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爱上她
——走近京剧·(教学反思)
从设计这堂课开始,我心中就怀着一个理念:要将“人文精神”融进我的教学当中,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我不是京剧演员,没有高超的演唱表演的技艺。之前,充其量也只是看过家旁边京剧大家唱舞台上的几次大型演出瞅几眼戏曲频道节目,或者是学着依呀几句。我们的高中生中也没什么“准票友”、“戏迷”什么的,甚至对京剧根本不感兴趣。
一堂课,立马让学生们跟着老师“唱、做、念、打”,在我们的课堂上至少在我校的课堂上不现实。高中生已不象初中生、小学生一般,大多数人表现欲望不是那么强烈。相对而言,他们思维更理性些,对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与提问,他(她)们可以较好地加以思考,再决定接不接受老师的观念或观点。
上什么,怎么上?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京剧产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又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兴趣,越来越喜欢京剧,并且能自然地产生保护京剧,发扬京剧,甚至扩展一点,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爱国主义情感?这是我设计这堂课时苦苦思索的问题。
为此,一开课我就利用课前播放的流行歌曲《苏三说》做导引,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进入京剧课堂,接着,我又顺势带领学生共唱大家熟悉而喜欢的京歌《唱脸谱》,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我从旁鼓励、引导、激起了课堂开始的一个高潮,紧接着趁同学情绪高昂之时,我再加入即是复习又是预习的简单入门知识问答,同学们皆能一问即答,都觉得自己挺不错,颇有成功之感,当然,问答范围早就布置给了同学,课前,他们已找到了相关答案。
就在同学们有些洋洋得意之时,我调整方向,将京剧知识点的问答转向了面的整体性的对京剧的把握与欣赏——京剧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的理解与学习。这一部分,我特别注意了欣赏视频的选取与教学方式的设计,因为全部由老师讲概念太闷,太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不易保持。所以选视频我尽量选取了视频清晰、画面颇具美感且内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经典选段片断。教学设计上我则注意了双边交流、思考、讨论。主要是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能主动思考、理解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片断欣赏,加上教师精心的设问、示范,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饶有兴趣理解了新授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表现比我预想的要好,学习、理解的速度也比预期的要快。
后面的板块: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引导学生实现情感价值目标的重点,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上课情况看,学生在这块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将课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我充分感觉到了师生间的默契,他们的回答令我欣然振奋。他们观赏视频时,专注、喜爱的神情,使我们受鼓舞。我知道,他们是真的发现、感受到了京剧的宝贵与价值,他们开始有了思考京剧乃至祖国民族文化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发扬的意识。这一切正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很高兴,也很骄傲,这堂课让我看到了90后是我们可以寄希望的一代,这堂课让我可以说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其实非常棒。
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普通鉴赏课,还有一个未说明的目的,那便是我为了京剧能顺利进入我们学校,在下个学期真正将京剧学引进课堂而特别设计的。
从准备开始,我便上网搜索,学习了许多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也筛选了不少
京剧选段;我拜访了我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邵云超先生、刘湘乾女士等人,并向他(她)们参师,从这些艺术家身上,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深深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我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在传统文化意识日趋淡漠的今天,我能感受到他(她)们对我这名音乐教师的期望,同时我也感到了肩上担子有多重。“唱了一辈子的戏,还是觉得唱不够;学了一辈子的戏,还是觉得学不完”。七十多岁的邵云超先生说的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是啊,京剧博大精深,京剧的每个细节都可拓展出许多内容,都十分讲究。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引领学生走进她,欣赏她,并对她有所思有所想的课,我终于做到了。课后学生对我带去课堂上展示的“家当”兴致盎然,久久不愿离去。后来还有学生向我“投拆”:“老师,现在我们班同学下课不是‘看大王……’,就是‘穿林海……’,太热闹了!”我在心里偷笑。
最后,我还是有些许遗憾,我应该早些拜师学艺,这样就能够在学生面前更直接、更充分的展示京剧的魅力。对于课堂上未能预计的现象,还可以更好的处理对待,比方说,课堂开始,有一女生唱出《苏三起解》选段,我其实可以允许她唱完或者与她一起来唱的。
