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欢迎同学们步入音乐殿堂
聆听朗诵,猜一猜:
哪首钢琴曲用在这个戏剧中最合适?
剧场里的灯光逐渐暗下来,绣金的丝绒帷幕慢慢地拉开,舞台上正在上演俄国剧作家契诃夫的名著《三姐妹》的最后一幕。
舞台上展示了已故世的普洛佐罗夫将军家的花园,这里已是一片残破衰败的景象。三姐妹中最年轻的妹妹伊莲娜正在凉台上与家人告别,她将与未婚夫屠森巴赫中尉一同搬到莫斯科去。伊莲娜决心抛弃这儿的虽安逸,却是空虚而无聊的庄园生活,投身于有益的工作,从而重新建立一种更有意义的新生活。但是,将要永远离开这曾度过自己童年时光的故居,伊莲娜又不免感到内心莫明的惆怅。她静静地环顾着周围那样熟悉的一切。这时,屋里传来了二姐玛莎正在弹钢琴的乐声。
这悠扬的琴声对伊莲娜来说是多么亲切啊!每当她在花园里独自一人散步时,在夜晚的月光下沉思冥想时,经常听到玛莎弹奏这首乐曲。那温婉幽丽的曲调,如同少女的心灵一样的纯洁和天真,如同那洁白如玉的百合花一样美好。在少女的心中唯有那对幸福的憧憬与对上帝的虔诚。听到这里,伊莲娜禁不住回忆起自己童年与少女时代的生活而百感焦急,流下点点清泪,……她低声自语到:“明天晚上,我就再也听不到这一曲了。”那渐渐消逝的琴声,正象是已逝去的短暂的少女的青春,是多么使人留恋啊!……
少女的祈祷
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形象鲜明,起伏流动的琶音象涌动的波澜,抒发了少女的祈求和激动 。乐曲共分五个部分,音乐在单纯中显出深刻、亲切、伤感、柔美。
克拉·芭达苔捷芙丝卡 (1838-1861)
波兰女作曲家、钢琴家。芭达捷芙斯卡并未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她只是一位业余的青年作曲家。
她的作品风格单纯而清丽,主要为三十五首钢琴小品。虽然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但这首《少女的祈祷》却是世界名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之一,也正是这首乐曲使她一举成名。
关于作品的“秘密”
《少女的祈祷》作于1856年,曲作者正值18岁。作品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迄今为止,已有上百种版本。
这首曲子,不仅流传于波兰等欧洲国家,在美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各国也广为人知。有人把它改编成四手联弹、八手联弹或其它形式的器乐曲,甚至还有人给它填词,把它改编成歌曲来演唱。
目前流行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主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纯正的钢琴独奏版,一种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改编版 。
主题(A)
色彩明朗、清纯
第一变(A1)
将主题加上华丽的琶音与颤音
第二变奏(A2)
主题转为浑厚的中音区奏出,左手在高音区以清脆和弦伴奏
第三变奏(A3)
与第一变奏相似,但音域缩小了
第四变奏(A4)
右手奏出八度的三连音型,造成热烈气氛结束
《少女的祈祷》乐曲结构
乐曲结构极其简单,分成五个段落,采用变奏手法写成。在以下行音为中心的四小节之后,乐曲呈现出色彩明朗、清纯的主题;此后是主题的四种变奏,最后一个变奏以三连音为主,饱含热情,也是全曲的结尾,每次的变奏都采用了一些简单的手法,能使人既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
乐曲结构用图式表示为:A A1 A2 A3 A4 。
有感于《少女的祈祷》
作者: K57朱棒
古诗版:
春·愁
春风抚柳嫩芽抽,
细雨泽溪小鱼游。
钟声一震佳境破,
此地空余少女愁。
新诗版: 风雨恋
窗外的细雨, 绵绵的, 是少女的心。
屋外的轻风, 柔柔的, 是少女的情。
风夹着雨, 雨和着风。
落在池塘中, 惹起一池春水;
飘在草地上, 滋润万里春光。
雨拨着我的心弦, 风抚着我的发梢。
我倚窗观望:轻风细雨的教堂, 朦朦地, 在梦里飘摇,
那高尖直立的殿堂,那遮掩不尽的堂皇,那是幸福的地方?
