将侍萍和她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赶出家门。

冷酷
他一直用当年侍萍用过的家具,摆着侍萍的旧照片,保留着侍萍喜欢关窗子的小习惯,据他自己说,是出于对侍萍的怀念。可是这种怀念是很有限度地,因为他在和鲁侍萍的谈话中,得知侍萍还活着时,并不想见她,而在得知眼前人就是侍萍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他没有躲过去,侍萍要来敲诈他了。可见,他怀念的是当年温柔、聪慧且早已死去,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威胁的侍萍,并且这种怀念恐怕也更多是出于他自己要寻求良心上的安慰的需求,以及装模作样给别人看。

虚伪、自私
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在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他不轻易动怒,保持着冷静,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
强硬和老谋深算

鲁大海所揭露他的罪恶发家史
冷酷无情,丧失人性,是为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的形象。

周朴园
他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社会上成就卓著,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他具有浓郁的封建意识,他的发家史带着野蛮的盘剥,他也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





分析人物的形象:鲁侍萍
她年轻时和周朴园曾有过一段甜蜜的婚恋生活,可好景不长,她和她的第二个儿子被赶出周家,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河自尽,却被人救活了。为了孩子,她嫁过两次人,但都不如意。她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坎坷不幸的遭遇,没有消磨掉她的美好品质,只是让她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
对于她和周朴园过去的恋情,她虽然愤恨于当年周朴园的无情无义,不过由于部分责任在周朴园的母亲身上,因此她难免陷入对对往事的回忆中,不想再隐瞒自己身份的时候,周朴园却想逃避,打算中断对话,她接连两次追问:“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么?”“老爷想帮一帮她么?”她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因为这样就表明周朴园对“侍萍”怀着真诚的想念,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安慰。又如,她的身份刚一点明,周朴园的几句让她觉得受到莫大侮辱的话深深刺痛了她,她内心积聚的愤恨、痛苦化作一段段话倾泻出来,局面一时超出周朴园的控制,可是在她稍微平静一些之后,周朴园的几句表白就让她基本相信了他的“真情”,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侍萍对周朴园恨得不够彻底。

善良、温柔
她要马上带着四凤走;她将周朴园签好的支票随手撕掉;她肯定地说鲁大海不会认周朴园做父亲。

刚强自尊
她只想见见他的大儿子周萍一面,却没想到要认他;后来眼看着兄弟相斗,她情感激动,心绪混乱,差点向周萍说明自己的身份,可还是立即控制住自己。

清醒
鲁侍萍
鲁侍萍是一位善良、刚强、自尊、清醒的下层妇女形象。





分析人物的形象:鲁大海
鲁大海
一个觉醒了的工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是父子;从社会关系上看是阶级敌人。在屈辱中成长,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他坚定无私,具有彻底的斗争精神;但斗争经验不足,也显鲁莽幼稚。他是剧中的亮色。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
真情说

1、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2、周朴园结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蘩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这种女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假意说

1、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2、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他的冷酷和凶残。

语言艺术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丰富的潜台词(暗示内心世界)
高度的个性化(揭示性格)
富于动作性(推动剧情)
丰富的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的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伸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让人体味、咀嚼。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丰富的丰富的潜台词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他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
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丰富的丰富的潜台词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为什么将话题突然转到鲁贵身上?有何言外之意?
“你不要多嘴,不要让鲁贵知道”
“鲁贵知道了回来敲诈,对我没好处”
高度个性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周为什么变脸?
名声和利益受到威胁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虚伪、冷酷
当戏剧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试分析一下她当时的心情?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周萍打亲弟弟大海的举动使她愤慨,感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声“你是萍”,就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当看到眼前的儿子成了强盗资本家的帮凶时,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语言富于动作性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说不定,也许记得。”
“老爷,没有事了?”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暗示)
(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推动情节发展)
(提醒周朴园)
(强烈的暗示)
拓展延伸
《雷雨》是在高潮(四凤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中收场的。作者曾为此剧写过尾声:十年后周公馆改为教会医院,里面住着两位发疯的老妇——侍萍和蘩漪。一天,孤独的周朴园去看望她们,但什么话也没说。请你按自己的设想另写一个尾声。


再会
hui
zai



































赠送常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