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画画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识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试图以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合作教学方式,构建学生视觉与听觉之间的通道,潜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综合性艺术智慧的种子,将美术(绘画)、音乐(旋律)、文学(歌词)三种艺术的形式美感积淀、渗透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我相信孩子们将会呈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异彩缤纷。
二、 教学目标:
1. 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学生视听觉感官的联通,使其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认知)
2. 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觉,并能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感受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的表现。(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通过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并注意视觉与听觉的协调活动。
四、 课前准备:
美术老师:各种与歌曲匹配的范画,多媒体课件。
音乐老师:电子琴一台,儿童歌曲的录音带若干。
学生:作业纸、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均可)
五、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目标
一、 律动热身 激趣导入 1. 请音乐老师即兴弹奏一曲儿童歌曲,带领学生大胆地唱一唱、演一演一演。 2. 美术老师根据音乐老师弹奏的儿童歌曲的内容,展示一幅美妙的美术作品。 1. 在音乐老师的鼓动下,轻松愉快地唱唱歌,跳跳舞。 2. 赏析美术老师展示的范画,说说这幅画与刚才听到的歌曲有什么联系? 通过让学生在音乐的刺激下轻松、愉快地唱唱、演演,初步体验音乐的节奏、韵律美感;以美术老师的范画再一次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 小组合作 综合探究 1. 课件展示音乐中的画 ①、 音乐中的点、线、面; ②、 音乐中的彩虹、秋天和冬天。 1.四人一组合作赏析音乐中的美术元素及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场景特征。并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1.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激活学生听觉、视觉感官的联通。
2. 课件展示抽象派大师的画作,引导学生赏析,感受一下画面中的音乐旋律。 2.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大胆地说说这些大师的绘画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旋律特征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 2.通过绘画作品与音乐的匹配展示,使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
3. 听听画画想一想,引导学生仔细地听音乐,发散思维,联想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或看到的情景。用绘画工具简单地画一画。 3.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将所听到的音乐简单、快速地画下来,大胆地说一说自己创作表现的感受。 3.在课堂上运用听音乐、创作画的简单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觉与视觉感官的联通,明确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 自主表现 互动评价 1. 播放儿童歌曲,展示歌词内容。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艺术美感中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2. 提出创作要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主表现。(播放轻快、愉悦的歌曲) 3. 展示学生的作品,发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自评、互评。并对部分想象奇特、创意独到的作品进行表扬。 1. 听一听歌曲 读一读歌词 唱一唱歌曲 说一说创意 2.根据自己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受以及对歌词的理解大胆想象,可运用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采用不同的方式自主表现、大胆创作。 通过潜移默化地感知、感受音乐和美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艺术美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富有文学魅力的歌词,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对美术的创造表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自我表现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 保持迁移 拓展延伸 组织游戏: 1. 听音乐,选画面。请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征,选择相应的画面。 2. 听听唱唱演一演。由音乐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听听曲、唱唱歌,并根据所听、所唱的歌曲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律动练习。 1. 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课的游戏活动。 2. 大胆地说说自己在今天的美术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下了课还会在哪些方面作一些深入地探索?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本课的学习活动。同时激发学生对美术、音乐等艺术文化学习的持久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更深一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