我默默的祈祷, 雨声依旧: 嘀嗒,嘀嗒……
是屋内的琴声, 是教堂的钟声,
是童年的召唤, 还是……
课后练习:
根据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首小诗或一段小文章,体裁不限。
热爱音乐吧,它是你快乐的源泉!《少女的祈祷》赏析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与鉴赏》
2)年级: 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通过两种不同版本《少女的祈祷》的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情感。
②通过介绍变奏曲这种乐曲结构及常用的一些变奏手法,初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之情。
③通过探讨音乐表现了什么的话题,拓展学生思维,初步探索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
④通过学生习作欣赏和课后练习,加强音乐与文学的沟通。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是《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中的第一课,也是高中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尽管教师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并不熟悉,但对刚踏入高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课是充满了期盼与渴望,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甚至对本学期音乐课的学习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琴曲《少女的祈祷》本身就是一首老少都很喜欢的乐曲。作为新生的第一课,笔者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对问题:“音乐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的一个探讨,本课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少女的祈祷》的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此,本课以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三姐妹》导出问题,设置悬念,同时通过教师的现场弹奏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打下很好的铺垫。教学中着重运用对比欣赏的教学方法,在感受优美旋律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变奏曲的了解,也是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层次的一个了解。最后用本校上一届学生的习作,来进一步吸引学生对音乐乃至音乐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整体教学。
三、教学过程描述:
1、新课导入
教师朗诵戏剧《三姐妹》中的解说词并提问:文中主人公究竟弹奏的是那首钢琴曲?契诃夫会选一首什么样风格的乐曲用在他的剧作中呢?
2、 教师弹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
要求学生感受乐曲风格并带问题聆听:教师弹奏的这首乐曲用在刚才的文中合适吗?这首乐曲曲名是什么?除了乐曲的引子外,乐曲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答问后,教师小结:契诃夫将一首简短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用在了自己的剧作中,并反复出现,给自己的戏剧增色添姿,不能不说他的眼光独特和精明。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形象鲜明,起伏流动的琶音象涌动的波澜,抒发了少女的祈求和激动。乐曲共分五个部分,音乐在单纯中显出深刻、亲切、伤感、柔美。
3、作品简介
①、克拉·芭达苔捷芙丝卡 (1838-1861)
波兰女作曲家、钢琴家。芭达捷芙斯卡并未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她只是一位业余的青年作曲家。
她的作品风格单纯而清丽,主要为三十五首钢琴小品。虽然大部分作品默默无闻,但这首《少女的祈祷》却是世界名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之一,也正是这首乐曲使她一举成名。
②、乐曲的“小秘密”
《少女的祈祷》作于1856年,曲作者正值18岁。作品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迄今为止,已有上百种版本。
这首曲子,不仅流传于波兰等欧洲国家,在美洲、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各国也广为人知。有人把它改编成四手联弹、八手联弹或其它形式的器乐曲,甚至还有人给它填词,把它改编成歌曲来演唱。
目前流行的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主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纯正的钢琴独奏版,一种是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改编版 。
3、 教师分段演奏,学生听赏、比较并说出每段的不同或带给自己的感受
主题(A):色彩明朗、清纯。
第一变(A1):将主题加上华丽的琶音与颤音。
第二变奏(A2):主题转为浑厚的中音区奏出,左手在高音区以清脆和弦伴奏。
第三变奏(A3):与第一变奏相似,但音域缩小了。
第四变奏(A4):右手奏出八度的三连音型,造成热烈气氛结束。
教师小结:乐曲结构极其简单,分成五个段落,采用变奏手法写成。在以下行音为中心的四小节之后,乐曲呈现出色彩明朗、清纯的主题;此后是主题的四种变奏,最后一个变奏以三连音为主,饱含热情,也是全曲的结尾,每次的变奏都采用了一些简单的手法,能使人既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
乐曲结构用图式表示为:A A1 A2 A3 A4 。
5、复听作品(CD播放),再次感受音乐的意境。
6、欣赏理查德·克莱德曼改编的版本
比较两者的不同,将你听到的不同写下来。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管弦乐版本,音乐的主题没有变化,伴奏音型由柱式和弦转为分解和弦。主奏的乐器依次为钢琴、小提琴、长笛、钢琴,现代色彩比较浓。
7、问题思考:少女在祈祷什么?音乐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分组探讨。
教师小结:答案不是唯一的。音乐作品以丰富的音响,带给我们美好的情感体验和享受。虽然乐曲并不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了什么,但也正是它的这种非语义性、非具象性激发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
8、教师朗诵本校学生习作:有感于《少女的祈祷》
9、布置课后作业:根据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小文章,体裁不限。
10、小结本课,下课
对于芭达苔捷芙丝卡的作曲经过我们已无法知晓,这首曲子在形式上也不过是简单的变奏曲,却由于命名为《少女在祈祷》而蜚声世界,久盛不衰,也许应归功于作曲者的匠心独具,抑或是出版商的精明,总之,这不能不说是音乐史上的奇迹。
热爱音乐吧,它是你快乐的源泉K57朱棒 有感于《少女的祈祷》
新诗版: 风雨恋
窗外的细雨,
绵绵的,
是少女的心。
屋外的轻风,
柔柔的,
是少女的情。
风夹着雨,
雨和着风。
落在池塘中,
惹起一池春水;
飘在草地上,
滋润万里春光。
雨拨着我的心弦,
风抚着我的发梢。
我倚窗观望:
轻风细雨的教堂,
朦朦地,
在梦里飘摇,
那高尖直立的殿堂,
那遮掩不尽的堂皇,
那是幸福的地方?
