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古诗三首
会认的字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词语理解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很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从军行
1.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呢?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 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2.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楼兰的敌人誓不回还。
整体感知
3.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首诗?
第一句应用豪壮的语调为全诗定下基调,第二句则需要用悲壮的语调去读;第三句转为坚定的语调,最后一句又回到豪壮的语调为全诗结尾。
1.学习《从军行》的第一、二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这种写法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通过孤寂辽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的精神。
课文解读
(2)一二句是环境描写,点了三个地名,分别是那里?
青海、雪山、玉门关。
2.学习《从军行》的第三、四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三句写“黄沙”“百战”“穿金甲”分别有什么作用?
“黄沙”渲染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道出边塞的荒凉萧瑟。“百战”形象说明将士戍边时间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穿金甲”渲染战斗艰苦、激烈,将士在边疆的战斗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士身经百战,铠甲都磨穿了,体现战争之苦。
(2)结合前三句,说说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作用。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 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且形象鲜明。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战士的誓言,有了前三句的铺垫, 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含蕴丰富。其诗人给我们展示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戍边的艰苦,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献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学习了这首诗,大家感受到了什么?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课下可以多读几遍古诗,用心体会。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边塞——荒凉艰苦
不畏艰险
豪情壮志
从军行
战争——旷日持久
将士——誓死灭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碰青天。中原人民在暴政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朝廷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呢?
用愤慨、沉痛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整体感知
1.第一二句的“入”字和“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入”字表现出了河的活力与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俊。
课文解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暴政压迫下的百姓极大的同情,对南宋统治者不图收复失地而偏安一隅无比的失望与愤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首爱国诗,通过对祖国河山和百姓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景的描写,充公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都的愤慨。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壮丽山河——收复无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忧国忧民
遗民——泪尽、南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自由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七言律诗。
整体感知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极度喜悦的心情。
课文解读
2.尾联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几个连接词的作用。
这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四个地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不及待渴望回答故乡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可以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描写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的表现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极度喜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强烈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消息传来喜极而泣
想象回到襄阳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欢庆胜利
爱国爱民
妻子欢庆欣喜若狂
纵酒放歌作伴还乡
1.形容战士的词语。
一马当先 奋不顾身 身先士卒
百炼成钢 勇冠三军 骁(xiāo)勇善战
2.描写感情深厚的词语。
深情厚谊 情深似海 患难之交
情同手足 情深义重 生死之交
拓展延伸
3.陆游的传世佳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1.《从军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
当堂测试
诗人
唐代
王昌龄
杜甫
唐代
诗人
诗圣
诗史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
陆游
文学家
史学家
爱国诗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