总之,这堂课,越上就越有感触,也越发坚定了我的教学信念:音乐鉴赏不是简单的欣赏,课堂上一定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我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你会爱上她
——走近京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京剧片断的欣赏,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传承意识。
2、过程与方法:赏、析、探究,通过学生欣赏、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走近京剧、体味京剧,思考、探讨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了解京剧的重要地位与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
1、知 识:(1)基础入门知识
(2)京剧美学三大特征: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3)京剧的重要国际地位及影响
2、片断欣赏: 《霸王别姬》、《李逵探母》、《三岔口》、《梅兰芳资料》、《打虎上山》、(三个版本)、《汉津口》、《京剧进课堂演出》
3、思考与探讨: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京剧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的理解与把握;
2、让学生产生了解、欣赏、学习京剧的兴趣,关注并主动参与思索京剧乃至整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趣欣赏:
由课前学生进课堂时播放陶喆的《苏三说》导入。
二、亲身感受,师生共唱
选唱曲目:《唱脸谱》,
三、回忆复习,知识问答
1、京剧至今已有近几百年的历史?
2、京剧脸谱中的红、黑、蓝、绿、黄、白六色各有怎样的含义?
3、京剧有哪四大行当?
4、京剧的两种基本唱腔是什么?
5、京剧中人们常说的四大名旦是哪四位?
6、京剧文场伴奏乐器中的四大件是什么?
四、整体把握,了解特征
同学们对京剧入门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家如果想进一步走近京剧,从整体上欣赏它,把握它,甚至分析它的话,那么就请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去了解京剧的三大美学特征。即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一)京剧的综合性
1、学生谈自己对“综合性”的理解。
2、片断欣赏:《霸王别姬》
(1)介绍播放片段
(2)要求思考综合了哪一些艺术门类。
3、针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4、概念展示: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我们的京剧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还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等融汇在了一起。京剧的这种综合性,使得京剧在数百年的形成过程中集百家之长,把歌舞、诗画熔为一炉,并逐渐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地。
(二)京剧的程式性
1、结合图片,请学生指出行当并说明原因。
2、教师示范上楼、下楼、开门、关门以及上马等动作表演程式,请学生通过观察猜动作含义。
3、教师对程式的相关概念进行展示。
(1)广义:指戏曲反映生活表现形式,属总体特征。大凡表演身段,剧本结构,行当脚色,音乐唱腔,妆扮服饰等各个方面带有规范性的表现形式,都可泛称为程式。
(2)狭义:专指表演程式,它是京剧表演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即演员用以塑造人物的语汇、戏曲表演所遵循的法则。
4、结合同学回答及老师的示范,请学生充分理解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5、程式分类介绍:根据行当划分京剧的程式也可分为四大类别,每一个类别在化妆、服饰、嗓音、念白、动作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
6、片断欣赏:《李逵探母》
要求:思考体验几个片断中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程式差异性。
(三)京剧的虚拟性
1、片断欣赏:《三岔口》
2、问:以上片断哪些内容或场面是具有虚拟性的?
生答:(略)
3、教师总结归纳:在京剧里面,时间、空间可以虚拟,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极具象征意义,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京剧的虚拟性与我们创作诗歌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在美学概念上如出一辙,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
五、思考探讨,传承与发展
(一)京剧在国外的重大影响与国际地位
1、视频资料:京剧大师梅兰芳
2、重要的国际地位
3、外国人对京剧的喜爱和学京剧的热情
4、师生畅谈各人感受,引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二)了解京剧界及社会各界人士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做的工作与成果
1、京剧艺术家们的努力与收获
(1)艺术家所做工作的简单介绍
主要从四幅图片入手介绍四个方面的传承推广工作。
(2)片断欣赏:《汉津口》――京剧后继有人
《打虎上山》——融合交响乐伴奏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视频
2、社会各界人士付出的努力与成果
(1)师生共同讨论除京剧艺术家外还有哪些人为此付出努力。
(2)片断欣赏:《打虎上山》——时尚与古典的结合
《打虎上山》——京剧与动画的结合
(三)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1、将京剧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2、教育部在全国十个省市推行京剧进课堂试点
(四)相关拓展
1、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国家要采取措施,为什么众多的有识之士甘为京剧传承与发展付出辛劳?