我默默的祈祷,
雨声依旧:
嘀嗒,嘀嗒……
是屋内的琴声,
是教堂的钟声,
是童年的召唤,
还是……
古诗版: 春·愁
春风抚柳嫩芽抽,
细雨泽溪小鱼游。
钟声一震佳境破,
此地空余少女愁。
K57文江《少女的祈祷》
琴键上跳动的音符,
拨弄着她的心弦。
轻风吹指的节奏,
弹奏着她的涟漪。
钟声悠悠,
尘世纷纷,
双手合并的指尖,
滑落些许淡然回忆,
却充盈几多憧憬。
许愿池有她的身影,
独自走在那荡漾的池边……
K57罗志《祈祷的女孩》
琴键的黑白,
跳跃灵动的色彩。
思絮飘飞远走,
是她在墙角发呆。
上帝面前祈祷的女孩,
思维在天际徘徊。
那梦里飘来的歌声,
今晚还在不在窗外。
女孩祈祷未来,
祈祷她娇美的粉黛。
像门前的松柏,
青翠依旧不改。
忽然表情变得愉快 ,
可能是情窦初开 。
脸颊顿时一片绯红。
K57龙明九 有感于《少女的祈祷》
静夜
月光如丝飘洒
海面异常平静
揭开窗帘帷幕
人月影
成熟已被生命捕获
似乎 它是生命线的黄金分割点
海的那边是岸
生命是否缺少什么
摘下那朵丁香
收获的感觉竟如此踏实
在宁静夜景下祈祷
人月花
K57陈璇 《祈祷的女孩》
远处的重峦是你结不开的心结
风儿吹不散那一抹惆怅
挂在你美丽的睫毛上
空气中弥漫着你湿润的香味
甘露从你白裙滑下
倒映着永远纯洁的天空
一袭凉风吹乱了你乌黑的长发
你的双唇微微噘着
白玉般的面容
闪过一朵桃花
是你惊醒了花儿的佳梦
携着迷人的彩蝶
飘向有着几缕炊烟的远方
K57刘昕旺《祈祷的女孩》
(一首《少女的祈祷》给了我无限的想象。希望老师经常弹钢琴曲给我们听,这比录音播放的要好听得多。)
一种声音似石子
伴着柔和的阳光
在平静的水面上
引起了轮轮水波
带动了跳跃的闪亮
然后 下沉……
沉入了心灵深处,更深处
就像忘却整个世界
又像被世界遗忘
只听见一种声音——钢琴曲《少女的祈祷》
K57李湛 祈祷的琴键
悄然间
旋律在脑海中蔓延
闭了眼
祈祷在祝福里永远
歌德式教堂纳不下你稚气的脸
遥远的太阳撒下连接彼此的光线
遥远的我们在祈祷中无声见面
看不透你粉黛下紧闭的双眼
只知道点滴之间幸福已爬满你的指尖
修女旁边那台钢琴和白亮的琴键
亦如干净的故事在我们心中上演
清澈的琴声再现
迅速地充斥了整个空间
终于看到你的眼
却发现是无尽的哀怨
K57黄勤菲《少女的祈祷》
你的世界
平静地像冬日的阳光
那一抹春的希望
均匀铺在寂寞的心愿
柔和,温暖
你的明媚
携一袭淡淡的伤
清晰地从遥远的天际飘来
圣玛丽亚教堂
你的粉唇微微低语
古老的教堂风琴
树的根底
悠然响起
像是一曲美丽的小夜曲
在你的心里
平铺开来
你的唇脚
微扬的笑
低声的祈祷
k64 王俊艳《少女的祈祷》
就算轻轻地呼吸 心还是感觉痛
离开这片土地之后 我会怎么过
在明月之后 呈现在我眼前的
又将是另一个世界
抓不住的情绪 藏不住的思念
将无时无刻不牵挂我的思想
已经伤痛的心
无法再支配自己的行动
只剩下自己
在这静夜中最后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