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1 09: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东周汉秦汉时期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 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北周外戚杨坚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定都长安 。
2、隋朝的统一 589年
隋灭陈,南北统一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历史传说——胭脂井隋朝疆域隋朝的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隋文帝杨坚2.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含嘉仓示意图二、开通大运河自主学习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谁、哪一年开凿大运河的?
2、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从北向南分为几段?名称各是什么?
1.目的:
2.时间、人物:
3.中心、起始点:
4.长度及地位: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二、开通大运河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洛阳涿郡
(北京)余杭
(杭州)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长安概况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1400多年过去了,但大运河的沟通我国南北经济作用依然发挥着。 说明: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注 重 门 第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做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凭才学做官 意义: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一)何谓“科举”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科举制诞生以前,国家通过什么制度来用人呢?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二)为何实行科举制(三)科举制如何形成的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四)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选拔依据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选拔权从地方转到了中央;下层子弟有机会通过考试参与政权。(五)科举制度的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成为历朝主要选官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四 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隋末起义英雄尉迟恭和秦叔宝2.直接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课堂小结杨坚建立隋朝58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589 隋灭陈
统一全国618隋朝灭亡