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22: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水中的化学》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如图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  作
A CO2(HCl) NaOH溶液 将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干燥
B CaO(CaCO3) H2O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MnO2(KCl) 水 先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5.以下实验的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别NaCl、Na2CO3两种溶液 滴加酚酞试剂
B 鉴别某种溶液是CuCl2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 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出含有少量NaCl的KNO3 高温下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
A.A B.B C.C D.D
6.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t℃时,10 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B.t℃时,把10 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C.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
D.t℃时,把31.6 g氯化钠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 g
7.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OH+H2SO4→NaSO4+H2O B.Fe+H2SO4→FeSO4+H2↑
C.2NaOH+CuSO4→Na2SO4+Cu(OH)2↓ D.2H2O2H2↑+O2↑
8.利用表格中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冷却热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B.将50℃时149g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晶体经脱水干燥后得21.3g硫酸镁
C.将7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假设水不挥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30℃时,100g水溶解39.3g硫酸镁后形成饱和溶液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石蕊试液遇氨气变红色
D.升高饱和石灰水的温度,溶液会变浑浊
10.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常对生长中的蔬菜喷洒农药.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冲洗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回来的蔬菜在食用前可用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可加入适量的(  )
A.固体碳酸钠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 B.用金做金箔画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二、实验题
13.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2SO4、Na2CO3、CuO、NH4Cl、NH4N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填“B”或“E”之一)。
(2)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滤液C中一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有_____种。
(4)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无色溶液G进行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
14.根据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改进,回答有关问题:

(1)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_____(填“b”“c”或“d”)。
(2)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双选)。
A 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 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 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代替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三、推断题
15.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是由H、C、O、Na、Cl、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100。
(1)取少量A的无色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A的水溶液呈____性。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B,无浑浊现象,且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
(3)向(2)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的溶液,出现浑浊现象。过滤后,滤液仍为蓝色。 由此推断,A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滤液中加入D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指示剂除外)。
16.已知A~D是4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C、D三种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是氧化物,C可用作补钙剂。则C的化学式是_____;D的主要用途是_____(写一种);实现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四、计算题
17.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试求:
(1)m的值为 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 g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8.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科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
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④向滤液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获得的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小科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根据图象及相关的数据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要求列式计算)
(2)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则测得的碳酸钙的含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小明喜欢养金鱼,他上网查阅资料得知: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0.003g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 2+O2↑请回答:
(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2)小明将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有200L水的鱼缸中,请你通过计算分析,当氧气完全释放后,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假设产生的氧气完全溶入水,其他因素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C 6.D 7.C 8.D 9.D 10.A 11.D 12.C
13.E 2 NH4Cl、NH4NO3 取G少许,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有氯化铵,可能有硝酸铵;如果没有白色沉淀,则没有氯化铵,一定有硝酸铵
14.c AD
15.碱 NaOH Na2CO3+Ca(OH)2= CaCO3 ↓+ 2NaOH Na2CO 3+2HCl=2NaCl + H2O + CO2↑ ,NaOH+HCl=NaCl+H2O NaCl、HCl
16.CaCO3 改良酸性土壤
17.(1)3.3; (2)10;(3)10.5%
18.80% 偏小
19.(1)减小 (2)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