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艺术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残疾人的艺术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09 21:06:00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Life is so good, although we have external less than perfect, but you can let your inner sparkle.
残疾人的艺术世界
Disabled Persons Art World
*
*
郑智化(1961年11月14日-),中国台湾歌手,台湾省台北市人。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代表作《水手》,《星星点灯》,因其中包含的励志精神,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广受欢迎。
郑智化——《水手》
《牵手》
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
肢残舞--《牵手》
表演者:马 丽
翟孝伟
天才指挥家——胡一舟
一个白痴一个弱智,一个智商只停留在三岁时的傻子,而现在他却获得了跟大师一样同等的待遇。
《千手观音》
舞蹈《千手观音》是聋哑女孩邰丽华领着20位聋哑演员排练出来的,她曾以表演舞蹈 《雀之灵》被广大观众熟知,也是中国惟一登上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舞蹈。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在生活中你会感受到许多的坎坷和挫折,许多的事情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勇气去尝试,如果你尝试了,也许就会成功,不去尝试的话,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会成功。
歌德说过:那些是你的梦想的,那你就要去做,去尝试,去努力,去奋斗。
结束语:音乐鉴赏
——残疾人的艺术世界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年级: 高一年级
2)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各片断,使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爱心。
2)能对本课观赏的各片断的风格特点及主人公的表演技能,演唱风格进行分析理解。了解残疾人的艺术生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3)在观看片断《千手观音》后,通过手语实践,使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手语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手语互动中,感知残疾人的艰难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集体训练,个别示范和手语展示,引导学生自已主动的与集体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在实践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2)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们能够运用歌唱和表演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内容分析:
本堂课实属一堂立志课,对于刚来的高一新生我们首先给予学生的是信心和动力。这堂课我设计的所有片断一直围绕着“感动”一词在前进,通过对残障人的了解,让学生在自身上找到其差距,使学生能够在高中生活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明确自己的学习态度。 并鼓励学生能在生活中勇于挑战自我的决心。
3、学情分析:
这堂课是以音乐鉴赏的形式来完成的。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的音乐知识点较少,主要以情感理验为主,在观赏各片断后学生用音乐语言总结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身入其中,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学习,面对生活。教学内容难度一般,手语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及配合。
4、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要重视音乐鉴赏。”《残疾人的艺术世界》是高一音乐鉴赏中自我创作的一堂课,是学生将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表现、为后面其他艺术形式打下基础的重要一课。为此,本课从身边熟悉的人物和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鉴赏之中。让学生在图片和参与中,培养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在表演实践中体会残疾人艺术的内涵,感知音乐在残疾人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运用语言、肢体动作、音乐等手段,提示残疾人艺术的内涵,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并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具体目标贯穿全课,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爱心,强调感受、强调实践,将教学过程变为整合、转化间接经验为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2分钟) 1、在同学进教室时播放或唱奏一小段《水手》;2、提问:同学们,相信大家对这首歌应该是非常熟悉吧? 1、同学自由歌唱。2、说出歌名和原唱者。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入残疾人的艺术世界。
深入 (18分钟) 二、感受与体验:Ⅰ、感受《水手》1、在钢琴伴奏中一起唱响《水手》的高潮部分2、让学生发表自己演唱完作品后的感受Ⅱ、欣赏《牵手》1、播放视频肢残舞--《牵手》2、介绍《牵手》主人公Ⅲ、讲解《天才指挥家胡一舟》1、刚刚看到的是三位残肢青年,想想,在残疾中除了肢残者外还有哪些是属于残疾的?2、播放图片3、介绍主人公,提问:看完这个片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Ⅳ、点评后小结 1、根据自己对残疾人的认知程度,说出“残疾人”的内心特点2、一起唱《水手》3、根据要求讨论这三个作品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4、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点评并小结。 1、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探究学习。2、在演唱和视频欣赏中,让学生感知:①残疾人的艺术魅力②残疾人对生活的执着与对艺术的热爱,让学生们看到他们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的精神。并能在自身上找到其差距③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激发学生的信心,挖掘潜能,找到闪光点。
展开 (20分钟) 三、观摩与表演:I、欣赏《千手观音》1、播放片段2、作品、主人公介绍II、教授手语《感恩的心》1、手语《感恩的心》2、残疾人的人生态度Ⅲ、小结:人生该有的态度 1、欣赏《千手观音》片段。2、学习手语《感恩的心》3、在尝试表演过程中,体会残疾人表演的内涵4、归纳小结:残疾人的人生态度 1、在欣赏《千手观音》片段过程中,感受聋哑人的艺术世界2、在手语学习中,感受这个人群对待生活的态度3、升华到人生该有的态度
归纳总结 (5分钟) 四、归纳与小结:1、回顾并总结全课。2、布置作业:表演完整的手语《感恩的心》。要求:①以手语表演为主,可兼顾唱。②可以在表演时对歌词、表演、音乐等部分自由发挥。 回顾本课内容,同学们自己谈学习心得体会。 1、在回顾与总结中,进一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2、课后作业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能提高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发挥表演个性。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
1、本课紧扣“鉴赏”二字并贯穿全课,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为了生动的实践体验过程,体现了欣赏的目的。
2、本课为学生设计的欣赏活动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艺术世界。同时使学生的欣赏能力有逐步提高的过程。
3、在学生学习手语的同时,将“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具体目标与之结合,使学生在表演和讨论比较中得到磨练,从而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爱心,并反思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本课值得注意的方面在于:
1、因本课要参加赛课,所以展示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较为浓缩的。本人在选修模块的常规教学中,在手语学习方面增强了时间,给了学生更多感受、比较、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机会。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
2、教师在音乐欣赏方面能力的具备也关系到本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深感自己在音乐欣赏方面的不足。毕竟音乐鉴赏是理论专业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对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更新更高,这需要我们在音乐欣赏专业方面的继续学习,从而适应和满足教学需要。
还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多多指教!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