(1)学生回答。(略)
(2)教师指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
专家分析材料展示;
端午节被韩国抢先“申遗”;
中医面临同样的危险等事实列举。
2、我们能为京剧的继承、发展做些什么?
(1)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2)我校初中生在“京剧进课堂”中的表现展示
六、课堂小结
(1)请学生思考讨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所受的启示,选取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
也许你还不了解它,她的美妙,她的韵味,她的宝贵,她的价值。看上一看,你就会爱上她,听上一听,你就会想念她。
京剧,国之骄傲,民族之瑰宝,传承京剧,发展京剧,弘扬祖国民族文化,期待有你,期待你们加入。(共33张PPT)
走近京剧
走近京剧
唱 脸 谱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 楞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 美极了 妙极了 简直OK顶呱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一副副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 美佳佳
京剧知识问答:
2 京剧脸谱中的红、黑、蓝、绿、黄、白六色各有怎样的含义?
答: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义烈;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
勇猛甚至鲁莽;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蓝色或绿色的脸
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
1 京剧至今已有近几百年的历史?
答:近二百年。
京剧知识问答:
3 京剧有哪四大行当?
答:生、旦、净、丑。
4 京剧的两种基本唱腔是什么?
答:西皮、二簧。
京剧知识问答:
5 京剧中人们常说的四大名旦是哪四位?
答: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
京剧知识问答:
6 京剧文场伴奏乐器中的四大件是什么?
答: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种乐器。
京剧艺术的美学特征:
京剧艺术的美学特征: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我们的京剧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还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等融汇在了一起。
京剧的这种综合性,使得京剧在数百年的形成过程中集百家之长,把歌舞、诗画熔为一炉,并逐渐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地。
广义:大凡表演身段,剧本结构,行当脚色,音乐唱 腔,妆扮服
饰等各个方面带有规范性的表现形式,都可泛称为程式。
狭义:专指表演程式,它是京剧表演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即
演员用以塑造人物的语汇、戏曲表演所遵循的法则。
分类:根据行当划分京剧的程式也可分为四大类别,每一个类别
在化妆、 服饰、嗓音、念白、动作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
京剧艺术的美学特征:
京剧艺术的美学特征:
京剧的虚拟性与我们创作诗歌的“比兴”
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在美学概念上如
出一辙,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
见解。
三
三
京 剧 的 国 际 地 位
大表演体系
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德国的伯莱希特
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
大古老戏曲文化
古希腊的悲、喜剧
古印度的梵剧
中国的京剧
世界
世界
外 国 人 学 京 剧
中国京剧院新编剧-泸水彝山
cctv青年京剧演员大赛
京 剧 网 网 校
河北京剧院张慧敏为观众演唱京剧
京剧后继有人-《汉津口》
融合交响乐伴奏的现代京剧-打虎上山
时尚与古典的结合-打虎上山
猪猪侠京剧大联唱
京剧与动画的结合
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网北京2月29日电 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
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
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据新华社电有专家认为,京剧对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失去吸引力,除了京剧自身需要改革外,还不能忽视一个关键因素:当今流行这样一种文化心态———对本土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屣、对带洋字的文化则趋之若鹜。
“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发生了危机。在观众放弃京剧的现象背后,是一些传统艺术所代表的价值和审美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认同”。
京 剧 进 课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