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13.金色的鱼钩》(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13.金色的鱼钩》(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1 09:2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教学课件
金色的鱼钩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杨旭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说起长征,想必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在这场奇迹后,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铸就,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这一奇迹时,更应该去看看这些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杨旭(1932-)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整体感知—— 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 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huó

整体感知—— 我会写




xié
kuài




tánɡ
liǎn




chān





yǎn


zhān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体会长征路上的感动瞬间。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深入探究——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真的是金色的么?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
深入探究——文章结构
默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划分结构,加小标题。
老班长接受任务(1-2)
千辛万苦寻找食物(3-5)
硬咽草根鱼骨头(6-8)
耐心劝导小梁(9-19)
命令战士喝汤(20-22)
奄奄一息让鱼汤(23-33)
保留鱼钩念班长(34)

金色的鱼钩
阅读第1-2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深入探究——内容解析
时间和地点:1935年秋 草地
人物:老班长 我 另外两个小同志
深入探究——想象画面
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班长为何如此显老?
外貌描写
布满皱纹
两鬓斑白

与年龄不相符的外貌,说明老班长经历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深入探究
继续阅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老班长是怎样找食物的?
“到处找野菜”
“整夜整夜不拢眼”
“瘦得比我们还厉害”

担心我们的身体,愁的睡不着,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
深入探究
阅读6-8自然段,找出老班长吃东西的句子。分析其人物形象。

舍己为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和神态描写
深入探究
按照前面的分析方法,阅读余下文段,思考老班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耐心劝导小梁
心疼小战士,牢记党员职责。
命令战士喝汤
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奄奄一息让鱼汤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老班长是一个

关心战士
舍己为人
牢记使命
忠于革命
忠于党
革命乐观主义
的人
深入探究——主旨探究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挽救了三个病号,这金色的光芒是舍己为人的精神。
文章用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忠于革命,关心战友,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展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老班长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老班长
接受任务
千辛万苦找食物
硬咽草根鱼骨头
耐心劝导小梁
命令战士喝鱼汤
奄奄一息让鱼汤
保留鱼钩念班长
布置作业
1.交流搜集到的与长征有关的诗歌;
2.请你给老班长写一封心信(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